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装

shù zhuāng [ shu zhuang]
繁体 束裝
注音 ㄕㄨˋ ㄓㄨㄤ

词语释义

束装 shùzhuāng

(1) 收拾行装

束装首途
束装待发
get one's things ready

词语解释

  1. 收拾行装。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释慧持》:“本欲栖病 峨嵋 之岫,观化流沙之表,不能负其发足之怀,便束装首路。” 宋 陆游 《晓发金牛》诗:“客枕何时稳,匆匆又束装。”《林则徐日记·道光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在寓束装,客来甚多。” 曹亚伯 《黄花岗之役》:“见 黄兴 ,述 港 中同志意请展缓一日之时, 黄兴 已束装待发矣。”

引证解释

⒈ 收拾行装。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义解·释慧持》:“本欲栖病峨嵋之岫,观化流沙之表,不能负其发足之怀,便束装首路。”
宋陆游《晓发金牛》诗:“客枕何时稳,匆匆又束装。”
《林则徐日记·道光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在寓束装,客来甚多。”
曹亚伯《黄花岗之役》:“见黄兴,述港中同志意请展缓一日之时, 黄兴已束装待发矣。”

束装的国语词典

收拾行李,准备出发。

束装的网络释义

束装

  • 束装,指收拾行装。 见陆游 《晓发金牛》诗:“客枕何时稳,匆匆又束装。”
  • 束装的翻译

    英语: to bundle up (one's possessions for a journey)​

    束装造句

    他要到英国读书,昨天已束装就道了。
    次晨,客晓梦未醒,而竹坡已束装就道北游京师。
    环锭细纱机的气动集束装置,涉及纺纱机械。
    为了适应细胞辐射生物学基础研究的需要,按照生物实验的要求和装置的物理指标设计了实验室单粒子束装置的微图像处理系统。
    今阿祥归心如箭,思母不已,已束装回家矣。
    廖承志在信尾提到,“如弟方便,余当束装就道,前往台北探望”;在最后审阅时,邓颖超又别有深意地加了一句“伫候复音”——但彼岸的蒋经国仍沉默不语。
    白崇禧心窍大开,立即束装就道,走马上任。
    于生匆匆束装,途中官吏迎候者已供帐相属。
    在脉冲束流管道上安装有强流毫微秒脉冲化聚束装置。
    我不知道,是不是永远,是不是生命中的唯一,是不是那藏在蓝色日记里已经变黄的小花,还是不远处投来那束装作若无其事的目光?
    可以将该文件作为资源束装入,或者您可以将属性文件的名称和位置作为命令行参数传入。
    将文件作为资源束装入有两个好处。
    比赛不得约束装填在枪枝中的子弹数量。
    随即辞了太后,束装就道,于同治八年六月出京,乘坐太平船二只,声势赫,船头悬着大旗一面,中绘一个太阳,太阳中间,又绘着三足乌一只。
    “如弟方便,余当束装就道,前往台北探望,并面聆诸长辈教益”。
    说罢,当即束装就道,直抵朝歌,先谒河内太守马棱,棱叹息道“君系儒生,应在朝就职,参赞谋犹,为何奉使到此?”。
    他不但不为我说项,还催我赶紧束装就道。
    人到高年,愈加怀旧,如弟方便,余当束装就道,前往台北探望,并面聆诸长辈教益。
    即束装南下。
    马可·波罗束装回到意大利之后,他便向一位作家口述他所经历的事。

    汉字详情

    shù [shu]
    部首: 420
    笔画: 7
    五笔: GKI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DL
    四角: 50906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囗( 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2) 同本义

    束,缚也。——《说文》

    束帛戋戋。——《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

    束帛俪皮。——《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

    贿荀偃束锦。——《左传·襄公十九年》

    入束矢于朝。——《周礼·大司寇》

    自行束脩以上。——《论语》

    墙有茨,不可束也。——《诗·鄘风·墙有茨》

    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束刃(捆扎兵器);束刍(捆成一束的干草);束戈卷甲(捆起兵器甲胄。谓缴械投降);束手(捆绑双手);束火,束炬(扎火把);束手束脚(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束竹(捆成束的竹子);束杖(捆起来的刑具);束载(捆物装车)

    (4) 约束;限制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荀子·劝学》

    空名束壮士。——李白《留别广陵诸公》

    (5) 又如:检束(检点约束);束累(约束牵累);束躬(约束自己,检点);束约(管束;控制);束持(约束持重);束制(约束克制)

    (6) 收拾;整理

    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鹤望而计日。——《三国志》注

    (7) 又如:束甲(卷起盔甲,轻装急进。表示要决一死战);束箧(收拾行装);束兵秣马(整顿军队,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束囊(收拾行装);束担(收拾行李)

    (8) 搁置

    束书不观,游谈无根。——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

    (9) ∶姓

    量词

    (1) 把,小捆

    生刍(草)一束。——《诗·小雅·白驹》

    (2) 又如:一束花

    英文翻译

    bind, control, restrain; bale

    方言集汇

    ◎ 粤语:cuk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uk7 sok7 cuk7 [梅县腔] chuk7 [海陆丰腔] suk7 sok7 chuk7 [客英字典] chuk7 suk7 [陆丰腔] zo3 [东莞腔] cuk7 [沙头角腔] cuk7 [客语拼音字汇] cug5 sug5 [宝安腔] cu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書玉入聲開口三等ɕĭwoksjyuk/sjvk
    zhuāng [zhuang]
    部首: 623
    笔画: 12
    五笔: UFY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LGYHV
    四角: 34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衣,壮声。本义:行装)

    (2) 同本义

    装,裹也。——《说文》

    橐中装。——《史记·郦生陆贾传》

    简元辰而俶装。——张衡《思玄赋》。注:“束也。”

    顾形影,自整装。——《文选·傅毅·舞赋》

    于是约车治装,载卷契而行。——《战国策·齐策四》

    为装遣荆轲。——《战国策·燕策》

    (3) 又如:装囊(行囊,远行者携带的袋子);装束(束装,整理行装)

    (4) 服装

    富者赂数十百金,贫亦罄衣装。——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童装;春装;夏装;冬装;男装;女装;猎装;学生装;军装;古装;装束(衣着穿戴)

    (6) 亦泛指物品 。如:装送(嫁妆);装遣(嫁妆);装资(置办嫁妆的费用);装新(穿戴结婚时的礼服和饰物)

    (7) 服装的式样 。如:西装(洋装)

    (8) 书籍装订的式样 。如:平装;精装;线装

    动词

    (1) 装饰;打扮(指一般的装点)

    体美容冶,不待饰装。——《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千金装马鞍,百金装刀头。——唐· 杜甫《后出塞》

    宝装屏风。——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又如:装柳(给死者穿衣前,摆顺理平其手脚);装奁(女子梳装用的镜匣);装背(装裱书画)

    (3) 装作,假装

    也不言语,只装鬼脸。——《红楼梦》

    今人做诗,多爱装造言语。——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

    (4) 又如:装煞臭幺(摆臭架子);装套子(设置圈套);装腔(说假话装得若有其事的样子)

    (5) 装载 。如:装车(将货物放置于车);装放(装载,安放);装船(将货物装入船舱)

    (6) 装配;安装 。如:装折(装修设备);我们家家户户都装了电灯;装修(指房屋中所安装的门窗橱壁等设备)

    (7) 贮放;藏

    乃装黄金千溢,置褐器中。——《史记》

    (8) 运载

    私奴装粮食来。——《晋书》

    (9) 修整书画 。如:装池(装裱古籍或书画;也指古藉书画的装潢);装轴(书画裱托后,在纸尾加横轴,使于舒卷或悬挂);装潢(装璜。装裱字画)

    (10) 装入;放进

    征衣一倍装绵厚,犹虑交河雪冻深。——唐· 陈陶《水调词》

    英文翻译

    dress, clothes, attire; fill

    方言集汇

    ◎ 粤语:zong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