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雁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指北地南飞之雁。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眷转蓬之辞根,悼朔雁之赴 越 。” 唐 刘沧 《与僧话旧》诗:“此时相见又相别,即是 关 河 朔雁飞。” 清 曹寅 《寄姜绮季客江左》诗:“布帆暗转 金 焦 岸,朔雁新迟 彭蠡湖 。”
引证解释
⒈ 指北地南飞之雁。
引南朝宋谢灵运《撰征赋》:“眷转蓬之辞根,悼朔雁之赴越。”
唐刘沧《与僧话旧》诗:“此时相见又相别,即是关河朔雁飞。”
清曹寅《寄姜绮季客江左》诗:“布帆暗转金焦岸,朔雁新迟彭蠡湖。”
朔雁的网络释义
朔雁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月,从屰,屰(
)亦声。本义:农历每月初一)(2) 同本义
朔,月一日始苏也。——《说文》。按,凡月与日同经度不同纬度则为合朔,同经度又同纬度即为日蚀。计173日有奇。
朔,月初之名也。——《释名》
月言朔。——《白虎通·四时篇》
朔月奠。——《仪礼·士丧礼》。注:“朔月,月朔也。”
朔月辛卯。——《诗·小雅·十月之交》
初,薙发令下,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县明太祖御容明伦堂,率众拜且苦。—— 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3) 又如:朔参官(能在朔日朝参的官员);朔望之礼(指初一、十五到祀堂祭祀的礼节);朔望之辰(农历每月初一、十五的时候);朔晦(朔日和晦日);朔法(确定朔日的方法);朔数(从第一年正月初一到第二年正月初一);朔食(古礼之一。帝王及贵族每月初一所备较平日丰盛的膳食);朔旦(旧历每月初一)
(4) 朔政,历政,指中国古代帝王每年冬季发布来年十二个月的政事于诸侯,诸侯亦于月初告祖庙,受而行之
颁告朔于邦国。——《周礼》
(5) 凌晨,清晨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
(6) 初,始
皆从其朔。——《礼记·礼运》
(7) 北方
城彼朔方。——《诗·小雅·出车》
平在朔易。——《书·尧典》
朔,北方也。——《尔雅》
(8) 又如:朔风凛凛(北风寒冷);朔北(长城以北);朔土(北方地区);朔垂(西北边远地区);朔门(北方边境之地);朔庭(北方异族政权);朔客(北方边地的将领);朔气(北方之寒气);朔野(北方荒野之地);朔雪(北方的雪)
(9) 车辕。一说,车上的旗
月之旦为朔,车之輈亦谓之朔,名齐实异,所宜辨也。——《西京杂记》
动词
(1) 生,出现
天地虹洞,固无端涯,大明生东,月朔西陂。——《后汉书》
(2) 每月初省视
乃召昆吾冶而铭之金版,藏府而朔之。——《逸周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ok7 [海陆丰腔] sok7 [客英字典] sok7 [陆丰腔] sok7 [东莞腔] sok7 [台湾四县腔] sok7 [客语拼音字汇] sog5 [宝安腔] sok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朔 | 所角 | 生 | 覺 | 入聲 | 覺 | 開口二等 | 江 | 江 | sruk/sheok | ʃɔ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隹(
),从人,厂( )声,隹,短尾鸟。厂,石山之涯岩,也有表意作用。本义:鸟名)(2) 鸟类的一属,形状略像鹅,颈和翼较长,足和尾较短,羽毛淡紫褐色,善于游泳和飞行
雁,雁鸟也。——《说文》
纳采纳吉,请期皆用雁。——《仪礼·士昏礼》
下大夫相见以雁。——《仪礼·士相见礼》
朔风飘胡雁,惨澹带沙砾。——唐· 杜甫《遣兴五首》
(3) 又如:雁塔题名(借指考中进士);雁杳鱼沉(雁字鱼书。杳无音信);雁天(雁至秋而南翔,故称秋天为雁天);雁户(指漂泊异乡居处无定的民户。雁因时迁徙,故以雁为喻);雁奴(在雁群中专司警戒的雁);雁字(雁飞行时所排成的行列。雁群飞行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形,故云。也指官吏的排班);雁臣(指外帮的臣子朝觐有时,如雁的往返有定候)
(4) 代书信 。如:雁帛(指书信);雁逝鱼沈(音讯断绝)
形容词
通“赝”。伪造的,假的
鲁以其雁往。——《韩非子·说林下》。曾廷枚云:“真赝,本作真雁,后人加贝。”
浸渍数日,漆絮败溃,雁迹尽露。——宋· 王明清《挥尘后录》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an5 ngien5 [客语拼音字汇] ngan4 ngian4 [东莞腔] ngan3 [宝安腔] ngan3 [客英字典] ngien5 ngan5 [台湾四县腔] ngan5 ngien5 [梅县腔] ngan5 ngian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鴈 | 五晏 | 疑 | 刪開 | 去聲 | 諫 | 開口二等 | 山 | 刪 | ŋan | ngranh/ngean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