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犊鼻
词语释义
指晋·阮咸于阴历七月七日挂晒犊鼻裈事。
词语解释
指 晋 阮咸 于阴历七月七日挂晒犊鼻褌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阮仲容 ( 阮咸 )、 步兵 居道南,诸 阮 居道北;北 阮 皆富,南 阮 贫。七月七日,北 阮 盛晒衣,皆纱罗锦綺, 仲容 以竿挂大布犊鼻褌於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復尔耳。’”后用为贫而豁达的典实。 唐 李商隐 《七夕偶题》诗:“明朝晒犊鼻,方信 阮郎 贫。”
引证解释
⒈ 指晋阮咸于阴历七月七日挂晒犊鼻褌事。
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阮仲容 ( 阮咸 )、 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綺, 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褌於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復尔耳。’”
后用为贫而豁达的典实。 唐李商隐《七夕偶题》诗:“明朝晒犊鼻,方信阮郎贫。”
晒犊鼻的网络释义
晒犊鼻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曬俗作晒。形声。左形,右声。本义:在阳光下曝干或取暖)
(2) 暴晒;晒干
曬,暴也。——《说文》
暴五谷之类。晋秦之间谓之曬。——《方言七》
答曰:“我晒书。”——刘义庆《世说新语》
(3) 又如:太阳晒得人喘不过气来;晒衣服;晒席(晒谷物等用的席子);晒暖(方言。晒太阳取暖);晒腹( 晋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盖自谓满腹诗书也。后用为曝书之典)。又作放射;照耀
白日晒光,幽隐皆照。——《汉书》
(4) 〈方〉∶置之不理,慢待 。如:我被晒在那里,心里挺不是滋味
(5) 用阳光或灯光印制 。如:晒照片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ai5 [台湾四县腔] sai5 [梅县腔] sai5 [宝安腔] sai5 [客语拼音字汇] sai4 [陆丰腔] sai5 [海陆丰腔] sai5 [沙头角腔] sai5
◎ 潮州话:sai3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牛,卖声。小牛)
(2) 同本义
犊,牛子也。——《说文》
诸侯膳以犊。——《礼记·礼器》
用犊贵诚也。——《礼记·郊特牲》
(3) 又如:犊牛(犊子,犊儿。小牛);犊角茧(喻指年轻人);犊鼻(小牛鼻。又作犊鼻裨的简称;人体穴位名。在膝盖骨之下,胫骨之上。俗称,膝眼)
(4) 泛指牛 。如:犊衣(牛衣)
(5)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自,从畀(
),“畀”又兼作声符。“自”是“鼻”的本字,作“自己”用后,另造了“鼻”字。“畀”是给予、付与的意思。合起来表示一呼一吸,自相给予。本义:鼻子)(2) 同本义。呼吸兼嗅觉的器官
鼻,主臭者也。——《说文》
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老子》
鼻出入气高而有窍,又,鼻者,肺之使。——《白虎通》
肤灭鼻。——《易·噬》。虞注:“艮为鼻。”
鼻辨芬芳腥臊。——《荀子·荣辱》
(3) 又如:鼻哂(即嗤之以鼻。轻视、嘲笑的表情);鼻饮(用鼻饮水);鼻准(鼻子的尖端)。又指某些器物上的隆起或孔状部分。如:印鼻;针鼻儿;门鼻儿;鞍鼻
(4) 初始,发端
鼻,始也。兽之初生谓之鼻,梁益之间谓鼻为初,或谓之祖。——《方言十三》
有周氏之婵嫣兮,或鼻祖于 汾隅。——《汉书·扬雄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i6 [客英字典] pi5 [沙头角腔] pi5 [东莞腔] pi5 [客语拼音字汇] pi4 [台湾四县腔] pi5 [梅县腔] pi5 [宝安腔] pi3 [陆丰腔] p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鼻 | 毗至 | 並 | 脂A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止 | 脂A | bʰi | bjiih/bi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