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席
词语释义
末席
(1) 坐次的末位
词语解释
座次的末位。多用作谦词。
《北齐书·王琳传》:“ 瑒 ( 朱瑒 )早簉末席,降 薛君 之吐握,荷 魏公 之知遇。” 唐 李商隐 《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何由叨末席,还得叩玄扃。”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 师旷 止能审乐,不能作乐; 龟年 但能度词,不能製词;使与作乐、製词者同堂,吾知必居末座矣。”
引证解释
⒈ 座次的末位。多用作谦词。
引《北齐书·王琳传》:“瑒(朱瑒 )早簉末席,降薛君之吐握,荷魏公之知遇。”
唐李商隐《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何由叨末席,还得叩玄扃。”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师旷止能审乐,不能作乐; 龟年但能度词,不能製词;使与作乐、製词者同堂,吾知必居末座矣。”
末席的国语词典
席中最后的座位。
末席的网络释义
末席
末席的翻译
近义词
反义词
末席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金文字形。“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本义:树梢)
(2) 同本义
末,木上曰末。——《说文》
不揣其本,而齐其末。——《孟子》
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淮南子·地形》
末大必折。——《左传·哀公十一年》
(3) 又如:末大(树木枝端粗大。喻部属势力强大);末大必折(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属权重,危及上级);末杪(末尾);末梢(末尾;最后)
(4) 泛指物的末端、末尾
元首末要。——《周书·武顺》
风淫末疾。——《左传·昭公元年》。注:“四肢也。”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非特其末见而已。
强弩之末。——《资治通鉴》
左手执卷末。——明· 魏学洢《核舟记》
(5) 又如:末大不掉(犹尾大不掉。比喻部属势力强大,难以驾驭);末岁(岁末);末冬(冬末);末秋(秋末);末春(春末)
(6) 古代称农为本,反本为末,即工商业
末技游食之民。——汉· 贾谊《论积贮疏》。注:(末伎。古指工商业不值得重视的技能,游食,不劳而食)
(7) 又如:末民(古称从事工商业的人);末产(手工业、商业);末作(古代指工商业);末利(古代指工商业);末生(末业。指工商业)
(8) 传统戏曲角色名。主要扮演中年男子
杂剧有正末、副末之名。——焦循《剧说》
(9) 末期;晚年
武王末受命。——《礼记·中庸》
申末酉初。——《广东军务记》
崇祯末。——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0) 又如:末尾三梢(收场,结局);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他三月末回来;末限(最后期限);末垂(最后的时日)
(11) 细的粉末
丝末。——《荀子·礼论》
(12) 又如:茶叶末;粉笔末;面色末;药末
(13) 蓋在车轼上遮蔽风尘的帷席
寝兕、持虎、蛟韅、丝末、弥龙,所以养威也。——《荀子·礼论》
(14) 姓
形容词
(1) 卑微
志末也。——《后汉书·象上传》
(2) 又如:末志(卑微的志向);末臣(地位低贱之臣);末官(卑小的官);末陋(卑微鄙陋);末位(卑微的职位);末皂(卑贱的隶役);末品(卑官)
(3) 低级
末流。——《后汉书·班彪传》。注:“犹下流也。”
(4) 又如:末弁(低级武官);末列(犹下位。多用作谦词);末底(最底下);末俗(末世的习俗,低下的习俗)
(5) 微不足道
末之卜也。——《礼记·檀弓》。注:“微也。”
(6) 又如:末事(微不足道的小事);末行(微不足道的行为);末用(无足轻重之物);末务(小事,无关紧要的事);末务(小事,无关紧要的事)
(7) 细,小
浅智之所争,则末矣。——《吕氏春秋·精喻》
(8) 又如:末务(小事,无关紧要的事);末操(小节);末派(水的支流或下游)
(9) 肤浅
末学肤受。——张衡《东京赋》
(10) 又如:末学(浅薄的学者;肤浅无本之学);末议(谦称自己的议论或意见);末说(肤浅无本之说)
(11) 非根本,次要 。如:末务(非根本的事。世俗琐事);末法(不能治本的法术)
动词
通“瀎”。抹拭
三数叔鱼之恶,不为末减。——《左传·昭公十四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mat8 [海陆丰腔] mat8 [客英字典] mat8 [台湾四县腔] mat8 [东莞腔] mat7 [宝安腔] mat8 [客语拼音字汇] mad6 [沙头角腔] mat8 [陆丰腔] mat8
◎ 潮州话:muag8(miâk) [潮州]muêg8(muêk) , bhuah8(buâh)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末 | 莫撥 | 明 | 末 | 入聲 | 曷 | 合口一等 | 山 | 桓 | muɑt | muat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蓆”的古字。会意。从巾,庶省声。天子诸侯的席有刺绣镶边,故从巾。席用来待广大宾客,故从“庶”省。本义:供坐卧铺垫的用具。后又曾写作“蓆”) 同本义
席,藉也。礼天子诸侯席有黼绣纯饰。——《说文》。按,即筵也。方幅如巾,故从巾。
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周礼·司几筵》。疏:“初在地者一重,谓之筵。重在上者,即谓之席。”
设之曰筵,坐之曰席。——《礼记·祭统》注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邶风·柏舟》
结发同枕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觉时之枕席。——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席地而卧。——清· 方苞《狱中杂记》
席地倚墙。——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又如:席包(以苇席或高粱篾席制的包);席具(铺垫用具);席户(悬席为户。比喻房子的简陋);席号(以草席搭建的临时棚屋);席荐(席子与草荐,都是草编的坐卧用具)
名词
(1) 座位;席位
席而无上下,则乱于席次矣。——《孔子家语》
变色离席。(大惊失色离开座位)。——《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如:席舍(贡院中的试场座位、考舍);席尊(首席);上席;下席;硬席;专席;来宾席;被告席
(3) 成桌的饭菜,酒筵
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坐皆避席优。——《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所赐者兴,受爵,降席下,奠爵,再拜稽首。——《仪礼·燕礼》。郑玄注:“席下,席西也。”
(4) 又如:席尊(指主持酒席的人);席面(宴席上与主人对席的客位);流水席;还席
(5) 职位
常恐诸子侈席势凌人。——《旧唐书·房乔传》
这钱谷一席,有个小徒很过得去,可以叫他来效劳。——《负曝闲谈》
步武离台席,徊翔集帝梧。——唐· 刘禹锡《赠杨尚书》
(6) 旧称所司职务为席,如管刑名的幕宾称刑席,管钱谷的称钱席;教师称教席
每一个人替他们安置一席,倒也不难。——《文明小史》
(7) 船帆
早行篙师怠,席挂风不正。——杜甫《早发》
(8) 姓
动词
(1) 铺席,登席就坐
乃席宾。——《仪礼·乡饮酒礼》
必正席,先尝之。——《论语》。皇疏:“犹坐也。”
席于门中。——《仪礼·特性馈食礼》
赵旃夜至于 楚军,席于军门之外。——《左传·宣公十二年》
(2) 凭借,倚仗
吕产、 吕禄席太后之宠。——《汉书·刘向传》
(3) 垫,压
相枕席于道路。——班固《汉书》
量词
用于表示酒席的数目。如:办了三席酒;一席话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it8 [客语拼音字汇] qid6 xid6 [客英字典] sit8 cit8 [宝安腔] cit8 [梅县腔] sit8 [台湾四县腔] sit8 cit8 [陆丰腔] sit8 [东莞腔] cit8 [海陆丰腔] sit8 cit8
◎ 潮州话:ciêh8/cioh8 , siah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席 | 祥易 | 邪 | 昔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三等 | 梗 | 清 | zĭɛk | zsiek/szie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