晩粳
注音
ㄨㄢˇ ㄐ一ㄥ
词语释义
粳稻的一种。生长期长,成熟期较晩。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粳稻的一种。生长期长,成熟期较晚。
词语来源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谷一·粳》:“粳稻六七月收者为早粳,止可充食,八九月收者为迟粳,十月收者为晚粳……晚粳得金气多,故色白者,入肺而解热也。”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禾,亢声,或从更声。本义:粳稻,稻之不黏者。今指介于籼稻、糯稻之间的一种晚稻品种,米粒短而粗,米质黏性较强,胀性小) 同本义
秔,稻属。——《说文》
秔,不黏稻也。——《声类》
更为秔稻。——《汉书·沟洫志》
水澍稉。——左思《魏都赋》
粳香等炊玉,韭美胜炮羔。——陆游《新凉》
英文翻译
non-glutinous rice
方言集汇
◎ 粤语:ga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ang1 [东莞腔] gang1 [海陆丰腔] gang1 [客英字典] gang1 [宝安腔] gang1 [客语拼音字汇] ga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ang1 [东莞腔] gang1 [海陆丰腔] gang1 [客英字典] gang1 [宝安腔] gang1 [客语拼音字汇] ga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庚 | 古行 | 見 | 庚二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二等 | 梗 | 庚 | kɐŋ | krang/ke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