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准为盼

wàng zhǔn wéi pàn [wang zhun wei pan]

词语释义

希望得到上级的批准,允许自己。

汉字详情

wàng [wang]
部首: 444
笔画: 11
五笔: YNE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BHG
四角: 071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臣”象眼睛,下面是“壬”( tǐng)。象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本义:远望)

(2) 同本义

望,出亡在外望其还也。——《说文》。按,此字疑当训远视也。

望,远视也。——《玉篇》

豕望视而交睫腥。——《礼记·内则》。注:“望视,远视也。”

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庄子·胠箧》

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庄子·天运》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扁鹊望 桓侯。——《韩非子·喻老》

举头望明月。——唐· 李白《静夜思》

风烟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潭西南而望。——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望台(指轮船驾驶台);望楼(望远守卫的楼房);望阙(望着皇宫);望乞(希望;乞求);望国(遥望故国);望睹(了望,眺望);望乡(遥望故乡);望祭(望礼。遥望而祭);望拜(远远望见即行叩拜);望祀(遥望祭祀);望眼(远眺的眼睛)

(4) 遥祭,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日月、星辰

旅上帝及四望。——《周礼·大宗伯》。注:“五岳四镇四渎。”

犹三望。——《左传·僖公三十一年》。注:“分野之星,国中山川皆因郊祀,望而祭之。”

(5) 又如:望祀(古代遥祭山川地袛之礼);望拜(遥望拜祭);望表(古代祭祀山川时所立的木制标志)

(6) 希望,期望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项羽本纪》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梁惠王上》

非汉所望。——《汉书·李广苏建传》

(7) 又如:望岁(盼望丰收);望祈(盼望);望幸(臣民、妃嫔希望皇帝临幸);望巴巴(望眼巴巴)

(8) 向高处看 。如:望月(仰望天上的月亮);望羊(仰望远视的样子);望子(期望您。子,对人的尊称);望洋(仰望的样子);望慕(仰慕);望云(仰望白云);望视(仰视,远视)

(9) 察看 。如:望色(看人的气色);望气者(一种依靠望天气而预测吉凶祸福的方士)

(10) 看望

望其言是实。——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探望;拜望;看望

(12) 通“方”。比较

以人望人,则贤者可知己矣。——《礼记·表记》

(13) 怨恨,责怪

绛侯望 袁盎。——《史记·袁盎晁错传》

时人望之。——《后汉书·贾彪传》

不意君望臣深也。——《史记·张耳陈馀传》

黯褊心,不能无少望。——《汉书·汲黯传》

(14) 又如:望沮(怨恨沮丧);望言(怨言)

(15) 接近

望秋先陨。——宋· 沈括《梦溪笔谈》

(16) 又如:望七(将至七十岁);望五(年龄近五十岁);望四(接近四十岁);望秋(临近秋天)

名词

(1) 视野,视力所及 。如:望山(古弩上的瞄准器);望中(视野之中)

(2) 名望

德隆望尊。——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望轻(声望低微);德高望重;望姓(有声望的氏族);望重(名望大);望臣(有威望的大臣);望雅(声望清高)

(4) 希望;盼望

以绝秦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甚失孤望。——《资治通鉴》

(5) 望日,夏历每月十五,天文学上指月亮圆的那一天

三月之望。——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如:望后(望日之后;向后);望夜(农历十五日之夜)

(7) 边际

神覆宇宙而无望。——《吕氏春秋·下贤》

(8) 仪容

季通弟 季良风望闲雅。——《北史》

(9) 有名的人

吾子楚国之望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10) 窗口

左右开四望。——《晋书》

(11) 酒店的招帘,即酒望 。如:望竿(悬挂酒招的旗竿)

(12) 唐代行政区划的等级之一

文宗世,宰相 韦处厚建议,复置两辅、六雄、十望、十紧州别驾。——《新唐书》

介词

(1) ∶向,对着

望朱砂庵而登。——《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又如:望前走

英文翻译

to look at, look forward; to hope, expect

方言集汇

◎ 粤语:mong6
◎ 客家话:[梅县腔] mong5 [海陆丰腔] mong6 [客英字典] mong5 [宝安腔] mong3 [东莞腔] mong3 [沙头角腔] mong5 [客语拼音字汇] mong4 vong4 [陆丰腔] mong6 [台湾四县腔] mo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武方陽合平聲合口三等mĭwaŋmyang/mvang
zhǔn [zhun]
部首: 204
笔画: 10
五笔: UWY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MOG
四角: 30115

详细解释

动词

(1) (准本为凖的俗字,现为凖的简化字。但在未简化前,准习用的意义,与凖字有别)

(2) 公文用语 。始于唐·五代 (1) 表示允许,认可

乃于战所,准当时兵士,人种树一株,以旌武功。——《周书·文帝纪下》

(3) 又如:批准;照准;准如所请 (2) 引申为比照,作某类事物看待。如:准前例办理;准平原;准尉 (3) 表示依据、根据。如:准某部函

(4) 决定,必定 。公文用语。如:准于某日起程

这准是使猛了劲,岔了气了。——《儿女英雄传》

(5) 折充;抵充

连身上外盖衣服,脱下准了店钱。——《醒世恒言》

新旧钱暂兼行,新钱千准银一两,旧钱准七钱。——《清史稿》

我有心看上她,与我家做个媳妇,就准了这四十两银子;岂不两得其便。——《窦娥冤》

(6) 又如:准价(折价);可准(可以抵偿);准算(折算;抵帐)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隼( sǔn)声。本义:平,不倾斜)

(2) 同本义(取义于水平,侧重于平稳)

凖,平也。——《说文》。字亦俗作准。段玉裁注:“谓水之平也。天下莫平于水,水平谓之凖”

推而放诸东海而凖。——《礼记·祭义》。注:“犹平也。”

(3) 亦指其他物体的平

輈注则利凖,利凖则久,和则安。——《周礼·考工记》

(4) 又如:准望(测绘地图的方法之一)

(5) 准确 。如:不知准不准;投篮准;打得准;猜得准;准成(准星;准确可靠);准当(准确恰当);那准不对;没准儿

(6) 轻重相当;均等

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系辞》

幸少从女言,得厚息,略相准。——《聊斋志异》

名词

(1) 古代测量水平的仪器

凖者,所以揆平取正也。——《汉书·律历志上》

(2) 又如:准平(测量平面的仪器)

(3) 标准;法则

礼者,节之凖也。——《荀子·致士》

(4) 又如:准式,准格(标准,准则);准限(标准)

(5) 箭靶,靶子。通“埻”

我有平肩舆,前途犹准的。——杜甫《郑典设自施州归》

(6) 又如:准的(箭靶;标准;准则);准执(箭靶);准鹄(即正鹄。箭靶。引申为目标);准式(标准;楷模);准格(犹言标准、规格)

(7) 鼻子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李白《梁甫吟》

(8) 姓

动词

(1) 允许;批准 。 唐、 宋以来公文上许可的批语,俗作“准”

乃于战所,准当时兵士,人种树一株,以旌武功。——《周书·文帝纪下》

我要放他,你又苦苦的不准。——《儿女英雄传》

(2) 又如:准查记录;准行(准许;许可);准奏(君主批准臣属的奏章)

(3) 料想;打算 。如:准拟(料想;打算);准承(料想;打算)

(4) 仿效,效法

始都乐寿,号 金城宫,备百官,准 开皇故事。——《新唐书》

(5) 又如:准遵(遵循;依照);准据(依据);准拟(遵循;模仿)

(6) 瞄准

修胫者使之跖钁,强脊者使之负土,眇者使之准,伛者使之涂,各有所宜。——《淮南子》

(7) 又如:准度(测量,衡量);准裁(衡量,裁定);准量(计量;估量)

(8) 测量,度量

轼始至 颖,遣吏以水平准之, 淮之涨水高于 新沟几一丈。——《宋史》

(9) 揣测,揣度

仁君处位而不安,大夫隐道而不言,群臣准上意而怀当。——《淮南子》

(10) 按照,依照

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之臣仆,乌尚得谓之诗哉。——《答章秀才论诗书》

(11) 又如:准式(依照准则或样式);准律(依照法律);准据(依据)

英文翻译

approve, allow, permit; in accord

方言集汇

◎ 粤语:zeon2
◎ 客家话:[宝安腔] zun3 [梅县腔] zhun3 [客语拼音字汇] zun3 [客英字典] zhun3 [东莞腔] zun3 [沙头角腔] zun3 [台湾四县腔] zun3 [海陆丰腔] zhun3 [陆丰腔] zhun3
◎ 潮州话:zung2 (tsúng 旧时:tsún)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七準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之尹上聲合口三等cjynx/tjviintɕĭuĕn
wéi,wèi [wei,wei]
部首: 108
笔画: 4
五笔: YL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KSI
四角: 34027

详细解释

wéi

动词

(1) (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王风·兔爰》

子为不知,我将不墜。——《左传·定公十二年》

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管子·枢言》

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管子·心术上》

为,施也。又,成也。——《广雅》

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世说新语·巧艺》

为之难。——《论语》。皇疏:“犹行也。”

可以为师。——《论语》

人之为学。——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推为长。——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3) 又如:为事(办事;成事);为诈(作假);为薪(取薪);为善(做善事);为道(学道,实践圣道);为头(居首;从头开始);为人(做人);为后(立后);为底(治足茧)

(4) 制作;创作

造作,为也。——《尔雅》

以为乐器。——《周礼·春官·典同》。注:“为,作也。”

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墨子·节用上》

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见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为棺槨。——《庄子·人间世》

应声便为诗。——《世说新语·文学》

(5) 治理

为,治也。——《小尔雅》

诸葛瑾为 豫州。——《世说新语·排调》

(6) 又如:为国(治国);为政(治理国家;执掌国政)

(7) 变成,成为

何遽不为福。——《淮南子·人间训》

不能为祸。

终为忠臣。——《世说新语·自新》

而改为入。——宋· 洪迈《容斋续笔》

(8) 又如:由徒为师

(9) 是

不为远者小。——《列子·汤问》

不为近者热。

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谓为三横。——蔡元培《图画》

(10) 又如:十尺为一丈

(11) 学习,研究

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仗者,可亡也。——《韩非子》

(12) 种植;营作

东周欲为稻, 西周不下水, 东周患之。——《战国策》

(13) 设置;建立 。如:为法(制定法律;成为法律);为命(撰写政令、盟会的文辞);为山(建立功业)

(14) 使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易·井》

(15) 以为;认为

为汝多智。——《列子·汤问》

惊为生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我将为无人会使此法。——《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16) 演奏 。如:为乐(奏乐;作乐)

名词

介词

(1) 被 ——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为予群从所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为操所先。——《资治通鉴》

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为贼所盗;为敌所败

(3) 于,在 ——表示时间或处所

今之时人,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淮南子》

(1) 和 ——表示并列关系

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孟子·公孙丑下》

犀首以梁为 齐战于 承匡而不胜。——《战国策》

(2) 则,就 ——表示承接关系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3) 如,若 ——表示假设关系

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史记》

(4) 或,抑 ——表示选择关系

助教顾良戏之曰:“汝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河水之河?” 妥应声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为新故之故?”——《北史·何妥传》

《太誓》之注不解“五至”,…不知为一日五来,为当异日也。”——《诗·周颂·思文》疏

不审先生梁朝出仕,为复隐居?——《太平广记》

(5) 又如:为复(还是,抑或);为是(抑或;还是);为当(抑或;还是)

助词

(1) 的,之 ——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岂弟君子,四方为则。——《后汉书》

(2)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孟子》

(3) 附于单音形容词后,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如:大为高兴;广为宣传

(4) 附于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意。如:广为流传;更为重要

(1) 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疑问,多与“何”相配合使用。如:何乐而不为

(2)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予无所用天下为。——《庄子》

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相为倚伏。——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相为应答。——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另见 wèi

wèi

动词

(1)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帮助;佑助

福禄来为。——《诗·大雅·凫鷖》

(3) 又如:为虎添(傅)翼

(4) 通“谓”。言说;告诉

宋,所为无雉兔孤狸者也。——《墨子·公输》

管仲, 曾西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孟子·公孙丑上》

孰为盾而忍弑其君者乎?——《谷梁传·宣公二年》

太子怒,入为王泣曰…——《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介词

(1) 因为,由于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为是(因为是,为的是);为甚(为什么)

(3) 替,给

为王吹竽。——《韩非子·内诸说上》

为长安君计短。——《战国策·赵策》

为楚王作剑。—— 晋· 干宝《搜神记》

为王作剑。

为国戍轮台。——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 又如:为容(替人美言推荐);为我去商店买东西;他的律师为他处理这个事件;为人谋而不忠乎?

(5) 为了

为市鞍马。——《乐府诗集·木兰诗》

则众何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不为怨者故。

生为之饱。——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为国捐躯(为国家献出生命);为好成歉(将好事变成坏事);为许(为此)

(7) 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为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不足为外人道。

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另见 wéi

英文翻译

do, handle, govern, act; be

方言集汇

◎ 粤语:wai4 wai6

宋本广韵

pàn [pan]
部首: 512
笔画: 9
五笔: HWV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BUCSH
四角: 680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目,分声。本义:眼睛黑白分明的样子) 同本义。喻美目流转

盼,目黑白分也。——《说文》

美目盼兮。——《诗·卫风·硕人》。传:“盼,白黑分。”

盼,美目也。——《字林》

(2) 又如:盼刀(旧时相术用语。凶恶的目光);盼瞩(流转的目光)

动词

(1) 顾;看

盼,视也。——《广雅》

祇宜近盼天都,明日登莲顶。——《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又如:盼睇(顾盼);盼睐(欣裳。顾盼和青睐观看);盼恋(顾盼留恋)

(3) 照顾;眷顾 。如:盼接(眷顾厚待);盼遇(眷顾,恩遇);盼饰(眷顾奖饰)

(4) 盼望 。如:亟盼(急切希望);盼不的(迫切盼望);盼切(极言盼望殷切);盼眄(盼望);盼盼(急切盼望貌。又指唐代徐州名妓关盼盼)

(5) 探望

生急起揖之,答曰:“将以盼亲。”…媪笑曰:“奇哉!姓名尚自不知,何亲可探?”——《聊斋志异·婴宁》

英文翻译

look, gaze; expect, hope for

方言集汇

◎ 粤语:paan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pan5 [沙头角腔] pan3 [梅县腔] pan5 [海陆丰腔] pan5 [客语拼音字汇] pan4 [台湾四县腔] pan5 [东莞腔] pan3 [宝安腔] pa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一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匹莧山開去聲開口二等phrenh/phaennŋi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