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阁

nuǎn gé [ nuan ge]
繁体 暖閣
注音 ㄋㄨㄢˇ ㄍㄜˊ

词语释义

暖阁 nuǎngé

(1) 为防寒取暖而从大房间中隔出的小间

warm room;heated room for entertainments

词语解释

  1. 与大屋子隔开而又相通连的小房间,可设炉取暖。

    唐 许浑 《同韦少尹伤故卫尉李少卿》诗:“香街宝马嘶残月,暖阁佳人哭晓风。” 宋 刘克庄 《冬景》诗:“命僕安排新暖阁,呼童熨贴旧寒衣。”《红楼梦》第三回:“将 宝玉 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

  2. 泛指设炉取暖的小阁。

    老舍 《正红旗下》十一:“酒席设在离花厅不远的一个圆亭里。它原来是亭子,后来才安上玻璃窗,改成暖阁。”

  3. 旧日官署大堂设案之阁。

    《儒林外史》第二三回:“我要下驴,差人不肯,两个人牵了我的驴头,一路走上去,走到暖阁上,走的地板格登格登的一路响。”《老残游记》第十六回:“ 老残 走上,将差人一扯,説道:‘住手!’便大摇大摆走上暖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 宪太太 的轿﹞一直抬上大堂,穿过暖阁,进了麒麟门,到二堂下轿。”

  4. 煖閣:1.有取暖设备的房屋。

    后蜀 欧阳炯 《菩萨蛮》词:“红炉煖阁佳人睡,隔帘飞雪添寒气。” 元 欧阳元 《渔家傲》词:“十一月都人居煖阁, 吴中 雪纸明如堊。” 明 唐寅 《江南四季歌》:“安排煖阁开红炉,敲冰洗盏烘牛酥。”

  5. 旧时官署设公座的阁子。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一》:“考前朝经筵之制……又午讲於煖阁。”

引证解释

⒈ 与大屋子隔开而又相通连的小房间,可设炉取暖。

唐许浑《同韦少尹伤故卫尉李少卿》诗:“香街宝马嘶残月,暖阁佳人哭晓风。”
宋刘克庄《冬景》诗:“命僕安排新暖阁,呼童熨贴旧寒衣。”
《红楼梦》第三回:“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

⒉ 泛指设炉取暖的小阁。

老舍《正红旗下》十一:“酒席设在离花厅不远的一个圆亭里。它原来是亭子,后来才安上玻璃窗,改成暖阁。”

⒊ 旧日官署大堂设案之阁。

《儒林外史》第二三回:“我要下驴,差人不肯,两个人牵了我的驴头,一路走上去,走到暖阁上,走的地板格登格登的一路响。”
《老残游记》第十六回:“老残走上,将差人一扯,説道:‘住手!’便大摇大摆走上暖阁。”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宪太太的轿﹞一直抬上大堂,穿过暖阁,进了麒麟门,到二堂下轿。”

⒋ 煖閣:有取暖设备的房屋。

后蜀欧阳炯《菩萨蛮》词:“红炉煖阁佳人睡,隔帘飞雪添寒气。”
元欧阳元《渔家傲》词:“十一月都人居煖阁, 吴中雪纸明如堊。”
明唐寅《江南四季歌》:“安排煖阁开红炉,敲冰洗盏烘牛酥。”

⒌ 旧时官署设公座的阁子。

清侯方域《豫省试策一》:“考前朝经筵之制……又午讲於煖阁。”

暖阁的国语词典

设炉取暖的小阁。

暖阁的网络释义

暖阁

  • 暖阁:汉语词汇
  • 暖阁:宋陆游诗作
  • 暖阁 (汉语词汇)

  • 暖阁。
  • 拼音:nuǎn ɡé
  • 释义:1、与大屋子隔开而又相通连的小房间,可设炉取暖。 2.泛指设炉取暖的小阁。 3.旧日官署大堂设案之阁。
  • 让人感觉冬天在阁楼上享受太阳沐浴的安宁。让人享受整个自然给予的美。
  • 暖阁造句

    殿内金砖铺地,坐北向南设雕镂金漆宝座。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安板门两扇,上加木质浮雕如意云龙浑金毗庐帽。建筑上采用了减柱造做法,将殿内前檐金柱减去六根,使空间宽敞。
    第二天,还是在武英殿西暖阁,李自成召集了大顺朝进京第一次御前会议。
    在西暖阁的北床后,有一道夹壁墙,墙上开小木门,以游廊连通西跨院。
    武英殿西暖阁,四周点满了烛光,烛光的亮度够亮,但光线柔和,带着暖暖的色调。
    从正门进入东暖阁的门口,以及洞房外东侧过道里各竖立一座大红镶金色木影壁,乃取开门见喜之意。
    分茅胙土之赏,决不食言!当王承恩阅读诏书时候,崇祯焦急地从龙椅上突然站起,在暖阁中走来走去。
    “白玉锦荔枝”原摆放在北京故宫乾清宫东暖阁,原件是仿雕苦瓜。
    捂着微微消肿的脸庞,陈冲离开了暖阁,一出储秀宫门口,陈冲就向曹海波受刑的地方跑去。
    昔年先帝爷在藩邸之时,圣祖爷曾赐他一副楹联,上书‘戒急用忍’四字,后来这副字先帝爷转赐于我,便是养心殿东暖阁里挂的那副。
    段正淳、朱丹臣、傅思归和那美妇人心急如火,急匆匆地奔到段誉养伤的暖阁内。
    这木料如今在纽约一位富豪的客厅里制成了一个小小的暖阁,成为客厅中的尊贵之地。
    在西暖阁,每天都会宰割祭神的牲口。在重要的祭典上皇上和皇后会亲自到场主持。
    皇帝大婚的洞房在东暖阁,挂着红色的灯笼和红色的双喜,实际上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红色的。

    汉字详情

    nuǎn [nuan]
    部首: 429
    笔画: 13
    五笔: JEFC
    五行:
    吉凶:
    仓颉: ABME
    四角: 6204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日,爰( yuán)声。“煗”,从火,耎( ruǎn)声。本义:温度不冷也不热) 同本义

    煖,温也。——《说文》。字亦作煗、作暖。

    海多大风,冬煗。——《国语·鲁语上》

    孔席不煗。——《汉书·系传上》

    七十非帛不煖。——《礼记·王制》

    清暖寒热,不得不救。——《韩非子·有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早莺争暖树。——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狐裘不暖。——唐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歌台暖响。——唐· 杜牧《阿房宫赋》

    春江水暖鸭先知。——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 又如:暖谷(冬温的山谷);暖阳阳(形容温暖宜人);暖景(春暖时的景色);暖丝(形容温暖的感觉);暖煦(温暖);暖意(温暖的意味;温暖的情味);暖炉(冬日御寒取暖的火炉);暖霁(雨止天气和暖)

    动词

    (1) 使温暖

    到来日牵羊担酒,与叔父暖痛去。——李直夫《虎头牌》

    (2) 又如:暖心话(使人心里感到温暖的话);暖耳(保暖耳朵的器物);暖酒(温酒);把手暖一暖;兄弟情谊暖胸怀

    英文翻译

    warm, genial

    方言集汇

    ◎ 粤语:nyun5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non1 [海陆丰腔] non1 non3 nun2 [客英字典] non1 non3 [东莞腔] lon1 [梅县腔] non1 [沙头角腔] lon1 [陆丰腔] non1 [台湾四县腔] non1 non3 nun2 [宝安腔] lo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四緩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乃管上聲合口一等nuanx/nuaannuɑn
    [ge]
    部首: 321
    笔画: 9
    五笔: UTK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LSHER
    四角: 376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门,各声。本义:古代放在门上用来防止门自合的长木桩)

    (2) 门限

    閣,所止扉也。门开则旁有两长橜杆辂之,止其自阖也。——《说文》

    高其闬阁。——《左传》。

    所以止扉谓之阁。——《尔雅》。郝懿行疏:“此阁以长木为之,各施于门扇两旁,以止其走扇。”

    (3) 一种架空的小楼房,中国传统建筑物的一种。其特点是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接屋连阁。——《淮南子·主术训》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唐· 杜牧《阿房宫赋》

    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阁中(楼阁之中);亭台楼阁;阁仔(小木板屋);阁束(束之高阁);阁室(阁道中的小室);阁馆(楼阁馆舍);阁殿(楼阁官殿)

    (5) 藏书的地方

    时雄校书天禄阁上。——《汉书·扬雄传》

    (6) 又如:汉时有“天禄阁”、“石渠阁”,清时有“文津阁”、“文汇阁。”或指供佛的地方。如:文渊阁;佛香阁;阁斋(书楼);阁本(帝王秘阁所藏的书籍、法帖等)

    (7) 架空的栈道。用木板架筑在山岩绝险处的道路

    为栈道木阁而迎王与后于城阳山中。——《战国策·齐策》

    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三国志·魏延传》

    (8) 又如:阁梁(阁道的横梁);阁路(栈道)

    (9) 官署名。内阁的简称

    会帝有疾,烦懑不乐,召阁臣徐阶议内禅。——《明史·海瑞传》

    (10) 又如:组阁;入阁;阁老(大学士及翰林学士入阁办事的大臣);阁抄(中央政府的公报);阁学(内阁学士)

    (11) 搁置食物等的橱柜 。如:阁儿(酒阁子。酒店中隔成的客座小房间)

    (12) 特指女子的卧房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乐府诗集·木兰诗》

    (13) 又如:出阁

    动词

    (1) 通“搁”。放置,搁置

    险绝之处,傍凿山崖而施版梁为阁。——《史记·高祖本纪》集解引崔浩

    (2) 又如:阁笔(停笔。同搁笔);阁压(搁置积压)

    英文翻译

    chamber, pavilion; cabinet

    方言集汇

    ◎ 粤语:gok3
    ◎ 潮州话:goh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