杳如黄鹤

yǎo rú huáng hè [ yao ru huang he]
繁体 杳如黃鶴
注音 一ㄠˇ ㄖㄨˊ ㄏㄨㄤˊ ㄏㄜ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杳如黄鹤 yǎorúhuánghè

(1) 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后以“杳如黄鹤”比喻一去不返

be gone like the yellow stork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唐 崔灏《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成语用法

杳如黄鹤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引证解释

⒈ 即用此事。后因以“杳如黄鹤”比喻毫无踪影。

《艺文类聚》卷六三引《述异传》:“﹝荀瓌﹞憩江夏鵠鹤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自云汉,俄顷已至,乃驾鹤之宾也。鹤止户侧,仙者就席,羽衣虹裳,宾主欢对。辞去,跨鹤腾空,眇然烟灭。”
唐崔颢《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餘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鲁迅《彷徨·弟兄》:“‘昨天局长到局了没有?’‘还是杳如黄鹤。’”
郭沫若《革命春秋·脱离蒋介石以后》:“在三号晚上我带着两个同志,带着驳壳枪到财政厅长周雍能的家里去准备捉他,但他已杳如黄鹤了。”
《花城》1981年第6期:“我们三个查遍了所有的车厢,连餐车和行李车也查过了--这个骗子却杳如黄鹤了。”

杳如黄鹤的国语词典

荀瓌于江夏黄鹤楼上休憩,遇一宾客驾鹤自西南云际间飘然而下。宾主欢对后,客乘鹤辞去,杳然无踪。典出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后比喻一去不返,无影无踪。

杳如黄鹤的网络释义

杳如黄鹤

  • 【解释】:杳:无影无声;黄鹤:传说中仙人所乘的鹤。原指传说中仙人骑着黄鹤飞去,从此不再回来。现比喻无影无踪或下落不明。
  • 【出处】: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荀瓌憩江夏黄鹤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自云汉,乃驾鹤之宾也。宾主欢对辞去,跨鹤腾空,眇然烟灭。”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示例】:“昨天局长到了没有?”“还是~。” ◎鲁迅《彷徨·弟兄》
  • 杳如黄鹤的翻译

    俄语: пропадáть бесследно <кáнуть в воду>

    杳如黄鹤造句

    叁年前,他自公司卷款潜逃后,便杳如黄鹤,不知去向。
    自从他到国外工作后,就杳如黄鹤,连个信息都没有,让家人十分掛念。
    但一场误会之后,其中两人竟都杳如黄鹤,断了讯息。
    他这一去,竟杳如黄鹤,没有任何音讯,让家人牵肠掛肚。
    他一去杳如黄鹤,几十年毫无消息。
    他这一去,竟杳如黄鹤,再也不知他的音讯。
    昨日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已经杳如黄鹤西去,不再复返,徒留我一人在这里悲伤怅惘。
    自前年在武汉离别,有关小明的情况杳如黄鹤。
    他这一去,竟杳如黄鹤,再也不知道他的音讯。
    自从两年前他去了新疆,就一直音信皆无杳如黄鹤。
    信寄出去了,我急切地盼着回音,却杳如黄鹤。
    上次分别后,他就杳如黄鹤,我再也没有听到他的消息。
    见故国之旗帜,饮故土之江水,听繁杂的世俗乡音,感平生于畴日,哀民生之多艰,漫步人海,故人杳如黄鹤。
    然而,十多年前,杀手满江红忽然杳如黄鹤,至今不知影踪。
    这两人的轻功均了得,身轻如烟,其快如流光曳电,杳如黄鹤,瞬间便到了百里之外。
    也没有实力把她留在自己身边,也许将来自己会变得有实力,她却早已杳如黄鹤,苏东坡先生说得好啊,“人生到处如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忽然之间,她想起了陈重,他是那么高尚、无私、与众不同,可是这么好的人却杳如黄鹤一去不复还了。
    他这一去,竟杳如黄鹤,没有任何音讯,让家人牵肠挂肚。
    三绝地分别为绝灭谷、忘忧洞、血煞岛,只存有这三个名字,具体在哪却是无人知晓,只因曾经探过三地的人,无论仙凡佛道,统统杳如黄鹤,一去不复返。
    这屋子已经很久没人住了,屋主更是杳如黄鹤,无人知其去向。

    汉字详情

    yǎo [yao]
    部首: 420
    笔画: 8
    五笔: SJF
    五行:
    吉凶:
    仓颉: DA
    四角: 40609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上为“木”,下为“日”,表示太阳落在树木下,天色已昏暗。本义:昏暗)

    (2) 同本义

    杳,冥也。——《说文》

    杳旭卉兮。——扬雄《甘泉赋》。注:“深远也。”

    独驰思乎杳冥。——傅毅《舞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楚辞·屈原·涉江》

    (3) 又如:杳杳冥冥(昏暗幽远);杳蒙(迷茫,模糊不清)

    (4) 幽深

    眴兮杳杳,孔静幽默。——《楚辞·屈原·九章·怀沙》

    (5) 又如:杳杳(幽暗深远的样子);杳然(幽深的样子);杳昧(深幽隐晦)

    (6) 渺茫;深远;高远

    杳不知所之也。(杳,深远没有尽头,这里表听不到声音,今有成语:“杳无音信”。之:到。)——唐· 杜牧《阿房宫赋》

    奇秀深杳。——唐· 李朝威《柳毅传》

    (7) 又如:杳远(渺茫遥远)

    (8) 消失,不见踪影 。如:杳无影响(毫无音讯);杳沉(消失,渺茫无踪);杳绝(消失)

    英文翻译

    obscure, dark, mysterious, deep

    方言集汇

    ◎ 粤语:jiu2 miu5
    ◎ 客家话:[梅县腔] miau3 jau3 [宝安腔] miau1 miau3 [客英字典] miau3 [海陆丰腔] miau3 [东莞腔] miau3 [台湾四县腔] miau3 meu3 [客语拼音字汇] meu3 mia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九篠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烏皎上聲開口四等ʔieuqeux/ev
    [ru]
    部首: 323
    笔画: 6
    五笔: V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VR
    四角: 464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2) 同本义

    如,从随也。——《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

    有律以如己也。——《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

    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犬皆如人意。——《柳宗元《三戒》

    (3) 又如:如命(遵从命令);如志(随顺意愿;实现志愿);如令(从令,遵令)

    (4) 好像, 如同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状貌如妇人女子。——《史记·留侯世家》

    两狼之并驱如故。——《聊斋志异·狼三则》

    (5) 又如:如皋雉(比喻男子以才华博得女子青睐);如许(似这般);如今晚儿(现在);如许豚犊(这样的不肖之子);如应如响(十分灵验)

    (6) 比得上,及

    不如无生。——《诗·小雅·苕之华》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战国策·齐策》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左传·僖公三十年》

    (7) 又如:我不如他

    (8) 去,往

    如,往也。——《尔雅》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史记·项羽本纪》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如扬州过 瓜洲扬子桥。——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遭遇,际遇

    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因于名场。——《聊斋志异》

    (10) 表示举例 。如:大文学家、大诗人,如李白、杜甫;工人都很勤劳,如挖土

    (11) 相敌;抵挡

    夫宋之不足如 梁也,寡人知之矣。——《战国策》

    (12) 应当

    君若爱司马,则如亡。——《左传》

    介词

    (1) 按照

    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晋· 干宝《搜神记》

    (2) 又如:如详缴(照报告中对原案处理的办法处理,并且准予销案);如律令(按照法令执行。是古代檄文、诏书结尾用语);如式(按照规矩)

    (1) 假如,如果

    如,若也。——《广雅》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论语·先进》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坟上矣。——《论语·阳货》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后汉书·张衡传》

    洛阳亲友如相问。——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

    (2) 又如:如有不妥,请予指正;如不修改,未免粗糙;如使(假使;倘若)

    (3) 与,和

    公如大夫入。——《仪礼》

    (4) 或——表示选择关系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先进》

    (5) 而——表示连接

    如有隐忧。——《诗·邶风·柏舟》

    夜中,星陨如雨。——《春秋》

    (6) 则——表示结果 。如:如许;如是

    助词

    (1) 用于语末,相当于“然”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论语·述而》

    褎如充耳。——《诗·邶风·旄丘》

    屯如,乘马班如。——《易·屯卦》

    孔子三月如君,则皇皇如也。——《孟子·滕文公上》

    (2) 用于语末,相当于“焉”

    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易·离》

    (3) 相当于“乎”

    善如尔之问也。——《礼记》

    英文翻译

    if, supposing; as if; like, as

    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 客家话:[梅县腔] j2 [海陆丰腔] ri2 [客英字典] ji2 [东莞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宝安腔] ji2 [沙头角腔] ji2 [陆丰腔] ji3 [台湾四县腔] j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人諸平聲開口三等njo/rvɳĭo
    huáng [huang]
    部首: 1101
    笔画: 11
    五笔: AMW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LWC
    四角: 44806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蝗虫)

    (2) 黄色

    黄,地之色也。——《说文》

    黄为土色,位在中央。——《论衡·騐符》

    黄中之色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黄者中也。——《礼记·郊特牲》

    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易·坤》

    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

    绿衣黄裳。

    千里黄云白日曛。——唐· 高适《别董大》

    地履其黄。——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得张黄盖。——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黄烘烘(形容金黄色);黄干干(形容很黄);黄骝(黄红色的骏马);黄盖(帝王车上所用的黄色车盖)

    (4) 枯黄 。如:黄落(指草木的枯黄凋零);枯黄(凋零的草木);黄芦(枯草的芦苇);黄芜(枯草);黄落(草木枯萎凋零);黄萎(枯黄衰萎);黄桑(叶子发黄的桑树)

    (5) 美好 。如:黄黄(形容美好);黄茂(丰美的谷物)

    动词

    (1) 垮掉,坏了事

    薛蟠听了这话,又怕闹黄了 宝蟾之事,忙又赶来骂 秋菱。——《红楼梦》

    (2) 成熟 。如:黄陇(庄稼成熟后的田垄);黄稼(成熟的稻麦)

    名词

    (1) 黄赤色的马

    有骄有皇,有骊有黄。——《诗·鲁颂·駉》

    路车乘黄。——《诗·秦风·渭阳》

    (2) 金印

    怀银黄,垂三组。——《汉书·酷吏传·杨仆》

    佩紫怀黄。——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3) 黄颜色的染料或颜料 。如:酸性黄;碱性黄;直接黄

    (4) 黄河的简称 。如: 治黄;黄泛区

    (5) 黄帝的略称 。如:黄老(“黄帝”与“老子”的合称);黄炎(“黄帝”与“炎帝”的合称);黄唐(指“黄帝”和“唐尧”);黄神(指“黄帝”)

    (6) 指色情的书刊、电影、录像等 。如:扫黄

    (7) 古国名 ,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

    (8) 指酒 。如:黄公(卖酒之家);黄流(指美酒);黄封(泛指美酒);黄汤(酒的别名);黄娇(酒的代称)

    (9) 指幼儿 。如:黄口孺子(年幼无知的孩子);黄口(指幼儿);黄吻(同黄口);黄颔(即黄口。指幼儿)

    (10) 指老人 。如:黄者(指老人);黄耄(指老人);黄发(指老人);黄眉(黄色的眉毛,指老人)

    (11) 粪便

    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灵枢经》

    (12) 牛黄

    牛有黄在胆。——宋· 苏轼《格物粗谈》

    (13) 黄犬

    左牵黄,右擎苍。——宋·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4) 热病

    古父老言五十年前,多患热黄。——唐· 李肇《唐国史补》

    (15) 烟叶

    茶黄互市,为制夷之要。——清· 魏源《默觚下》

    英文翻译

    yellow;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wong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wong2 [东莞腔] wong2 [陆丰腔] wong3
    ◎ 潮州话:ng5

    宋本广韵

    [he]
    部首: 514
    笔画: 15
    五笔: PWY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GPYM
    四角: 47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鸟,隺( )声。本义:鹤科各种类鸟的统称,皆为大型涉禽)同本义 ,包括一小组体高的涉禽,外形如鹭但构造较接近于秧鸡,通常大于鹭,与鹭不同的是有分裂的颅骨,羽毛更紧密,部分秃顶,嘴较钝并在近中央处有较大鼻孔,后趾向上抬起

    鹤,似鹄长喙。——《广韵》

    鹤鸣于九皋。——《诗·小雅·鹤鸣》

    腾群鹤于瑶光。——《楚辞·刘向·九叹·远游》

    (2) 又如:鹤音(鹤鸣声);鹤侣(鹤的伴侣);鹤唳(鹤鸣);鹤胫(鹤的小腿);鹤语(鹤的叫声)

    形容词

    比喻白色 。如:鹤发(白发,发白如鹤羽);鹤素(白鹤);鹤首(白头);鹤发松姿(白头松姿。形容人虽老犹健)

    英文翻译

    crane; Grus species (various)

    方言集汇

    ◎ 粤语:hok6
    ◎ 潮州话:hoh8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