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朋比作奸
(1) 勾结在一起或组成集团干坏事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且君为臣之标率,君不向道,臣下将化之,而朋比作奸,天下事尚忍言哉?”
成语用法
朋比作奸作谓语、定语;指狼狈为奸。
引证解释
⒈ 见“朋比为奸”。
朋比作奸的国语词典
彼此勾结做坏事。《明史.卷二二○.温纯传》:「已,南京给事中陈嘉训等极论二人阴有所恃,朋比作奸,当亟斥之,而听纯归,以全大臣之礼。」也作「朋比作仇」、「朋比为奸」。
朋比作奸的网络释义
朋比作奸
朋比作奸的翻译
近义词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本义:古代货币单位。相传五贝为一朋。或说五贝为一系,两系为一朋)
(2) 古代货币单位。五贝为一朋。一说两贝为一朋,也有说十贝为一朋的
既见君子,锡我百朋。——《诗·小雅·菁菁者莪》
(3) 同学
君子以朋友讲习。——《易·兑》。孔颖达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4) 朋友
朋,比也,朋,类也。——《广雅》
或益之十朋之龟。——《易·损》。注:“党也。”
每有良朋。——《诗·小雅·常棣》
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学而》
(5) 又如:朋故(朋友故旧);朋曹(朋友辈);朋好(朋友,好友);朋伴(朋友,同伴);朋知(朋友;知交);朋侣(朋友;同伴)
(6) 同类 。如:朋从(同类相从);朋类(同类事物)
(7) 朋党 。如:朋比(结成私党);朋甲(犹朋党);朋附(结党营私);朋徒(朋党;党徒);朋家(犹朋党);朋头(朋党的首领)
(8) 队;班
一朋头用杖击弄球子,如缀球子方坠队,两朋争占,供与朋头。——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动词
(1) 勾结
世并举而好朋兮。——《楚辞·离骚》
向闻杨虞卿兄弟朋比贵势,妨平进之路。——《唐书·选举志》
(2) 又如:朋谋(结党图谋不轨);朋比(阿附;勾结);朋邪(朋比为奸);朋奸(朋比为奸);朋附(勾结、阿附);朋挺(犹勾结);朋扇(相互勾结煽动);朋援(勾结引援)
(3) 群聚 。如:朋酒(谓亲友聚饮);朋宴(聚朋宴饮);朋淫(群聚淫乱);朋饮(聚饮);朋戏(群聚嬉戏)
(4) 合伙 。如:朋充(谓合伙蒙混冒充);朋伙(犹合伙)
(5) 通“崩”。倒塌
其状义而不朋。——《庄子·大宗师》
副词
共同,一致 。如:朋分(共同分之);朋合(一起充任);朋充(相互充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pen2 pung2 [宝安腔] pen2 [客英字典] pen2 [沙头角腔] pien2 [东莞腔] pen2 [台湾四县腔] pen2 [客语拼音字汇] pen2 [海陆丰腔] pen2 [陆丰腔] pe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朋 | 步崩 | 並 | 登開 | 平聲 | 蒸 | 開口一等 | 曾 | 登 | bʰəŋ | bong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2) 同本义
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尔雅·释鸟》
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史记·天官书》
比其具。——《周礼·世妇》。注:“次也。”
及献比禽。——《周礼·田仆》
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孟子·滕文公上》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战国策·燕策》
纳比笼中。——《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比肩(肩碰肩,谓高矮差不多);比物(排比同类事物);比集(排比汇集);比缀(编排连缀)
(4) 连接,接近
家人失火,屋比延烧。——《史记·汲黯列传》
(5) 又如:比户(比家,比舍,比屋。一家挨着一家;家家户户);比屋(隔壁);比里(邻里,乡里)
(6) 比较;考校,核对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涉江》
(7) 又如:比量(比照);比类(比照旧例);比句(—
,核对检查簿籍);比次(考校);比并(相比);比势(较量武艺;比试);比迸(比武较量)(8) 及,等到
比至定陶,再破 秦军。——《史记·项羽本纪》
(9) 比拟 。如:比象(比像。比拟,象征);比傅(勉强类比并不能相比的事物);比尚(比配)
(10) 勾结;偏爱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立其子,不为比(偏爱)。——《左传·襄公三年》
(11) 又如:朋比为奸;比周(勾结);比党(拉帮结派)
(12) 等同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13) 又如:比伍(等同,匹敌);比伉(匹偶)
(14) 通“庀”。具备
比乐官,展乐器。——《周礼·大胥》
及祭祀,比其具。——《周礼·世妇》
以敦比其事业。——《荀子·荣辱》
(15) 官府限期办好公事
宰严限追比。(追征。县令严定期限,催促交纳。)——《聊斋志异·促织》
(16) 又如:比捕(限期捉拿人犯);比卯(旧时地方衙门中差役的名簿叫“卯簿”。百姓有欠粮的,按卯簿派差役去催缴,如到期不缴,拘衙受刑叫“比卯”)
形容词
(1) 接近;亲近
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周礼·夏官》
(2) 又如:比近(亲近);比周(亲近);比昵(亲近);比善(和睦亲近);比日(近日;每日);比世(近世,近代);比辰(近时,近日);比者(近来);比岁(近年);比际(此时,这时)
(3) 密(与“稀”、“疏”相对)
比,密也。——《说文》
其比如栉。——《诗·周颂·良耜》
是与比周。——《左传·文公十八年》。注:“比,近也。周密也。”
(4) 又如:比甲(马甲)
(5) 和谐
声比则应。——班固《汉书》
名词
(1) 比喻,比方 。如:比似(如同);比偶(排比对偶);比兴(比与兴);比讽(用“比”的方法讽喻)
(2) 比较两个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一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如:三与五之比,等于五分之三
(3) 姓
副词
(1) 皆,都,同等地
再战比胜。——《战国策·齐策》
(2) 又如:比隆(同等兴盛);比行(并行)
(3) 连续,频频
比投不释。——《礼记·投壶》
间者数年比不登。——《汉书·文帝纪》
比年日蚀。——《汉书·张延寿传》
三人比坐事死。——《汉书·公孙贺传》
地比震动。——《汉书·翼奉传》
比三年日蚀。——《汉书·外戚传》
始至之时,岁比不登。(登:丰收)——苏轼《超然台记》
(4) 近来
臣比在晋也,不敢直言。——《吕氏春秋·先织》
介词
(1) 比起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操比于 袁绍。——《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他比你高
(3) 为;替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孟子·梁惠王上》
(4) 及,等到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史记·陈涉世家》
比至南郡,而 琮已降。——《资治通鉴》
比去,以手阖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i3 [陆丰腔] bi3 [梅县腔] bi3 [宝安腔] bi3 [东莞腔] bi3 [沙头角腔] bi3 [客语拼音字汇] bi3 [海陆丰腔] bi3 [台湾四县腔] bi3
◎ 潮州话:b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zuō名词 (1) 作坊,手工业工场 明帝方修宫室而节气不合,…而 礼径至所作,不复重奏,称诏罢民。——《三国志·魏志》 (2) 又如:作房(作坊);作分(作坊);木工作;油漆作;洗衣作 (3) 另见 (除作坊外,其余都读 )zuò动词 (1)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2) 同本义 作,起也。——《说文》 明两作。——《易·离》 作其即位。——《书·无逸》 与子偕作。——《诗·秦风·无衣》 或作而行之。——《考工记》 凡作民。——《周礼·士师》 三献作止爵。——《仪礼·特牲礼》 后圣有作。——《礼记·礼运》 而后作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舍瑟而作。——《论语·先进》 客作而辞。——《礼记·少仪》 如日出时,眠者皆作。——宋· 苏轼《画佛赞》 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作止(作息;起居) (4) 起来;开始工作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乐府诗集》 蚤作而夜思。——唐· 柳宗元《送董邵南序》 往来种作。——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唐·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5) 又如:作力(出力;使力);作本(务农);作苦(耕作辛苦);作一(劳动专一);作牧(畜牧,放牧);作剧(劳作勤苦);作劳(劳作,劳动);作甚(做什么) (6) 产生,兴起 包牺氏没, 神农氏作。——《易·系辞下》 周秦之际,诸子并作。——《论衡》 由汤至于 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孟子·公孙丑下》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 天油然作云。——《孟子》 坚冰作于履霜,寻木起于蘖栽。——汉· 张衡《东京赋》 浓雾半作半止。——《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7) 又如:作兴(兴起);作师(兴兴);作病(发生疾病,致病);作见(出现;显现);作逆(作乱,造反);作贼(造反);作缘(发生瓜葛、联系) (8) 做;创制;制作;从事某种活动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梁惠王上》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后汉书·张衡传》 作结绳而为罔罟。——《易·系辞下》 为楚王作剑。—— 晋· 干宝《搜神记》 吾为楚王作剑。 汝父为楚王作剑。 作二铁板。——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9) 又如:作茶(制茶);作治(制作。亦指制造的成品);作黍(做黍米饭);作烦(制造麻烦,添麻烦);作衅(制造事端);作景(为难,作梗);作对头(与人为敌、为难) 纤纤作细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生人作死别。 故作不浪计。 作推敲之势。——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10) 写作,创作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史记·屈原列传》 仲尼卮而作《春秋》。—— 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唐· 王勃《滕王阁序》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唐· 白居易 (11) 《与元九书》 作敲字佳矣。——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令作诗。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2) 又如:作古作故(不依旧规,自创先例);作述(创作传述) (13) 振作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孟子·告子下》 一鼓作气。——《左传·庄公十年》 (14) 又如:作气(振作勇气);作强(产生强劲之力) (15) 假装,装出 。如:作面子(装点面子);作乔(装假,装模做样);作筏子(做样子);作张作致(装模作样);作轨(作为规范);作喜(变作笑脸,露出喜色) (16) 充当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论语》 (17) 又如:做冰(做媒人);作霖(充作救旱之雨。后指降甘霖或下雨);作小(做小。与人为妾);作眼(做眼线);作甘(做救旱甘霖) (18) 当作 青春作伴好还乡。——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老大嫁作商人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19) 又如:作傍(当作靠山;作依托);作外(当作外文,见外);作做(当作,算作) (20) 建筑 将有作。——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作亭者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1) 又如:作邑(建筑都城);作洛(另建新都);作土(积土堆垒以御敌) (22) 发出音响,演奏 乐将作。——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23) 又如:作倡(演奏音乐或表演歌舞);作健(成为强者。谓奋发称雄) (24) 生出,长出来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诗·小雅·采薇》 (25) 又如:作花(长出花蕾;开花);作谷(田里生长着的谷物);作肉(方言。长肉) (26) 培育,造就 亦惟助宅天命,作新民。——《书·康诰》 (27) 又如:作育(造就培养);作新(比喻教化百姓移风易俗);作养(培养,培育);作诲(教诲,训导) (28) 担任 伯禹作司空。——《书·舜典》 (29) 又如:作县(当县官);作吏(担任官职);作宾(担任太子宾客职务);作游(谓游幕。指到各地做幕僚);作邑(当县令) (30) 发生,发作 冻风时作。——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作则飞沙走砾。 此疫作也。——清· 方苞《狱中杂记》 (31) 发出,放射 泠泠作响。——吴均《与朱元思书》 振奋作声。——《聊斋志异·促织》 有作其芒。——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百千齐作。——《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2) 发动 一夫作难而匕庙隳。——汉· 贾谊《过秦论》 (33) 像;似(唐宋时期出现的)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4) 通“诅”( )。咒诅侯作侯祝。——《诗·大雅·荡》 下作之地,上作之天。——《管子·轻重己》。俞樾云:“两作字读为诅,古字通用。” 名词 (1) 作品;文章 临摹旧作。——蔡元培《图画》 理想派之作。 (2) 又如:遗作;译作;新作 (3) 事情,事业 利用为大作。——《易·益》 毋以小谋败大作。——《礼记·缁衣》 (4) 措施;办法 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后汉书》 (5) 另见 英文翻译make; work; compose, write; act, perform
方言集汇◎ 粤语:zok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ok7 zo5 [宝安腔] zok7 [沙头角腔] zok7 [陆丰腔] zok7 [梅县腔] zok7 [台湾四县腔] zok7 zo5 [客英字典] zok7 [东莞腔] zok7 [客语拼音字汇] zog5 ◎ 潮州话:zag4(tsak) zoh4(tsoh)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详细解释形容词 (1) (会意。从三女。本义:奸邪,虚伪狡诈) (2) 同本义 姦,私也。——《说文》 姦,盗也。——《广雅》 在内曰姦,在外曰宄。——《三苍》 用轨之财者为姦。——《国语·鲁语》 寇贼姦宄。——《书·舜典》 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衺( 同邪)。——《墨子·辞过》故以刑治则民威,民威则无姦,无姦则民安其所乐。——《商君书·开塞》 荡渨湋之姦咎兮。——《梦辞·惜贤》。注:“乱在内曰姦。” 盗器为姦。——《左传·文公十八年》 多贼姦些。——《楚辞·招魂》。注:“恶也。” 姦宄是防。——张衡《西京赋》。注:“邪也。” 作奸犯科。——诸葛亮《出师表》 攘除奸凶。 吏奸而不知禁。——明· 刘基《卖柑者言》 奸人构陷。——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奸慝(奸诈;邪恶);奸顽(奸诈凶顽);奸回(奸恶邪僻;奸邪);奸智(奸诈邪恶的企图);奸侠(心怀邪恶的人。即俗称的无赖汉);奸非(作奸犯法的人);奸利(作奸犯法所获得的利益);奸证(做坏事的脏证);奸钱(私铸的钱币);奸事(不正当的事;非法的事);奸市(违法交易);奸宄(违法作乱的事情) (4) 伪 姦,伪也。——《广雅》 夫神者好和而恶姦。——《庄子·徐无鬼》。注:“私自许者姦也。” 十姦。——《周书·宝典》。注:“不诚之行故曰姦。” 动词 (1) (会意。从女,从干,干亦声。本义:奸淫;私通) (2) 同本义 奸,犯淫也。——《说文》 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书,姦也。——《左传·庄公二年》 (3) 又如:奸私(通奸);奸占(非法占人妻女);奸状(男女私通);奸宿(奸通);奸乱(淫乱) (4) 作乱或窃夺 奸,犯也。——《小尔雅》 臣敢奸之。——《左传·襄公十四年》 是再奸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奸时以动。——《左传·成公十六年》 以奸忠直。——《汉书·孔光传》 以奸者七十二君。——《庄子·天运》 各守其职,不得相姦。——《淮南子·主术》。按,姦假借为干。” (5) 又如:奸赃(营私纳贿);奸盗(指为非作歹、劫盗财物) (6) 欺骗;作弄 你奸得我索性。——元· 高明 《琵琶记》 名词 (1) 犯法作乱的人,歹徒;恶人 故佼众者誉多,外内朋党,虽有大姦,其蔽主多矣。——《管子·明法》 不告奸者腰斩。——《史记·商君列传》 奸宄不得萌动而破灭。——《汉书·辛庆忌传》 (2) 又如:奸宄(为非作歹的坏人;奸臣);奸凶(邪恶凶顽的人);奸乱(心术不正,行迹不轨) (3) 出卖国家、民族、集团利益的人 。如:奸相(指弄权误国的宰相);奸谍(间谍。为敌方刺探情况的人);奸蠹(有害国家社会的不法行为;亦指行为不法的坏人);内奸;汉奸 英文翻译crafty, villainous, false
方言集汇◎ 粤语:gaan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an1 gien1 [东莞腔] gan1 [梅县腔] gian1 [宝安腔] gan1 [客语拼音字汇] gan1 gian1 [台湾四县腔] gien1 gan1 [海陆丰腔] gien1 gan1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