暇满难得

xiá mǎn nán dé [xia man nan de]

词语释义

意指具备能修学佛法的八有暇、十圆满等条件,极为难得。

汉字详情

xiá [xia]
部首: 429
笔画: 13
五笔: JNHC
五行:
仓颉: ARSE
四角: 670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日,叚( xiá)声。本义:空闲,闲暇) 同本义

暇,闲也。——《说文》

不敢自暇自逸。——《书·无逸》

好以瑕。——《左传·成公十六年》

救亡不暇,安得王哉?——《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由

(2) —— 龚自珍《病梅馆记》

将吊不暇。——《国语·晋语》

炊不暇熟。——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3) 又如:暇时;暇刻(空闲的时间);暇晷(空闲的时日);暇景(空闲的时光)

形容词

(1) 悠闲

久之,且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如:暇裕(悠闲不迫);暇适(闲暇舒适)

(3) 从容,不慌不忙,大方自如

谢便起舞,神意甚暇。——清· 魏源《默觚下》

英文翻译

leisure, relaxation, spare time

方言集汇

◎ 粤语:haa6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ha2 [沙头角腔] ha2 [客英字典] ha5 ha3 [海陆丰腔] ha6 ha3 [梅县腔] ha3 [台湾四县腔] ha5 ha3 [宝安腔] ha2 ha3
◎ 潮州话:hia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駕麻二開去聲開口二等ɣaghrah/heah
mǎn [man]
部首: 331
笔画: 13
五笔: IAGW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TMB
四角: 34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填满,布满)

(2) 同本义

满,盈溢也。——《说文》

无几何而往,则户外之屦满矣。——《庄子·列御寇》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墨子·公输》

奸邪满侧。——《韩非子·扬权》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 许浑《咸阳城东楼》

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黄四娘家花满溪。——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蒌蒿满地。——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初闻涕泪满衣裳。——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 又如:满口胡柴(满口胡说);满坑满谷(形容积聚得特多);满面生花(满面笑容);满天星(指眼里冒出许多金星);满眼(充满视野);满堂(充满堂上);满衍(布满平野,遍野);满肚子(满肚皮。充满肚皮;充满心中);满实(充盈);满怀信心(心中充满自信心);满脸春色(满脸春风。比喻满脸充满喜悦的笑容);满听(满耳);满溢(太多而漫出);满生生(很满的样子);满心(心中充满某种情绪或意愿);满礼(满理。充足的理由);满顶(不留余地);满饮(斟满而饮)

(4) 足够,达到一定限度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李白《与韩荆州书》

(5) 又如:满散(功德圆满时的散斋;为祈祷、祝寿等开设道场,期满结束);满日(做工做到规定的年龄期限);满服(服丧期满);满破(最多;大不了);满话(没有回旋余地的话);拉满弓(又叫满把)

(6) 通“懑”。烦闷

…欢欣愤满以送之。——《说苑·善说》

故烦满而囊缩。——《素问·热论》

形容词

(1) 饱满;丰满

穗阅而青零,多秕而不满。——《吕氏春秋·审时》

(2) 郁闷,闷塞不畅

必至下胀而上满。——《老残游记》

(3) 全,整个

满坐寂然。——《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满坐宾客。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满目萧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4) 又如:满不在意(全然不放在心上,不当一回事);满天打油飞(方言。谓到处游荡,没有落脚的地方);满处(到处);满世界(到处);满堂(整个堂上);满岁(一年,整年);满处(犹到处)

(5) 自满

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克勤于邦,克勤于家,不自满假。——《书·大禹谟》

踌躇满志。——《庄子·养生主》

(6) 又如:满大(自满自大);满招损,谦受益(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满假(自满自大);满望(满足所望)

(7) 特指月圆 。如:月满(月圆);满魄(圆月)

名词

(1) 中国少数民族名。“满族”

(2) 姓

副词

很——表示程度 。如:满对;满高兴

英文翻译

fill; full, satisfied

方言集汇

◎ 粤语:mun5

宋本广韵

nán,nàn [nan,nan]
部首: 811
笔画: 10
五笔: CWYG
仓颉: EOG
四角: 70415

详细解释

nán

形容词

(1) (形声。从隹( zhuī)?声。从隹,与鸟有关。①本义:支翅鸟。②假借为困难)

(2) 困难;艰难;不容易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3) 又如:难句(难得的佳句);难老(难于衰老);难行(难于施行;不容易走);难治(不容易治理);难航(不易舟行);难期(难及,难于企及);难义(不易索解的辞旨);难极(不易穷尽);难疑(相互讨论不易索解,心存迷惑的要义);难乎为继(指前人做得太好,不易照样继续下去)

(4) 不可;不好

桓谭作论,明弱水之难航。—— 汉· 王褒《灵坛碑文》

动词

(1) 为难,畏难;感到困难

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难与,“难与之”的省略。之,指代曹军。)——《资治通鉴》

难测也。——《左传·庄公十年》

铁衣冷难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余幼女书,家贫难致。——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使感到困难

今不行礼于卫,而藩其君舍以难之。——《左传》

(3) 通“戁”。

(4) 恐惧

故君子恭而不难。——《荀子·君道》。注:“难读为戁,惧也。”

(5) 敬

不戢不难,受福不那。——《诗·小雅·桑扈》

名词

通“攤”。驱除疫鬼之祭

命有司大难。——《礼记·月令》

后缀词

(1) 现常作后缀加在词或词组后构成新的名词,构成某种存在较大困难的事 。如:卖棉难;乘车难;买菜难

(2) 另见 nàn

nàn

名词

(1)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孙子·谋攻》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 曹操者,然 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资治通鉴》

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以免于难。——《国语·晋语》

芟夷大难。——《资治通鉴》

故及于难。——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排难解纷;苦难(痛苦和灾难);逃难(逃灾);落难(遭遇灾难,陷入困境);蒙难(遭受到人为的灾祸);罹难(遇灾遇险而死);避难(躲避灾难或迫害)

(3)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贾谊《过秦论》

(4) 又如:发难(发动反抗或叛乱);首难(首先发难)

(5) 怨仇;仇敌

将西南以与秦为难。——《战国策》

动词

(1) 诘问;责难

追难孔子,何伤于人?—— 王充《论衡·问孔》

交相问难。——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刁难(故意使人为难);难言(非难的言论);难极(诘难);驳难(反驳责难);责难(指摘非难);非难(指摘和责问)

(3) 抵挡;拒斥

难壬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難德允元,而难任人。——《书·舜典》

(4) 如:阻难(阻挠留难)

(5) 论说;争辩

死生之说,存亡之难。——《史记·五帝本纪》

(6) 又如:难说(讨论解说);难诘(讨论责问);难驳(攻讨反击)

(7) 另见 nán

英文翻译

difficult, arduous, hard; unable

方言集汇

◎ 粤语:naan4 naan6

宋本广韵

dé,děi,de [de,dei]
部首: 303
笔画: 11
五笔: TJG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OAMI
四角: 2624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2)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得,行有所得也。——《说文》

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释文:“本或作必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

工之侨得良桐焉。—— 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3)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

(4) 找到

知得而不知丧。——《易·文言》

虑而后后能得。——《礼记·大学》。注:“谓得事之宜也。”

至德不得。——《庄子·秋水》

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

(5) 得知

故无术者得于不用。——《韩非子》

礼得其报则乐。——《礼记·乐记》。注:“谓晓其义。”

武王得之矣。——《吕氏春秋·义赏》。注:“犹知也。”

(6) 捕获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亦指被捕获;被逮捕。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

(8) 成功;完成

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红楼梦》

(9) 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

(10) 适,合

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陶渊明《饮酒》

(11) 具备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劝学》

(12) 同“德”,恩惠,感恩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

地广而不得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盐铁论·击之》

(13) 助动词。能,能够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应变》

沛公军 霸上,未得与 项羽相见。——《史记·项羽本纪》

(14) 得意,满足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

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世说新语·文学》

(15) 又如:洋洋得意

(16) 看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名词

(1) 收获,心得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开郑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潜传》

(2) 德,道德,有德之人

尚得推贤不失序。——《荀子》

副词

必须,应该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形容词

合适;正确

于彼计则得。——马中锡《中山狼传》

历古今之得失。——《汉书》

(1) 用在口语中表示同意或禁止 。如: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得也么(算了吧;又作答应之词)

(2) 用在口语中,瞧。在情况变坏时表示无可奈何 。如:得,又搞错了;得,全完了

(3) 另见 de;děi

de

助词

(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能够或可以。如:我们可粗心不得;她能去我为什么去不得

(2) 用在动词和补语中间,表示可能。如:我拿得动;那办得到

(3)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如:冷得打哆嗦;笑得肚子痛

(4) 另见 dé;děi

děi

动词

(1) 用在口语中表示必须有,一定 。如: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成

(2)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

(3) 又如: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4) 表示推测的必然 。如:要不快走,我们就得迟到了

(5) 另见 dé;de

英文翻译

obtain, get, gain, acquire

方言集汇

◎ 粤语:dak1
◎ 客家话:[东莞腔] det7 [客英字典] det7 [台湾四县腔] det7 [梅县腔] det7 [海陆丰腔] det7 [客语拼音字汇] ded5 diad5 [沙头角腔] diet7 [陆丰腔] det7 [宝安腔] d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多則德開入聲開口一等təkt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