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诣

wǎn yì [ wan yi]
繁体 晚詣

词语释义

谓晚年所走的道路。

词语解释

  1. 谓晚年所走的道路。

    清 全祖望 《跋邝湛若<峤雅>后》:“盖 湛若 少时好声乐, 大鋮 在留都罗而致之也。非后来大节,则 湛若 几不免为奄人之徒。人所以贵晚诣也。”

引证解释

谓晚年所走的道路。

清全祖望《跋邝湛若<峤雅>后》:“盖湛若少时好声乐, 大鋮在留都罗而致之也。非后来大节,则湛若几不免为奄人之徒。人所以贵晚诣也。”

晚诣的网络释义

晚诣

  • 释义出处
  • 晚诣(晚诣),谓晚年所走的道路。 清 全祖望 《跋邝湛若<峤雅>后》:“盖 湛若 少时好声乐, 大铖 在留都罗而致之也。非后来大节,则 湛若 几不免为奄人之徒。人所以贵晚诣也。”
  • 汉字详情

    wǎn [wan]
    部首: 429
    笔画: 11
    五笔: JQKQ
    五行:
    吉凶:
    仓颉: ANAU
    四角: 670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日,免声。本义:傍晚;黄昏)

    (2) 同本义

    晚,莫也。——《说文》

    晚,暮也。——《广韵》

    四时失序,则辰星作异。…政急则出蚤,政缓则出晚。——《汉书·李寻传》

    晚成单罗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晚泊沙夹。——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一屠晚归。——《聊斋志异·狼三则》

    望晚日照城郭。——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晚曦(晚霞);晚夕(傍晚,晚上);晚半天儿(晚夕,晚晌,晚间,晚上);晚钟(傍晚的钟声);晚寒(傍晚的寒气);晚晴;晚饷(晚餐);晚阴(傍晚时的阴霾);晚来(傍晚)

    (4) 夜晚

    晚星没。——庾信《对烛赋》

    (5) 又如:晚吹(夜晚的风);晚头(晚上);晚月(夜月);晚炬(夜间的火炬);晚漏(晚更);晚魄(月亮);晚逻(夜间巡逻)

    (6) 晚年

    晚出榆关逐北征,惊沙飞迸冲貂袍。—— 温庭筠《塞寒行》

    (7) 又如:晚运(晚年。运指时期);晚涂(晚年);晚境(晚年的境遇;晚年);晚悟(晚年觉悟)

    (8) 秋季 。如:晚菘(秋末冬初的大白菜);晚造(秋季作物);晚果(秋天成熟的果实);晚热(秋天的炎热)

    (9) 旧时官场后辈对前辈、下级对上级称晚生,简言曰晚。多用于书信

    恕治晚不能躬送了。——《儒林外史》

    (10) 时间靠后。属于或关于时间上或发展上的后期阶段的

    兴尽晚归舟。——宋· 李清照《如梦令》

    事之晚矣。——《资治通鉴·汉纪》

    土气有早晚。——宋· 沈括《梦溪笔谈》

    自有早晚。

    后种者晚实。

    (11) 又如:晚唐;晚父;晚母(后母;继母);晚爷(后父);晚妻(后续之妻);晚嫁(再嫁);晚伯母(伯父后来续娶的妻子);晚进(后进;后辈);晚婆(晚娘,继母)

    形容词

    (1) 迟,在规定的、通常的或恰当的时间以后来的或做的

    大器晚成。——《老子》四十一章

    (2) 又如:晚达(显达较迟);晚日(近日;最近几天);晚歇(〈方〉∶过一会儿);晚转身(〈方〉∶第二次嫁人);晚客;晚茶(迟采摘的茶叶);晚麦(迟熟的麦);晚代(近世);晚禾(晚稻);晚甲(迟发的芽)

    (3) 衰;老 。如:晚叶(晚年;老叶);晚谬(年老昏愦);晚暮(年老)

    英文翻译

    night, evening; late

    方言集汇

    ◎ 粤语:maan5
    ◎ 客家话:[梅县腔] wan1 [沙头角腔] man1 [东莞腔] man3 [台湾四县腔] wan1 wan3 [客英字典] van3 van1 man1 [宝安腔] man1 [客语拼音字汇] man1 van1 [海陆丰腔] wan1 wan3 [陆丰腔] w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無遠元合上聲合口三等myanx/mvaanmĭwɐn
    [yi]
    部首: 226
    笔画: 8
    五笔: YXJG
    五行:
    吉凶:
    仓颉: IVPA
    四角: 327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旨声。本义:前往,去到)

    (2) 同本义

    诣,候至也。——《说文》

    诣,进也。——《小尔雅》

    未得诣前。——《汉书·杨王孙传》。注:至也。”

    诣,至也。——《苍颉篇》

    吏遂缚诣县。——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先主遂诣亮。——《三国志·诸葛亮传》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元济诣 京师。——《资治通鉴·唐纪》

    与鲁肃俱诣 孙权。——《资治通鉴》

    (3) 又如:诣阙(亲自到达宫廷);诣门(上门,登门)

    (4) 晋谒;造访。古代到朝廷或上级、尊长处去之称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后数岁,买臣随上计吏为卒,将重车至 长安,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

    (5) 又如:诣谒(前往谒见;造访);诣阁(前往朝廷官署);诣阙(赴朝堂);诣见(前往诣见)

    (6) 符合

    若执事之言政,诣理切情。——唐· 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书》

    (7) 又如:诣实(符合实际);诣理(合理)

    名词

    (1) 所达到的境地

    诸葛宏年少不肯学问,始与 王夷甫谈,便已超诣。——《世说新语》

    夫书画诣绝者,必传无疑。——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2) 又如:诣极(造诣极深);诣绝(造诣绝后)

    英文翻译

    reach; achievement, accomplish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ngai6
    ◎ 潮州话:zi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