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者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指老年人。
《论语·乡党》:“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杖者,老人也。”
引证解释
⒈ 指老年人。
引《论语·乡党》:“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杖者,老人也。”
杖者的网络释义
杖者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木,丈声。本义:执;持)
(2) 同本义
杖,持也。——《说文》
王左杖黄钺。——《书·牧誓》
杖剑从之。——《汉书·韩信传》
杖斧。——《汉书·武帝纪》
(3) 又如:杖斧(持斧以为威权);杖楫(持杖);杖斧之臣(掌握兵权的武臣);杖策(执马鞭);杖节(执持旌节)
(4) 通“仗”。凭倚;依靠
杖信以待晋,不亦可乎?——《左传·襄公八年》
近臣已下足杖矣。——《汉书·李寻传》
仗父兄之烈。——《资治通鉴》
仗舟楫。
仗汝扶持。——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杖力(依靠武力);杖仁(依仗仁德);杖任(依靠,信任);杖威(凭恃权威);杖信(凭靠信义)
(6) 用棍子打;拷打 。自隋开皇新律始定为五刑(笞、杖、徒、流、死)之一。用大荆条、大竹板或棍棒抽击人的背、臀或腿部
尝受守杖。——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杖汝。
杖之百。——《明史》
予之杖。
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聊斋志异·促织》
杖其背。——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杖杀其父
(7) 又如:杖楚(以棍棒拷打);自杖三十;杖牛(打春牛);杖徒(五刑之。用大竹板、棍棒、荆条抽打犯人背部);杖钱(给施杖刑衙役的贿赂钱);杖刑(古代刑罚之一。用荆条拷打犯人);杖治(以杖刑治罪)
(8) 拄着
必操几杖以从之。——《礼记·曲礼上》
杖名齐其心。——《仪礼·丧服》
杖汉节牧羊。——《汉书·苏武传》
遥望老子杖藜而来。——《中山狼传》
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礼记·王制》
名词
(1) 手杖(走路时手里拄着的棍子,俗称“拐杖”)
必操几杖以从之。——《礼记·曲礼》
植其杖而芸。——《论语·微子》
扶杖望朱砂庵。——《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落吾杖底
(2) 又如:锡杖(佛教的杖形法器,头部装有锡环);魔杖(魔术师所用的棍儿);杖者(指老年人);杖几(拐杖与几案);杖父(拄杖老人)
(3) 泛指棍棒或棒状物
球惊杖奋合且离,红牛缨绂黄金羁。——韩愈《汴泗交流赠张仆射》
(4) 又如:杖棒(棍棒)
(5) 指居丧时所执的丧棒 。如:杖期(旧时一种服丧礼制。杖,是居丧时拿的棒);杖周(居丧持杖周年)
(6) 刑具。施杖刑所用的棍棒 。如:杖式(古代刑杖的规格、样式);杖制(对刑杖的大小、长短的规定);杖限(刑法规定的杖击数目);杖架(度量刑杖和长短的器具)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chong3 [沙头角腔] cong3 [客语拼音字汇] cong4 [台湾四县腔] cong5 cong3 [东莞腔] cong3 [海陆丰腔] chong6 chong3 [客英字典] chong3 [陆丰腔] chong6 [宝安腔] cong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丈 | 直兩 | 澄 | 陽開 | 上聲 | 養 | 開口三等 | 陽 | 宕 | driangx/diank | ɖʰĭaŋ |
详细解释
代词
(1) (《说文》:“别事词也。相当于“这”)
(2) 同本义
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五代· 王衍《醉妆词》
(3) 又如:者回(这回);者般(这般);者流(犹言这个流派);者番(这番;这次);者里(这里);者个(这个);者边(这边)
(4) 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
(5) 指代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射者中。(射的射中了目标。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射中的照规定的杯数喝酒。)——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读书者有几。——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后死者。——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6) 指代事或物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7) 用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所说的几种人或几件事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
二者不可得兼。——《孟子·梁惠王上》
助词
(1) 用在表时间的名词后面,表示停顿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礼记》
(2) 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唐· 韩愈《杂说》
(3) 用于名词之后,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
仁者,天下之表也。——《礼记》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语气助词,表提顿。)——《列子·汤问》
中有鲁人 冯三保者,精技击。——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间。——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4) 用在句末表示语气完毕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5) 用在句末,与疑问词相配合表示疑问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老子》
(6) 表示祈使语气
琴童接下马者!——《西厢记》
(7) 表示商榷
今汉继大乱之后,若宜少损 周之文致,用 夏之忠者。——《汉书》
(8) 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
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史记》
(9) “者也”两个语气词连用,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语气重点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也”在这里强调了肯定的语气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梁惠王上》
形容词
(1) 轻狂
一时甜如蜜,一时辣如椒,没定准的冤家也,看你者到何时了?——明· 冯梦龙《桂枝儿·者妓》
(2) 虚假,不老实
今以称人之不老实者曰“者”。——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
娼妓之家,讳“者、扯、丐、漏、走”五个字。——《水浒传》
(3) 通“诸”(
)。众多相总要者官谋士。——《管子·君臣上》
天下遇,者监和。——《管子·五行》
者生无易由言。——《盐铁论·散不足》
名词
假借,借口
他弄个光皮散儿好看,者着求医治树,单单了脱身走路,还顾得了你和我哩!——《西游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a3 [宝安腔] za3 [台湾四县腔] za3 [客英字典] zha3 [海陆丰腔] zha3 [陆丰腔] zha3 [东莞腔] za3 [梅县腔] zha3 [客语拼音字汇] za3
◎ 潮州话:zia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者 | 章也 | 章 | 麻三開 | 上聲 | 馬 | 開口三等 | 假 | 麻 | tɕĭa | cjax/tja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