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黄

xìng huáng [ xing huang]
繁体 杏黃
注音 ㄒ一ㄥˋ ㄏㄨㄤˊ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黄而微红的颜色。

词语解释

  1. 黄而微红的颜色。参见“ 杏黄旗 ”、“ 杏黄繖 ”。

引证解释

⒈ 黄而微红的颜色。参见“杏黄旗”、“杏黄繖”。

杏黄的国语词典

一种比橙黄稍红的颜色。

杏黄的网络释义

杏黄 (颜色名称)

  • 黄而微红的颜色。中国传统色彩名词,成熟的杏子的黄色。
  • 杏黄造句

    一轮杏黄色的满月,悄悄从山嘴处爬出来,把倒影投入湖水中。
    研究了功能化松香丙烯醇酯聚合物吸附分离银杏黄酮的效果。
    拥有发手生石异能的怪兽,被姜子牙以杏黄旗法宝收服,收作弟子,偷营劫寨十分有效,但整体实力一般,当属一星半。
    那匹拉梢儿的杏黄马瘸了一条腿,一走一探头。
    到处是甲胄鲜明的士兵,各路将领威风凛凛的来往,杏黄旗金龙招展,探马蓝旗来去匆匆,没见过这么大场面,哥几个包括蓝熙书有点儿晕场,特别是葛大,眼睛都不够使得了。
    开展兰科植物中杏黄兜兰与硬叶兜兰、麻栗坡兜兰与长瓣兜兰、长瓣兜兰与巨瓣兜兰等数十个杂交组合的杂交工作,探索新品种的选育。
    只见她杏黄色衣衫,淡绿色腰带,肩头斜背鹿皮药囊,腰间大大小小七八个各色香囊,唇白齿红、娇小艳丽,一派昂然自若的潇洒风范,正是医仙子贾扁鹊。
    原始得了混元盒、戊己杏黄旗等。
    元始也是运气好,在不周山中找到了混元盒以及杏黄旗,具是先天之流。
    形美牡丹,气若仙子,色杏黄明亮,汤幽谷清泉,清甜隽永似在茶中,非于茶外,收放自如,中正平和,未识素朴静待,遇知安然绽放。
    无奈之余,金吾将军张直方率群臣迎义军于灞上,黄巢乘御用金撵,内着细甲外披杏黄战袍,后又众将保驾昂然而入。
    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
    他“谦卑谨慎,翼翼小心”,“深宫派办事宜,靡不殚心竭力”,甚至“前赏杏黄轿,至今不敢乘坐”,被慈禧评价为“其秉心忠赤,严畏殊常”。
    日出东方霞光万道,封神台上祥云环绕紫气冲霄,大周丞相姜子牙头戴七宝道冠身批五彩道衣,只见他左手向虚空一探“杏黄旗”。
    就在楚阳离去不到十分钟的功夫,一个人影缓缓的从胡同当中走了过来,他身穿一件杏黄色的道袍,头戴法冠。
    其中,荷叶铁线蕨、中华水韭、德保苏铁、攀枝花苏铁、长蕊木兰、华盖木、坡垒、杏黄兜兰、同色兜兰等都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枣红色的游廊、杏黄色的帘、假山迂回,盆景精妙,颇得中华庭院掩映之妙。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那映在绿树丛中的寺院,杏黄色的院墙,青灰色的殿脊,苍绿色的参天古木,全都沐浴在玫瑰红的朝霞之中。
    她穿着杏黄色的短呢大衣,灰色毛涤裤子和一双小巧的半高跟黑皮鞋。脖子上围着一条雪白的纱巾,衬托着黑黑的眼睛和头发,叫人想起燕子胸前的羽毛。

    汉字详情

    xìng [xing]
    部首: 420
    笔画: 7
    五笔: SK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DR
    四角: 406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木名。杏树 。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宽卵形,花单性,白色或粉红色,果实圆形,成熟时黄红色,味酸甜

    杏,杏果也。从木,可省声。——《说文》。按,尚省声。

    五沃之土,其木宜杏。——《管子》

    孔子游缁帷之林,坐杏坛之上。——《庄子》

    桃李梅杏,楂梨姜桂。——《礼记·内则》

    (2) 又如:杏苑(杏树园林;泛指新科进士游宴处);杏林(见杏田典故。以杏林代指良医,并以“杏林春满”、“誉满杏林”等称颂医术高明);杏林得意(借指进士及第)

    (3) 杏花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红楼梦》

    (4) 又如:杏雨(杏花雨);杏腮(指杏花);杏装(杏花的装扮。指粉红色);杏殇(杏的花苞凋落。喻婴儿夭折);杏靥(指杏花)

    (5) 杏仁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清明日忆诸弟》

    (6) 又如:杏丹(方士以杏仁为主要原料所制的一种成药。传说食之能令人颜色美好);杏酪(杏仁粥。古代多为寒食节食品)

    英文翻译

    apricot; almond

    方言集汇

    ◎ 粤语:hang6
    ◎ 客家话:[东莞腔] hen3 [沙头角腔] hen5 [客英字典] hen5 [台湾四县腔] hen5 [梅县腔] hen5 [海陆丰腔] hen6 [客语拼音字汇] hen4 [陆丰腔] hem6 [宝安腔] hen3
    ◎ 潮州话:hêng6(hĕng) [潮阳]kêng6(khĕ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八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何梗庚二開上聲開口二等ɣɐŋghrangx/heank
    huáng [huang]
    部首: 1101
    笔画: 11
    五笔: AMW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LWC
    四角: 44806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蝗虫)

    (2) 黄色

    黄,地之色也。——《说文》

    黄为土色,位在中央。——《论衡·騐符》

    黄中之色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黄者中也。——《礼记·郊特牲》

    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易·坤》

    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

    绿衣黄裳。

    千里黄云白日曛。——唐· 高适《别董大》

    地履其黄。——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得张黄盖。——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黄烘烘(形容金黄色);黄干干(形容很黄);黄骝(黄红色的骏马);黄盖(帝王车上所用的黄色车盖)

    (4) 枯黄 。如:黄落(指草木的枯黄凋零);枯黄(凋零的草木);黄芦(枯草的芦苇);黄芜(枯草);黄落(草木枯萎凋零);黄萎(枯黄衰萎);黄桑(叶子发黄的桑树)

    (5) 美好 。如:黄黄(形容美好);黄茂(丰美的谷物)

    动词

    (1) 垮掉,坏了事

    薛蟠听了这话,又怕闹黄了 宝蟾之事,忙又赶来骂 秋菱。——《红楼梦》

    (2) 成熟 。如:黄陇(庄稼成熟后的田垄);黄稼(成熟的稻麦)

    名词

    (1) 黄赤色的马

    有骄有皇,有骊有黄。——《诗·鲁颂·駉》

    路车乘黄。——《诗·秦风·渭阳》

    (2) 金印

    怀银黄,垂三组。——《汉书·酷吏传·杨仆》

    佩紫怀黄。——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3) 黄颜色的染料或颜料 。如:酸性黄;碱性黄;直接黄

    (4) 黄河的简称 。如: 治黄;黄泛区

    (5) 黄帝的略称 。如:黄老(“黄帝”与“老子”的合称);黄炎(“黄帝”与“炎帝”的合称);黄唐(指“黄帝”和“唐尧”);黄神(指“黄帝”)

    (6) 指色情的书刊、电影、录像等 。如:扫黄

    (7) 古国名 ,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

    (8) 指酒 。如:黄公(卖酒之家);黄流(指美酒);黄封(泛指美酒);黄汤(酒的别名);黄娇(酒的代称)

    (9) 指幼儿 。如:黄口孺子(年幼无知的孩子);黄口(指幼儿);黄吻(同黄口);黄颔(即黄口。指幼儿)

    (10) 指老人 。如:黄者(指老人);黄耄(指老人);黄发(指老人);黄眉(黄色的眉毛,指老人)

    (11) 粪便

    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灵枢经》

    (12) 牛黄

    牛有黄在胆。——宋· 苏轼《格物粗谈》

    (13) 黄犬

    左牵黄,右擎苍。——宋·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4) 热病

    古父老言五十年前,多患热黄。——唐· 李肇《唐国史补》

    (15) 烟叶

    茶黄互市,为制夷之要。——清· 魏源《默觚下》

    英文翻译

    yellow;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wong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wong2 [东莞腔] wong2 [陆丰腔] wong3
    ◎ 潮州话:ng5

    宋本广韵

    杏黄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