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成语用法
杀妻求将连动式;作谓语;含贬义。
引证解释
⒈ 语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后因以“杀妻求将”比喻人为追求功名利禄而不惜忍心害理。
引吴起於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杀妻求将的国语词典
战国时吴起娶齐女为妻,而齐人攻鲁,鲁欲以起为将,起为明不事齐之心而杀妻。典出《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后以杀妻求将比喻为求功名利禄而忍心害理。
杀妻求将的网络释义
杀妻求将
近义词
杀妻求将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殳,杀声。古字作“杀”,甲骨文字形,在人(大)的下方做上一个被剁的记号,表示杀。殳(
):兵器。从殳表示与杀有关。本义:杀戮)(2) 同本义
殺,戮也。——《说文》
武王胜殷杀 纣。——《墨子·三辩》
杀气浸盛。——《吕氏春秋·仲秋》
为杀矢。——《考工记·冶氏》
杀其君,虔于乾溪。——《谷梁传·昭公十三年》
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孟子·梁惠王上》
子罕杀 宋君而夺政。——《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设酒杀鸡作食。——陶潜《桃花源记》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杀猪;杀鸡;杀戒(佛教指禁止杀生的戒律);杀坏(杀死);杀落(被杀;杀死);杀坯(骂人话。该杀的东西);杀鸡扯脖(杀鸡扯腿,杀鸡抹脖。形容十分情急的样子);杀人灭口(怕走漏风声而将人处死)
(4) 攻杀,激战
二将合兵一处,大杀一阵。魏兵方退。—— 罗贯中《三国演义》
(5) 又如:杀并(厮杀,火并)
(6) 凋落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赋菊》
(7) 又如:风势稍杀;杀敛(万物凋落敛藏)
(8) 终止;收束 。如:杀住;杀字(书法中草书的收笔);杀收(收束);杀止(截止,停止);杀笔;杀尾
(9) 抑制,压抑 。如:杀内(节制性欲)
(10) 败坏;衰败
为报年来杀风景,连江梦雨不知春。——苏轼《次韵林子中春日新堤书事》
(11) 又如:杀人威风
(12) 取出、挤出 。如:白菜馅要加点盐杀一杀水
(13) 棋类术语。指围死或击败对方。亦指对弈 。如:杀一盘
(14) 缚紧,勒紧 。如:杀缚(束缚;约束;训斥);杀担(束紧担子)
(15) 〈方〉∶刺激
汗水流遍了全身,杀痛了脊背,杀痛了脸颊。——王蒙《火之歌》
(16) 压低 。如:杀巧(买东西时趁机压低价格);杀价
(17) 通“弑”(
)。旧称臣杀君,子杀父母为弑里克杀 奚齐于 次。——《左传·僖公九年》
项羽为无道放杀其主。——《汉书·高帝纪》
名词
猎获物
禀王爷,众将献杀。——清· 洪昇《长生殿》
形容词
(1) 死板,不可变动 。如:杀定(死规定,硬行规定);杀断(断定、定死)
(2) ∶该死的 。如:杀千万,杀才(不得好死的,该杀的);杀坏(该死的)
(3) 寒的;阴森的 。如:杀节(阴冷肃杀时节)
(4) 〈方〉∶接近…的 。如:杀黑(天刚黑的时侯)
副词
(1) 用在谓语后面,表示程度之深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文选·古诗十九首·其十四》
孩儿,痛杀我也。——元· 关汉卿《窦娥冤》
(2) 又如:将他气杀也;笑杀人;杀死个(方言。死命地;拼命地)
(3) 很,甚 。用在谓语前。如:杀毛树孔(形容极度疼痛恐惧时发出的喊叫);杀狠(狠命)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qī
名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女,从屮,从又。“屮”象家具形,又是手。合起来象女子手拿家具从事劳动的形象。本义:男子的正式配偶)
(2) 同本义
妻,妇与夫齐者也。——《说文》
庶人曰妻。——《礼记·曲礼》
(3) 又
天子有妻、有妾。
聘则为妻,奔则为妾。——《礼记·内则》
妻也者,亲之主也。——《礼记·哀公问》
妻者,夫之合也。——《春秋繁露》
夫妻反目。——《易·小畜》
令妻寿母。——《诗·鲁颂·閟宫》
(4) 又如:妻妾(嫡妻与侧室);妻房(妻室,妻子);妻儿(妻和儿女;妻);妻姊妹婚(再与亡妻之姊、妹缔结婚姻);妻谒(透过得宠的女子去干求请托)
(5) 周代宫中女御
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礼记》
(6) 另见
qì
动词
(1) 以女嫁人
黥布归 芮, 芮妻之。——《汉书·吴芮传》。注:“妻,嫁女与人也。”
妻娶(嫁人和娶妻)
(2) 娶女子为配偶
齐侯又请妻之。——《左传·桓公六年》
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忧。——《孟子》
(3) 奸淫
妻略妇女。——《后汉书》
妻略(奸污霸占)
(4)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ci1 [台湾四县腔] ci1 ci5 [客英字典] ci1 [客语拼音字汇] qi1 [沙头角腔] ci1 [东莞腔] ci1 [宝安腔] ci1 [陆丰腔] ci1 [海陆丰腔] ci1 ci5
◎ 潮州话:c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妻 | 七稽 | 清 | 齊開 | 平聲 | 齊 | 開口四等 | 蟹 | 齊 | tsʰiei | che/ce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2) “裘”的古字。皮衣
乐正求。——《汉书》
(3) 姓
动词
(1) 请求;干请;乞助
求,乞也。——《增韵》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史记·屈原列传》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
求其能千里也。
求救于孙将军。——《资治通鉴》
(2) 又如:求浼(请求;央求);求神福(祈求神灵保佑;祝福);求张良,拜韩信(到处求人;求托有用的人);求化(乞求人施舍财物)
(3) 追求,谋求;寻求;寻找
求,索也。——《玉篇》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
入水求之。——《吕氏春秋·察今》
求剑若此。
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不求闻达。——诸葛亮《出师表》
求利以污其行。——《后汉书·列女传》
求钱之民。——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以求钱也。
以求重价。
求太监后。——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求代(迷信指吊死鬼诱人当“替死鬼”,以求投胎托生);力求(极力追求;尽力谋求);求友(寻求朋友);求正(寻求正道);求合(寻求志同道合者);求采(搜求选取);求觅(寻找);求访(寻觅探访)
(5) 索取
我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左传·桓公十六年》
以城求璧。——《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空言求璧。
就吾求寒衣。——《资治通鉴·唐纪》
忽啼求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6) 探索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孟子·公孙丑上》
求思之深。——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求古仁人之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责备,责求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8) 选择 。如:求牛(择牛以供祭祀);求偶(择求配偶)
(9) 招来
求善良。——《礼记·学记》
(10) 贪求;贪婪
不忮不求。——《诗·邶风·雄雉》
(11) 通“逑”。聚合
彼交匪敖,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12) 通“赇”。贿赂
阜其财求。——《国语·周语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kiu2 [宝安腔] kiu2 [客英字典] kiu2 [台湾四县腔] kiu2 [东莞腔] kiu2 [陆丰腔] kiu3 [梅县腔] kiu2 [沙头角腔] kieu2 [海陆丰腔] ki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详细解释jiāng动词 (1) (形声。从寸,酱省声。从“寸”,表示与手有关。( )本义:将领,带兵的人)(2) 扶持,扶助 将,扶也。——《广雅》 无将大车。——《诗·小雅·无将大车》 天不我将。——《诗·大雅·桑柔》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乐府诗集·木兰诗》 为人将车。——《史记·田叔传》。索隐:“犹御车也。” 吏谨将之。——《荀子·成相》。注:“持也。” (3) 又如:将美(助成好事);将引(扶助收纳);将扶(扶持;搀扶);将助(扶助;支持) (4) 奉行,秉承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元结《贼退示官吏》 (5) 又如:将明(大臣的辅佐赞助。将:奉行;明:辨明);将命(奉命) (6) 送行 耒者弗迎,去者弗将。——《淮南子·诠言》 (7) 又如:将意(致意);将迎(送往迎来);将送(送行;遣送) (8) 携带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元结《贼退示官吏》 (9) 又如:将雏(携带幼禽);将带(携带);将领(携带) (10) 带领 将胡骏马而旧。——《淮南子·人间训》 (11) 又如:将领(带着;率领);将御(统帅领导);将家(带领家人);将引(引导,带领) (12) 顺从;随从 备物以将形。——《庄子·庚桑楚》 将自何所至。——《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3) 又如:将顺(顺着趋势推动以加速其成功) (14) 供养;奉养 不遑将父。——《诗·小雅·四牡》 不遑将母。 (15) 又如:将父(奉养父亲);将帮(奉养) (16) 调养;保养 。如:将理(休养,调理);将爱(保养爱护);将护(调养护理) (17) 传达;表达 。如:将诚(表达诚意);将意(表达心意);将命(传命) (18) 〈方〉∶兽类生仔 。如:钱放着也没有用,又不能将羔 (19)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 。如:当头炮一将 (20) 行,进 日就月将。——《诗·敬之》 (21) 进用,吃 。如:将食 (22) 使用 菩萨将甚兵器?——《西游记》 副词 (1) 就要;将要 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六年》 天将降大任。——《孟子·告子下》 将以实笾豆。——明· 刘基《卖柑者言》 将衒外。 将恐深。——《韩非子·喻老》 将益深。 将以有为也。(这是唐朝名将南霁云的话,见于韩愈《张中丞传后序》。文天祥引用此语,说明自己想忍辱留生,以图大举。)——宋· 文天祥《后序》 柳条将舒。——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将自此始。 (2) 又如:将引(将要;即将;带领);将然(指将要发生的事);将欲(将要;打算) (3) 必,必定 将拜君赐。——《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将有所不可。——宋· 苏轼《教战守》 民将不安。 (4) 又如:把一切朋友都得罪了,其结果将使我们自陷于孤立 (5) 才;乃;刚刚;正 。如:将在(刚刚) (6) 将近 将五十里也。——《孟子·滕文公》 (7) 岂;难道 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国语·楚语》 介词 (1) 相当于“拿”、“取” 将雌剑往。——晋· 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来。 (2) 又如:将着(拿着;带着);将天就地(谓以高就低);将本求利(用本钱谋求利润);将李代桃(喻代人受罪或彼此顶替) (3) 相当于“把”、“用” 将身后托汝。——清· 袁枚《祭妹文》 (4) 又如:将革命进行到底 (5) 在;于 。如:誓将死里求生路 (1) 连接意思平等的词或词组,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且” 。例如:将信将疑 (2) 如果;假若 吾将再病。——清· 袁枚《祭妹文》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孙子》 (3) 或;抑 将有人主张之乎?将无人主张之乎?——孟郊《上常州卢使君书》 助词 (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或进行。在现代汉语里见于方言 宫使驱将惜不得。——唐· 白居易《卖炭翁》 大虫去了一盏茶时,方才扒将起来。——《水浒传》 (2) 又如:走将出来;叫将起来;赶将上去 (3) 另见 jiàng名词 (1) (形声。从寸,酱省声。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2) 同本义 将,帅也。——《说文》 将止不面夷。——《国语·晋语》。注:“帅也。” 是将率之事也。——《荀子·富国》。注:“犹主领也。” 军必有将。——《吕氏春秋·执一》。注:“主也。” 军将皆命卿。——《周礼·大司马》 鲁欲使 慎子为将军。——《孟子》 将谓五官,左右虎贲、羽林、中郎将也。——《后汉书·桓帝纪》注 人臣无将。——《汉书·叔孙通传》 代廉颇为将。—— 汉· 刘向《列女传》 赵将 马服君。 诸将请所之。——《资治通鉴·唐纪》 诸将皆失色。 将吏敢复有言迎操者。——《资治通鉴》 (3) 又如:将器(将帅之才);将弁(将官,武官);将仕(将士。对有一定家产而无官位的人的称呼,源于最低一级官阶名称“将仕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领在外面打仗,皇帝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 (4) 军衔名。军阶在元帅之下,校官之上 。如:大将;中将;少将 (5) 中国象棋中的一子,即“帅” (6) 能手;能人 。如:乒坛老将 动词 (1) 统率;率领 葛婴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将荆州之军。——《三国志·诸葛亮传》 自将三千人。——《资治通鉴·唐纪》 李进诚将三千。 将数百之众。(将,带领。)——汉· 贾谊《过秦论》 括不可使将。—— 汉· 刘向《列女传》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将将(驾驭将帅);将御(统率);将率(率领);将略(用兵的谋略) (3) 另见 qiāng动词 (1)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卫风》 (2) 另见 英文翻译will, going to, future; general
方言集汇◎ 粤语:zoeng1 zoeng3
◎ 潮州话:ziang1(chiang), ziang3(chìang) 宋本广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