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dù fǔ [ du fu]
注音 ㄉㄨˋ ㄈㄨˇ

词语释义

杜甫 Dùfǔ

(1) (712—770) 唐代著名诗人。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甫被公认为唐代以来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著有《杜少陵集》

Du Fu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Du Fu] (712-770) 唐代著名诗人。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甫被公认为唐代以来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著有《杜少陵集》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国语词典

人名。(西元712~770)​字子美,号少陵,有「诗圣」之称。唐代诗人。祖籍湖北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官左拾遗、工部员外郎,故也称为「杜工部」。甫博极群书,善为诗歌。在政治上始终不得志,中年后过著坎坷流离的生活,他的诗博大雄浑,千态万状,不仅慨叹自己遭时不遇,亦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动乱形态。故有「诗史」之名。著有《杜工部集》。

杜甫的网络释义

杜甫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 杜甫的翻译

    英语: Du Fu (712-770)​, great Tang dynasty poet
    德语: Du Fu - war einer der wichtigsten Dichter der chinesischen Tang-Dynastie und Zeitgenosse von Li Bai. Seine Beinamen waren Dù Shàolíng (

    杜甫造句

    杜甫的《三吏》、《三别》等诗作,不只是作者悲天悯人情感的宣泄,还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唐代虽有不少着名诗人,但恐怕只有杜甫能和李白分庭抗礼吧!
    李白和杜甫在唐代诗坛上享有盛名。
    杜甫虽有八斗之才,但在那个时代很难实现自己的抱负。
    我要好好学习写作文,好让我的作品也像李白、杜甫的诗那样脍炙人口。
    真正使杜甫流芳百世的是他的爱国思想。
    杜甫的不少诗篇是属于愤世嫉俗之作。
    李白和杜甫是唐代诗史上两位超群绝伦的诗人。
    把李白的诗说成是杜甫的,这不是张冠李戴吗?
    在诗歌发展史上,李白和杜甫都是别开生面的大家。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许多诗篇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杜甫在成都住的是茅屋。
    可与李白的诗媲美的还有杜甫的诗。
    李白和杜甫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可说是并驾齐驱而各有千秋。
    安史之乱中,杜甫四处漂泊,穷愁潦倒。
    这样一个狗彘不若的王爷,杜甫却偏偏对他怀念不已,并假借人民之口而加以歌颂。
    你这首诗格调高雅,真是阳春白雪,可以媲美李白、杜甫。
    正因为杜诗中的一字一句,都是杜甫呕心沥血写出来的,所以感人肺腑。
    在唐代诗坛上,李白和杜甫齐名,号称“李杜”。
    杜甫到了晚年,漂泊不定,过着一代辞宗的生活,最后在病困交加中去世。

    汉字详情

    [du]
    部首: 420
    笔画: 7
    五笔: SF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DG
    四角: 449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土声。本义:杜梨,棠梨,一种木本植物)

    (2) 同本义

    杜,甘棠也。——《说文》。按:“牡曰棠,牝曰杜。”

    杜树大者插五枝。——《齐民要术》

    (3) 姓

    动词

    (1) 堵塞

    杜,塞也。——《小尔雅·广诂》

    犯令陵政则杜之。——《周礼·大司马》。注:“杜塞使不得与邻国交通。”

    (2) 又如:杜耳恶闻(塞住耳朵不愿听);杜隔(阻塞隔离);杜闭(堵塞,关闭);杜禁(堵塞)

    (3) 关门,封闭 。

    杜乃护王。——《书·费誓》。注:“闭也。”

    犯令陵政则杜之。——《周礼·夏官·大司马》

    强公室,杜私门。——《史记·李斯列传》

    陵怒,谢病免,杜门竟不朝请。——《汉书·王陵传》。 颜师古注:杜,塞也,闭塞其门也。

    塞隘杜津。——《汉书·叙传》

    (4) 又如:杜口(闭口不说);杜门却扫(关闭大门,不再打扫庭院路径);杜门晦(屏)迹(关闭大门,隐匿自己的踪迹)

    (5) 杜绝,制止 。如:杜心(绝望);杜谏(谏止;制止);杜弊(杜绝作弊);杜弃(拒绝,屏弃);杜遏(禁绝,阻止)

    (6) 冲击

    水之性,行至曲必留退,满则后推前,地下则平行,地高即控,杜曲则捣毁,杜曲激则跃。——《管子·度地》

    (7) 拒绝。如:杜黜(排斥,黜退)

    英文翻译

    stop, prevent; restrict;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dou6
    ◎ 客家话:[梅县腔] tu5 [海陆丰腔] tu6 [客英字典] tu5 [陆丰腔] tu6 [客语拼音字汇] tu4 [台湾四县腔] tu5 [东莞腔] tu5 [宝安腔] t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古上聲開口一等dox/duudʰu
    [fu]
    部首: 526
    笔画: 7
    五笔: GEH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JB
    四角: 53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田中有菜苗之形。金文字形,变为从田父声的形声字。本义:苗)

    (2) 中国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用于表字之后

    甫,男子美称也。——《说文》

    保兹天子,生仲山甫。——《诗·大雅·丞民》

    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 远甫刻。—— 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

    (4) 通“父”( )。对男性长辈的通称,犹父老

    曰伯某甫,仲叔季唯所当。——《仪礼·士冠礼》

    忽兹遇众甫,欲彀羞断弦。——宋· 叶适文

    (5) 又如:众甫(各位父老)

    (6) 通“圃”( )。种植果木瓜菜的园地

    东有甫草,驾言行狩。——《诗·小雅·车攻》

    副词

    (1) 方才,刚刚

    瑞抚吴甫半岁。——《明史·海瑞传》

    部署甫定而外围合。——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2) 又如:年甫二十;甫愈(刚痊愈);甫至(刚到);甫能(刚刚能)

    (3) 开始,起初 。如:甫当(始终);甫尔(初始)

    形容词

    大的 。如:甫田(大田);甫甫(大而众多的)

    英文翻译

    begin; man, father; great; a distance of ten li

    方言集汇

    ◎ 粤语:fu2 pou2 pou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u3 [客英字典] pu3 [沙头角腔] pu3 [东莞腔] pu3 [台湾四县腔] pu3 [梅县腔] pu3 [客语拼音字汇] pu3 [宝安腔] p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方矩上聲合口三等pĭupyox/pi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