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躁如雷

bào zào rú léi [ bao zao ru lei]
注音 ㄅㄠˋ ㄗㄠˋ ㄖㄨˊ ㄌㄟ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形容又急又怒,大发脾气的样子。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李玉英狱中讼冤》:“李雄见打得这般光景,暴躁如雷,翻天作地,闹将起来。”

成语用法

暴躁如雷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情绪。

引证解释

⒈ 犹暴跳如雷。参见“暴跳如雷”。

《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李雄见打得这般光景,暴躁如雷,翻天作地,闹将起来。”
《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公子急得暴躁如雷,大声叫道:‘出家人清浄无为,红尘不染,为何殿内锁着个妇女在内?’”

暴躁如雷的国语词典

形容人遇事急躁、粗暴,一副怒不可抑的模样。《儒林外史.第四回》:「『若是送到县里他那里耽得住?如今只是求严老爷开恩,高抬贵手,恕过他罢。』严贡生越发恼得暴躁如雷。」也作「暴燥如雷」。

暴躁如雷的网络释义

暴躁如雷

  • 暴躁如雷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ào zào rú léi,意思是又急又怒,大发脾气的样子。出 处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 暴躁如雷的翻译

    俄语: выходить из себя

    反义词

    暴躁如雷造句

    面庞极为狰狞,身躯不停地在颤,青筋瞬间暴涨,杨云哲暴躁如雷道。
    一名光头大汉暴躁如雷的说道。
    叶十九身体内的灵力此时暴躁如雷,它们在经脉内横冲直撞,不管不顾。
    并没有像隆多或者其他人心中所想的那般暴躁如雷!反而是出奇的平静。
    焦触暴躁如雷,就要抽剑斩了这个倒霉的斥候队率,却被张南一把按住了手腕“兄弟,休得鲁莽,且听二公子怎么说!”。
    可是此时暴躁如雷的李扬却没有想到,中了那庞然大物的全力一击,自己此刻又怎会安然无恙。
    一语不合,面红筋跳,暴躁如雷,此灌夫骂座,泼妇骂街之术,不足以言骂人。
    一个怒火中烧的人,其暴躁如雷的表现更像是要激怒我们和他本人作对,而不是与他的敌人作对。
    一声暴躁如雷、气急败坏的声音在叶枫脑中响起。
    水鬼吸收魂力的速度远远比不过李飞,辛苦拖来进玄冰的阴魂大部分都被他吸收,这让水鬼气得暴躁如雷。
    他的脾气真的很古怪,一会暴躁如雷,一会又温驯如羊,身体里好像同时容纳了水火的介入一样。

    汉字详情

    部首: 429
    笔画: 15
    五笔: JAJI

    英文翻译

    violent, brutal, tyrannical
    zào [zao]
    部首: 717
    笔画: 20
    五笔: KHKS
    五行:
    仓颉: RMRRD
    四角: 6619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

    (2) 同本义

    躁,疾也。——《说文》。字亦作躁。

    羽杀则躁。——《考工记·矢人》。按,今字作躁。

    躁者不静。——《管子·心术》

    巽为躁卦。——《易·说卦》

    震为决躁。

    处必掩身毋躁。——《礼记·月令》。注:“动也。”

    狗赤股而躁。——《礼记·内则》。注:“举动急疾。”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论语》。郑注:“不安静也。”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韩非子·喻老》

    (3) 又如:躁暴(暴躁;急躁);躁妄(急躁轻率);躁忿(急躁易怒);躁扰(急躁好动);躁静(急躁与宁静);躁率(急躁轻率)

    (4) 急疾;迅速

    脉三动而躁。——《素问·平人气象论》

    人迎躁盛,喘息气逆。——《素问》

    (5) 又如:躁速(迅速);躁疾(迅速;急躁);躁盛(脉博的跳动疾速有力)

    (6) 浮躁;不专一

    好变动民曰躁。——《周书·谥法》

    离位之谓躁。——《韩非子·喻老》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7) 又如:躁易(浮躁,轻佻);躁戾(浮躁暴戾);躁气(浮躁的气质)

    英文翻译

    tense, excited, irritable

    方言集汇

    ◎ 粤语:cou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au5 [东莞腔] cau5 [宝安腔] cau5 [台湾四县腔] cau5 [客英字典] cau5 [客语拼音字汇] cau4 [梅县腔] cau5
    ◎ 潮州话:ca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七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則到去聲開口一等tsɑucauh/zaw
    [ru]
    部首: 323
    笔画: 6
    五笔: V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VR
    四角: 464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2) 同本义

    如,从随也。——《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

    有律以如己也。——《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

    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犬皆如人意。——《柳宗元《三戒》

    (3) 又如:如命(遵从命令);如志(随顺意愿;实现志愿);如令(从令,遵令)

    (4) 好像, 如同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状貌如妇人女子。——《史记·留侯世家》

    两狼之并驱如故。——《聊斋志异·狼三则》

    (5) 又如:如皋雉(比喻男子以才华博得女子青睐);如许(似这般);如今晚儿(现在);如许豚犊(这样的不肖之子);如应如响(十分灵验)

    (6) 比得上,及

    不如无生。——《诗·小雅·苕之华》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战国策·齐策》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左传·僖公三十年》

    (7) 又如:我不如他

    (8) 去,往

    如,往也。——《尔雅》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史记·项羽本纪》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如扬州过 瓜洲扬子桥。——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遭遇,际遇

    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因于名场。——《聊斋志异》

    (10) 表示举例 。如:大文学家、大诗人,如李白、杜甫;工人都很勤劳,如挖土

    (11) 相敌;抵挡

    夫宋之不足如 梁也,寡人知之矣。——《战国策》

    (12) 应当

    君若爱司马,则如亡。——《左传》

    介词

    (1) 按照

    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晋· 干宝《搜神记》

    (2) 又如:如详缴(照报告中对原案处理的办法处理,并且准予销案);如律令(按照法令执行。是古代檄文、诏书结尾用语);如式(按照规矩)

    (1) 假如,如果

    如,若也。——《广雅》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论语·先进》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坟上矣。——《论语·阳货》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后汉书·张衡传》

    洛阳亲友如相问。——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

    (2) 又如:如有不妥,请予指正;如不修改,未免粗糙;如使(假使;倘若)

    (3) 与,和

    公如大夫入。——《仪礼》

    (4) 或——表示选择关系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先进》

    (5) 而——表示连接

    如有隐忧。——《诗·邶风·柏舟》

    夜中,星陨如雨。——《春秋》

    (6) 则——表示结果 。如:如许;如是

    助词

    (1) 用于语末,相当于“然”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论语·述而》

    褎如充耳。——《诗·邶风·旄丘》

    屯如,乘马班如。——《易·屯卦》

    孔子三月如君,则皇皇如也。——《孟子·滕文公上》

    (2) 用于语末,相当于“焉”

    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易·离》

    (3) 相当于“乎”

    善如尔之问也。——《礼记》

    英文翻译

    if, supposing; as if; like, as

    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 客家话:[梅县腔] j2 [海陆丰腔] ri2 [客英字典] ji2 [东莞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宝安腔] ji2 [沙头角腔] ji2 [陆丰腔] ji3 [台湾四县腔] j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人諸平聲開口三等njo/rvɳĭo
    部首: 802
    笔画: 13
    五笔: GPIL

    英文翻译

    thu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