暇豫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暇誉 ”。悠闲逸乐。
《国语·晋语二》:“ 优施 起舞,谓 里克 妻曰:‘主 孟 啗我,我教兹暇豫事君。’” 韦昭 注:“暇,闲也;豫,乐也。”《文选·马融<长笛赋>》:“於是游閒公子,暇豫王孙……乃相与集乎其庭。” 李善 注:“豫,乐也。”《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信可以优游暇豫” 李善 注:“《孙子兵法》:‘人效死而上能用之,虽优游暇誉,令犹行也。’誉,犹‘豫’,古字通。” 冰心 《寄小读者》二四:“我扶轮屏息,偶然侧首看见阑旁士女,容色暇豫,言笑宴宴,始恍然知自己一身责任之重大。”
闲暇。亦指闲暇的时间。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鳩经始之黎民,辑农功之暇豫。” 南朝 宋 谢灵运 《斋中读书》诗:“卧疾丰暇豫,翰墨时间作。”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三一:“品性急躁的作家即使在暇豫的时候也写不出十分闲适的文章。” 叶圣陶 《倪焕之》十五:“他有很多的暇豫去想时刻纠缠在心上的重大问题。”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暇誉”。悠闲逸乐。
引《国语·晋语二》:“优施起舞,谓里克妻曰:‘主孟啗我,我教兹暇豫事君。’”
韦昭注:“暇,闲也;豫,乐也。”
《文选·马融<长笛赋>》:“於是游閒公子,暇豫王孙……乃相与集乎其庭。”
李善注:“豫,乐也。”
《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信可以优游暇豫” 李善注:“《孙子兵法》:‘人效死而上能用之,虽优游暇誉,令犹行也。’誉,犹‘豫’,古字通。”
冰心《寄小读者》二四:“我扶轮屏息,偶然侧首看见阑旁士女,容色暇豫,言笑宴宴,始恍然知自己一身责任之重大。”
⒉ 闲暇。亦指闲暇的时间。
引三国魏何晏《景福殿赋》:“鳩经始之黎民,辑农功之暇豫。”
南朝宋谢灵运《斋中读书》诗:“卧疾丰暇豫,翰墨时间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三一:“品性急躁的作家即使在暇豫的时候也写不出十分闲适的文章。”
叶圣陶《倪焕之》十五:“他有很多的暇豫去想时刻纠缠在心上的重大问题。”
暇豫的国语词典
悠闲安逸。《文选.马融.长笛赋》:「于是游闲公子,暇豫王孙,心乐五声之和,耳比八音之调。」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凡此三者,文章之枝派,暇豫之末造也。」也作「暇逸」。
暇豫的网络释义
暇豫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日,叚(
)声。本义:空闲,闲暇) 同本义暇,闲也。——《说文》
不敢自暇自逸。——《书·无逸》
好以瑕。——《左传·成公十六年》
救亡不暇,安得王哉?——《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由
(2) —— 龚自珍《病梅馆记》
将吊不暇。——《国语·晋语》
炊不暇熟。——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3) 又如:暇时;暇刻(空闲的时间);暇晷(空闲的时日);暇景(空闲的时光)
形容词
(1) 悠闲
久之,且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如:暇裕(悠闲不迫);暇适(闲暇舒适)
(3) 从容,不慌不忙,大方自如
谢便起舞,神意甚暇。——清· 魏源《默觚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ha2 [沙头角腔] ha2 [客英字典] ha5 ha3 [海陆丰腔] ha6 ha3 [梅县腔] ha3 [台湾四县腔] ha5 ha3 [宝安腔] ha2 ha3
◎ 潮州话:hia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暇 | 胡駕 | 匣 | 麻二開 | 去聲 | 禡 | 開口二等 | 假 | 麻 | ɣa | ghrah/heah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象,予声。本义:大象)
(2) 同本义
豫,象之大者。——《说文》
豫焉若冬涉川。——《老子》。范应元注:“豫,象属。”
(3) 地名。豫州,古九州之一 。其地包括今河南省和湖北省北部
指通豫南。——《列子·汤问》
(4) 今河南省的简称 。因古为豫州地而得名
(5) 姓
形容词
(1) 假借为“娱”。快乐
豫,乐也。——《尔雅》
豫,悦豫也。——《易·豫卦》释文。郑注:“豫,喜豫说乐之貌也。”
心中和悦谓之豫。——《珠丛》
何问之不豫也?——《庄子·应帝王》
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孟子·公孙丑下》。注:“颜色不悦也。”
说豫娩泽。——《荀子·礼论》。注:“豫,乐也。”
致令皇帝受惊,圣躬不豫,实属罪大恶极。——《痛史》
(2) 又如:豫附(心悦诚服而来归附)
(3) 安乐;舒服
或乃奢侈逸豫,务广第宅。——《汉书·成帝纪》
动词
(1) 出游 ,特指皇上秋日出巡
度秋豫以收成。——张衡《东京赋》
(2) 游乐,嬉戏
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新五代史》
(3) 又如:豫怠(逸乐怠惰)
(4) 参与
豫,与“與”通。——《正韵》
楚灵会申,亦来豫盟。——《后汉书·乐夷传》
(5) 又如:豫政(参与政事)
(6) 同“欲”
真像个豫逃兵火的样子。——《洪秀全演义》
副词
(1) 预先,事先。通“预”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易·系辞下》
(2) 又如:豫先(预先,早先);豫言(预先说尚未发生的事);豫防(事先防范);豫见(事情还未发生就预先知道);豫知(预先知晓)
(3) 乐意
将相和则士豫附。——班固《汉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i5 [宝安腔] ji3 [海陆丰腔] ri6 [客语拼音字汇] yi4 [客英字典] ji5 [东莞腔] ji5 [梅县腔] j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豫 | 羊洳 | 以 | 魚 | 去聲 | 御 | 開口三等 | 遇 | 魚 | jĭo | joh/jv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