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瞒

cáo mán [ cao man]
繁体 曹瞞
注音 ㄘㄠˊ ㄇㄢˊ

词语释义

曹操小字阿瞒,因呼为曹瞒

词语解释

  1. 曹操 小字 阿瞒 ,因呼为 曹瞒 。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汉 相国 参 之后” 裴松之 注引《曹瞒传》:“ 太祖 一名 吉利 ,小字 阿瞒 。” 宋 苏轼 《答范淳甫》诗:“犹胜 白门 穷 吕布 ,欲将鞍马事 曹瞒 。” 清 赵翼 《又和荆州咏古》之一:“威慑 曹瞒 欲避锋,岂虞狙伺起邻封。”

引证解释

⒈ 曹操小字阿瞒,因呼为曹瞒。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汉相国参之后” 裴松之注引《曹瞒传》:“太祖一名吉利,小字阿瞒。”
宋苏轼《答范淳甫》诗:“犹胜白门穷吕布,欲将鞍马事曹瞒。”
清赵翼《又和荆州咏古》之一:“威慑曹瞒欲避锋,岂虞狙伺起邻封。”

汉字详情

cáo [cao]
部首: 443
笔画: 11
五笔: GMA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WA
四角: 5560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代指诉讼的原告和被告。即两曹

两曹,今俗所谓原告被告也。——《说文》段玉裁注

(2) 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或部门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资治通鉴》

(3) 又如:曹干(官署中的干事人员);曹掾(泛指一般官员);曹务(古代官署中分类所管理的事务);法曹(唐、宋地方司法机关)

(4) 管某事的官职 。如:曹主(机关负责人);曹郎(部曹。部属各司的官吏);曹官(属官)

(5) 双方;班;组

分曹并进。——《楚辞·招魂》。注:“偶也。”

率其曹偶。——《史记·黥布传》。索隐:“辈也。”

乃造其曹。——《诗·大雅·公刘》。传:“群也。”

(6) 辈,等于现代汉语中的“们”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 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

(7) 又如:尔曹(你们这些人);儿曹(孩子们)

(8) 古国名

(9) 西周的诸侯国

(10) 古西域国名

(11) 姓

英文翻译

ministry officials;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cou4
◎ 客家话:[梅县腔] cau2 co2 [陆丰腔] co3 [东莞腔] cau2 [台湾四县腔] co2 cau2 [客英字典] cau2 [宝安腔] cau2 [客语拼音字汇] cau2 co2 [海陆丰腔] co2 cau2
◎ 潮州话:c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昨勞平聲開口一等dzʰɑuzau/dzau
mán [man]
部首: 512
笔画: 15
五笔: HAGW
姓名学:
仓颉: BUTMB
四角: 640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本义:眼睑低。闭目貌)

(2) 同本义

瞒,平目也。——《说文》

酒食声色之中,则瞒瞒然。——《荀子》

(3) 又如:瞒瞒(闭目貌)

(4) 通“满” 。如:瞒天(满天);瞒天智(喻极大的智慧)

(5) 通“颟” 。如:瞒瞒顸顸(糊糊涂涂)

动词

(1) 隐藏实情

什么事瞒的过我?——《红楼梦》

(2) 又如:瞒产(隐瞒产量);瞒落(隐瞒留下);瞒藏(隐匿);瞒天瞒地(犹言瞒上欺下);瞒昧(隐瞒欺骗);瞒瞒昧昧(隐瞒欺骗)

(3) 欺骗(瞒当谩讲,是晚起字)

我把你个泼猴!你瞒谁哩?——《西游记》

(4) 又如:瞒唬(欺骗吓唬);瞒心(昧着良心)

英文翻译

deceive, lie; eyes half-closed

方言集汇

◎ 粤语:mun4

宋本广韵

曹瞒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