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燠

nuǎn yù [ nuan yu]
繁体 煖燠
注音 ㄋㄨㄢˇ ㄩˋ

词语释义

温暖。

词语解释

  1. 温暖。

    晋 夏侯湛 《荠赋》:“永安性於猛寒,羌无寧乎煖燠。”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二:“试以严冬在大厦中独立,悽淡不能久居。然忽有外人共笑,则殊煖燠,盖人气胜也。”

引证解释

⒈ 温暖。

晋夏侯湛《荠赋》:“永安性於猛寒,羌无寧乎煖燠。”
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二:“试以严冬在大厦中独立,悽淡不能久居。然忽有外人共笑,则殊煖燠,盖人气胜也。”

暖燠的网络释义

暖燠

  • 暖燠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nuǎn yù ,是指温暖。
  • 汉字详情

    nuǎn [nuan]
    部首: 429
    笔画: 13
    五笔: JEFC
    五行:
    吉凶:
    仓颉: ABME
    四角: 6204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日,爰( yuán)声。“煗”,从火,耎( ruǎn)声。本义:温度不冷也不热) 同本义

    煖,温也。——《说文》。字亦作煗、作暖。

    海多大风,冬煗。——《国语·鲁语上》

    孔席不煗。——《汉书·系传上》

    七十非帛不煖。——《礼记·王制》

    清暖寒热,不得不救。——《韩非子·有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早莺争暖树。——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狐裘不暖。——唐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歌台暖响。——唐· 杜牧《阿房宫赋》

    春江水暖鸭先知。——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 又如:暖谷(冬温的山谷);暖阳阳(形容温暖宜人);暖景(春暖时的景色);暖丝(形容温暖的感觉);暖煦(温暖);暖意(温暖的意味;温暖的情味);暖炉(冬日御寒取暖的火炉);暖霁(雨止天气和暖)

    动词

    (1) 使温暖

    到来日牵羊担酒,与叔父暖痛去。——李直夫《虎头牌》

    (2) 又如:暖心话(使人心里感到温暖的话);暖耳(保暖耳朵的器物);暖酒(温酒);把手暖一暖;兄弟情谊暖胸怀

    英文翻译

    warm, genial

    方言集汇

    ◎ 粤语:nyun5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non1 [海陆丰腔] non1 non3 nun2 [客英字典] non1 non3 [东莞腔] lon1 [梅县腔] non1 [沙头角腔] lon1 [陆丰腔] non1 [台湾四县腔] non1 non3 nun2 [宝安腔] lo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四緩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乃管上聲合口一等nuanx/nuaannuɑn
    [yu]
    部首: 414
    笔画: 16
    五笔: OTMD
    五行:
    仓颉: FHBK
    四角: 9788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火,奥( yuè)声。本义:温暖)

    (2) 同本义

    燠,热在中也。——《说文》

    燠, 煖也。——《尔雅》

    曰燠。——《书·洪范》。传:“火气也。”

    安且燠兮。——《诗·唐风·无衣》

    问衣燠寒。——《礼记·内则》

    鸟何燠之。——《楚辞·天问》

    八,庶征: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风,曰时。——《书·洪范》

    (3) 又如:燠日(温暖的太阳);燠沐(温暖湿润)

    (4) 热

    若乃炎风之燠,夏日之长,寻头扑面,入袖穿裳。——《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5) 又如:燠疾(热症);燠暑(炎热);燠蒸(闷热如蒸);燠热(炎热;闷热)

    英文翻译

    warm; warmth

    方言集汇

    ◎ 粤语:juk1
    ◎ 客家话:[宝安腔] au3 juk7 au5 [海陆丰腔] ruk7 au5 o5 [梅县腔] juk7 [台湾四县腔] juk7 au5 o5 [客英字典] juk7
    ◎ 潮州话:hiog4 ao3(hiok à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烏晧上聲開口一等qaux/avʔɑu

    暖燠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