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夕池

zhāo xī chí [zhao xi chi]
注音 ㄓㄠ ㄒ一 ㄔˊ

词语释义

海的别名。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海的别名。《文选·枚乘<上书重谏吴王>》:“游 曲臺 ,临上路,不如朝夕之池。” 张铣 注:“朝夕池,海也。”《初学记》卷六引 汉 应劭 《风俗通》:“海,一云朝夕池。”参见“ 朝夕 ”。

引证解释

⒈ 海的别名。参见“朝夕”。

《文选·枚乘<上书重谏吴王>》:“游曲臺,临上路,不如朝夕之池。”
张铣注:“朝夕池,海也。”
《初学记》卷六引汉应劭《风俗通》:“海,一云朝夕池。”

朝夕池的网络释义

朝夕池

  • 朝夕池,拼音是zhāo xī chí,汉语词语,海的别名。
  • 汉字详情

    zhāo,cháo [zhao,chao]
    部首: 444
    笔画: 12
    五笔: FJE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JB
    四角: 47420

    详细解释

    cháo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在草中,从月。字象太阳已出草中而月亮尚未隐没形。( zhāo)本义:早晨)

    (2) 早晨省亲,子、媳向父母、公婆请安

    晨见曰朝…子于父母、妇于舅姑皆是。——《说文解字注笺》

    昧爽而朝。(昧爽:黎明。朝:省视父母)——《礼记·内则》

    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夕:指晚上省视帝王)——《诗·小雅·雨无止》

    (3) 朝见,封建时代臣见君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左传·宣公二年》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燕、 赵、 韩、 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齐策》

    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韩非子·五蠹》

    (4) 使…朝见

    欲辟土地,朝秦楚。——《孟子·梁惠王上》

    武丁朝诸侯有天下。——《孟子·公孙丑上》

    (5) 又如:朝冠(百官上朝时戴的帽子);朝参(上朝参谒);朝天(拜见天子、天帝)

    (6) 宗教徒参拜 。如:朝贺;朝圣;朝山(到名山宝刹进香礼佛)

    (7) 泛指拜见

    常先朝陵夫人上食,然后敢归家。——《史记·张丞相列传》

    (8) 会聚;召

    耆老皆朝于庠。——《礼记·王制》

    名词

    (1) 朝廷。古时亦称:朝堂,朝宁,朝冶,朝苑,朝省,朝家

    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趋:快步走。)——《史记·萧相国世家》

    易之以百金,献诸朝。——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又如:朝国(朝廷,国家);朝典(朝廷的典章礼制);朝使(朝廷派出的使者)

    (3) 朝代,指同一姓帝王连续继承王位的时代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杂句》

    (4) 又如:唐朝;清朝

    (5) 某一个帝王的统治时期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朝:刘备和刘禅统治时期。)——杜甫《蜀相》

    当是时,本朝定鼎改元二年矣。——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6) 又如:三朝元老;一朝天子一朝臣

    (7) 政府 。如:朝官;朝奉(原为宋代官名,后通称富翁、土豪或管事的)

    (8) 朝政,国家大事 。如:不听朝;朝柄(朝政的权柄)

    (9) 朝班,古代群臣朝见帝王时按官品分班排列的位次 。又称:朝列,朝次,朝序,朝伦;朝部;朝著

    介词

    (1) 表示动作针对的方向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唐· 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2) 又如:朝前看;大门朝东开;应该朝好的方面想

    (3) 另见 zhāo

    zhāo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下为“莽”字,中间为“日”,“月”。表明太阳已从草丛升起,月亮还未落,是早晨。本义:指日出到早餐时,泛指早晨)

    (2) 同本义

    朝,旦也。——《说文》

    朝,早也。——《尔雅·释诂》

    自朝至于日中。——《书·无逸》

    周人祭日以朝及誾。——《礼记·祭义》。注:“朝,日出时也。”

    温恭朝夕,执事有恪。——《诗·商颂·那》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 江陵。——《水经注·江水》

    朝露待日晞。——《乐府诗集·长歌行》

    朝雨浥轻尘。——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朝歌夜弦。(弦:弹琴。)——唐· 杜牧《阿房宫赋》

    (3) 又如:朝雉徒歌(像早晨的山鸡一样鸣叫高歌);朝趁暮食(形容穷苦,早上挣到钱,晚上才得吃);朝上;朝夕乌(同“朝夕鸟”。朝去暮归的乌鸦);朝夕相处(彼此天天在一起);朝日(早晨初升的太阳);朝旦;朝不及夕(极言处境危急);朝升暮合(谓零碎地籴米。形容生活艰难,勉强度日);朝成暮遍(早晨刚写成,晚上就到处流传。形容文章流传迅速);朝成暮毁(形容翻新之速);朝夷暮跖(早被誉为伯夷,晚被贬作盗跖。形容时论毁誉多变);朝欢暮乐(终日欢乐;日夜寻欢作乐);朝市(早市)

    (4) 早餐 。如:朝舗(早晨餐食)

    (5) 指短时间 。如:朝旦;朝昔;朝昼

    (6) 日;天

    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孟子·告子下》

    三战之所亡,一朝而复之。——《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7) 又如:今朝;明朝

    (8) 姓

    (9) 另见 cháo

    英文翻译

    dynasty; morning

    方言集汇

    ◎ 粤语:ciu4 ziu1
    ◎ 客家话:[梅县腔] zhau1 chau2 [宝安腔] cau2 | zau1 [客语拼音字汇] cau2 ceu2 zau1 zeu1 [沙头角腔] cau2 zau1 [台湾四县腔] cau2 zeu1 ceu2 [客英字典] zhau1 chau2 cheu1 cheu2 [海陆丰腔] zhau1 chau2 [东莞腔] zau1 cau2 [陆丰腔] chau3 zhau1 [梅县腔] c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陟遙宵B平聲開口三等宵Bţĭɛutrieu/tyeu
    [xi]
    部首: 337
    笔画: 3
    五笔: QTN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I
    四角: 272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从月半见。本义:黄昏,傍晚)

    (2) 同本义

    夕,莫也。——《说文》

    日之夕矣。——《诗·王风·君子于役》

    日东则景夕多风。——《周礼·大司徒》。司农注:“谓日跌景乃中立表之处,大东近日也。”

    初昏为夕。——《书·洪范·五行》注

    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周礼·地官·司市》

    瘦影写微月,疏枝横夕烟。——宋· 陆游《置酒梅花下作短歌》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夕晖(夕阳的余晖);朝发夕至;夕霭(黄昏的云气);夕市(傍晚进行的集市贸易)

    (4) 夜

    今夕何夕。——《诗·唐风·绸缪》

    以永今夕。——《诗·小雅·白驹》

    朝而不夕。——《左传·成公十二年》

    以朝夕燕出入。——《周礼·道仆》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易·乾》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

    (5) 又如:朝乾夕惕(形容终日勤奋工作,戒勉不已);终夕不寝;通夕不寐;终夕;风雨之夕;住宿一夕;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前夕

    (6) 指一年的最后一季或一个月的下旬

    晡时至黄昏为日之夕;下旬为月之夕;自九月尽至十二月为岁之夕。——《洪范·五行传》注

    月夕卜宅。——《荀子·礼论》

    (7) 通“汐”。晚潮

    官赋轨符,乘四时之朝夕。——《管子·国蓄》

    动词

    傍晚朝见君主

    古者旦见曰朝,暮见曰夕。——柳宗元《朝日说》

    百官承事,朝而不夕。——《左传·成公十二年》

    英文翻译

    evening, night, dusk; slanted

    方言集汇

    ◎ 粤语:zik6
    ◎ 客家话:[梅县腔] sip8 [宝安腔] sip8 [客英字典] sip8 [海陆丰腔] sip8 [沙头角腔] sip8 [客语拼音字汇] qid6 xid6 [台湾四县腔] sip8 [东莞腔] sit8 [陆丰腔] sip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祥易昔開入聲開口三等zĭɛkzsiek/sziek
    chí [chi]
    部首: 331
    笔画: 6
    五笔: IB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PD
    四角: 341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也声。本义:水停积处)

    (2) 水塘

    池,停水曰池。——《广韵》

    穿地畜水,圆者曰池,方者曰塘。——《中文大辞典》

    池之竭矣。——《诗·大雅·召》

    或饮于池。——《诗·小雅·无羊》

    毋漉陂池。——《礼记·月令》。注::穿地通水曰池。”

    掌沟渎浍池之禁。——《周礼·雍氏》。注:“谓陂障之水道也。”

    囿有林池。——《国语·周语》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 贾岛《题李凝幽居》

    (3) 又如:游泳池;池苑(池林园。有池水与林木的地方);池阁(位于池畔的楼阁)

    (4) 护城河 。城堡或其他筑垒地方围墙外面深而宽的壕沟,通常注满水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记·礼运》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公孙丑下》

    无水曰隍,有水曰池。——《易·泰虞》注

    汤池百步。——《汉书·食货志》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宋· 姜夔《扬州慢》

    (5) 又如:池隍(古代掘土筑城,城下之地,有水称池,无水称隍。因以“池隍”借指城市。);池堑(护城河)

    (6) 某些四周围起象水池形状的处所

    节方圆以定形,锻金铁而为池。——傅玄《砚赋》

    (7) 又如:花池;舞池;池子(剧场正厅的座席);乐池

    (8) 衣被等物的缘饰

    池者,缘饰之名,今所谓被池装池是也。——《匡缪正误》

    (9) 如:池毡(有边缘缀饰的一种毛毡)

    (10) 姓

    英文翻译

    pool, pond; moat; cistern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 客家话:[东莞腔] ci2 [宝安腔] ci2 [客语拼音字汇] ci2 [沙头角腔] ci2 [梅县腔] chii2 chi2 [陆丰腔] chi3 [客英字典] chi2 [海陆丰腔] chi2 [台湾四县腔] cih2
    ◎ 潮州话:d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直離支B開平聲開口三等支Bdrie/dyeɖʰĭ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