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红

xìng hóng [ xing hong]
繁体 杏紅
注音 ㄒ一ㄥˋ ㄏㄨㄥˊ

词语释义

黄中带红,比杏黄稍红的颜色。

词语解释

  1. 黄中带红,比杏黄稍红的颜色。

引证解释

⒈ 黄中带红,比杏黄稍红的颜色。

杏红的国语词典

一种黄中带红,比杏黄稍红的颜色。

杏红的网络释义

杏红

  • 杏红(杏红色),红了的黄杏的颜色。黄杏熟透后会发红,接近橘红色。
  • 杏红造句

    那年头开国大唐多难多忧,藩王兵乱外敌扰境;那年头孙思邈袁天罡诡秘行踪,神医神算笈传高徒;那年头皇妃御姐嫩如水葱,宫廷水深墙外杏红……
    接着天的就象红色的涟漪一点点地荡漾开处,由深红变成嫣红,随着光影的扩展变成了一种洋红色,再浅一点由淡红色变成了杏红,最后升上去变成了凌晨的曦微。
    目的:测定复方杏红颗粒中的总黄酮醇苷和萜内酯的含量。
    薛菱歌最爱杏红色,依旧穿着平常最喜欢的那套杏红襦裙。
    小芬怕大冬天的冻着了,又给她加了一床杏红鹅黄绣花棉被,裹成一团。
    实际上,众人看得真正入迷的也许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那名穿杏红衫子的少女。
    新出炉的烤红薯,表皮焦黄,掰开后里穰呈杏红色。
    ???杏红成熟杏子偏红色的一种颜色。

    汉字详情

    xìng [xing]
    部首: 420
    笔画: 7
    五笔: SK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DR
    四角: 406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木名。杏树 。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宽卵形,花单性,白色或粉红色,果实圆形,成熟时黄红色,味酸甜

    杏,杏果也。从木,可省声。——《说文》。按,尚省声。

    五沃之土,其木宜杏。——《管子》

    孔子游缁帷之林,坐杏坛之上。——《庄子》

    桃李梅杏,楂梨姜桂。——《礼记·内则》

    (2) 又如:杏苑(杏树园林;泛指新科进士游宴处);杏林(见杏田典故。以杏林代指良医,并以“杏林春满”、“誉满杏林”等称颂医术高明);杏林得意(借指进士及第)

    (3) 杏花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红楼梦》

    (4) 又如:杏雨(杏花雨);杏腮(指杏花);杏装(杏花的装扮。指粉红色);杏殇(杏的花苞凋落。喻婴儿夭折);杏靥(指杏花)

    (5) 杏仁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清明日忆诸弟》

    (6) 又如:杏丹(方士以杏仁为主要原料所制的一种成药。传说食之能令人颜色美好);杏酪(杏仁粥。古代多为寒食节食品)

    英文翻译

    apricot; almond

    方言集汇

    ◎ 粤语:hang6
    ◎ 客家话:[东莞腔] hen3 [沙头角腔] hen5 [客英字典] hen5 [台湾四县腔] hen5 [梅县腔] hen5 [海陆丰腔] hen6 [客语拼音字汇] hen4 [陆丰腔] hem6 [宝安腔] hen3
    ◎ 潮州话:hêng6(hĕng) [潮阳]kêng6(khĕ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八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何梗庚二開上聲開口二等ɣɐŋghrangx/heank
    hóng,gōng [hong,gong]
    部首: 332
    笔画: 6
    五笔: XA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VMM
    四角: 21112

    详细解释

    gōng

    (2) 通“工”。女工,从事手工劳动的女性

    农夫释耒,红女下机。——《汉书·郦食其传》

    吾已食禄,又夺园夫女红利虖。——《汉书·董仲舒传》

    (3) 通“功”。

    (4) 功服。丧服名

    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汉书·景帝纪》

    (5) 劳绩,功绩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汉书·景帝纪》

    (6) 另见 hóng

    hóng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本义:粉红色)

    (2) 同本义

    红,帛赤白色也。——《说文》。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

    缙红繎。——《急就篇》。颜注:“红,色赤而白也。”

    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释名·释采帛》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乡党》

    (3) 又如:红衣(荷花瓣儿);红香(花瓣);红脂(蟹黄)

    (4) 后也指各种红色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5) 又如:红巾(红色巾。对绿林好汉的称呼,因为他们常用红巾包头,史籍上因称红巾);红灼灼(形容鲜红);红颩颩(亦作“红彪彪”。形容鲜红);红轮(红日)

    (6) 象征革命、进步 。如:红区;红军

    (7) 指得宠、出名、走运或事业兴旺等 。如:红人;红火;红角儿

    名词

    (1) 美人的代称 。如:红泪(泛指女子的眼泪);红袖(指美女);红闺(少女的卧房,同红楼);红袖添香(指有美女相伴)

    (2) 红色物品

    (3) 红衣服或红布。如:穿红带绿的妇女

    (4) 染料。如:酸性红;碱性红;红点子(清代官吏的委任状,对人名和日期一定要用红笔点圈、钓一下);红椅子(旧时榜文最后一名底下常用红笔勾记,表示名单终止。后因称最后一名“坐红椅子”)

    (5) 胭脂。如:对脸敷红

    (6) 红绫等织物 ——旧时常用作礼物。如:红抹额(束在额头上的红巾);红勒帛(用红帛制的腰带);红罗(红帛);红缨帽子(清朝的礼帽,帽上披有红缨)

    (7) 血的婉辞 。如:吐红(吐血);下红(便血或女性生殖道出血);红铅(妇女月经);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8) 花的代称,花多红色,故借红代花

    晓看红湿处。——唐· 杜甫《春夜喜雨》

    (9) 又如:红芳(指红花);红林(盛开红花的树林);红萼(红花);红葩(红花)

    (10) 喜事,嫁娶庆贺之事 。如:红白(红事与白事);红白大礼(喜事与丧事的礼仪);红鸾(算命者所说吉星中的一种,主婚配等喜事)

    (11) 红利(指工商业将除去开销以外的盈余) 。如:分红(分配红利)

    (12) 草名 。如:红草(即荭草。泛指红色的草);红兰(兰草的一种)

    (13) 顺利;成功 。如:他唱戏唱红了

    (14) 春秋时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境内

    秋,蒐于红。——《春秋》

    动词

    (1) 变红,呈现红色 。如:红头涨脸(发怒时面色泛红的样子);红蚕(老熟的蚕,体呈红色,故称);红兽(烧红的兽炭)

    (2) 另见 gōng

    英文翻译

    red, vermillion; blush, flush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