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伪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昏昧诈伪。
《后汉书·文苑传下·刘梁》:“夫事有违而得道,有顺而失义,有爱而为害,有恶而为美,其故何乎?盖明智之所得,闇伪之所失也。”
引证解释
⒈ 昏昧诈伪。
引《后汉书·文苑传下·刘梁》:“夫事有违而得道,有顺而失义,有爱而为害,有恶而为美,其故何乎?盖明智之所得,闇伪之所失也。”
暗伪的网络释义
暗伪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日,音声。本义:昏暗)
(2) 同本义。与“明”相对
暗,日无光也。——《说文》
日中光明,故其出入时光暗,故大。——《论衡·说日》
体之感何自起?曰,起于远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蔡元培《图画》
(3) 又如:昏暗(光线不足);暗中摸索(在黑暗中寻找探索)
(4) 昏昧,愚昧;不明白
上暗则政险。——《荀子·天率》
(5) 又如:暗昧(真假不明;暧昧,含糊不清);暗主(昏庸的君主)
(6) 隐秘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7) 又如:暗记儿;暗号
(8) 地下 。如:暗河;暗沟(地下的排水沟)
副词
(1) 默默地
暗算乡程隔数州,欲归无计泪空流。——杜荀鹤《旅寓诗》
孺人半夜觉寝,促有光暗诵。—— 归有光《先妣事略》
(2) 又如:暗诵(默诵,背诵);暗数(默默记数);暗写(默写)
(3) 秘密;暗中
曹节王甫,暗杀太后。——《后汉书·宦者传》
孤犬无猛噬,长箭不暗射。——元好问《驱猪行》
名词
(1) 天黑
车驾逼暗乃还,漏已尽。——《晋书·职官志》
(2) 黑夜 。如:暗夜(黑夜);暗风(黑夜的风)
动词
使昏暗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李白《古风》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am5 [台湾四县腔] am5 [梅县腔] am5 em3 [陆丰腔] am5 [客英字典] am5 [海陆丰腔] am5 [客语拼音字汇] am4 [沙头角腔] am5 [宝安腔] am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暗 | 烏紺 | 影 | 覃 | 去聲 | 勘 | 開口一等 | 咸 | 覃 | ʔɒm | qomh/omm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为,为亦声。本义:欺诈)
(2) 同本义
伪,诈也。——《说文》。徐锴曰:“伪者,人为之,非天真也。”
无或诈伪淫巧。——《礼记·月令》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荀子·性恶篇》
(3) 又如:伪诈(欺诈);伪怠(欺诈懈怠);伪服(骗居尊位);伪人(伪夫。伪善、诈伪之人);伪巧(诈伪奸滑);伪臣(诈伪之臣);伪民(诈伪的人);伪行(诈伪的行为)
(4) 人为;矫饰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5) 伪装;假装
然则舜伪喜者与?——《孟子·万章上》
(6) 又如:伪廉(假装廉洁);伪行(假装出某种行为;假装);伪冒(假冒;冒充);伪从(假作同意);伪让(假意谦让)
(7) 伪造,假作 。如:伪易(作假偷换);伪作(假造);伪从(假作同意)
形容词
(1) 虚假;不真实
作伪主以行。——《礼记·曾子问》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庄子·齐物论》
寄伪儿啼。——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古书之正伪。——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伪为屋券。——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家藏伪章。——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伪言(虚假的言论);伪名(假名);伪行(虚假的行为);伪命(虚假的命令);伪辞(虚假的言辞);伪态(虚伪的态度);伪意(虚假的心意);伪戾(诈伪乖戾);伪俗(诈伪的风气)
(3) 非法;非正统
且臣少事伪朝。——晋· 李密《陈情表》
(4) 又如:伪政府;伪组织;伪庭(伪朝);伪师(僭伪、非正统政权的军队);伪国(僭伪之国);伪朝( 伪、非正统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