昕夕
词语释义
朝暮。谓终日。
词语解释
朝暮。谓终日。
宋 沉括 《贺年启》:“祈颂之诚,昕夕于是。”《明史·雒于仁传》:“﹝ 于仁 ﹞《酒箴》曰:‘耽彼麴糵,昕夕不輟。’”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巫娥月妹》:“故寓其旁,昕夕歌舞。”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合并以后,昕夕相亲,灵心永通。”
引证解释
⒈ 朝暮。谓终日。
引宋沉括《贺年启》:“祈颂之诚,昕夕于是。”
《明史·雒于仁传》:“﹝于仁﹞《酒箴》曰:‘耽彼麴糵,昕夕不輟。’”
清俞樾《茶香室三钞·巫娥月妹》:“故寓其旁,昕夕歌舞。”
叶圣陶《倪焕之》十七:“合并以后,昕夕相亲,灵心永通。”
昕夕的国语词典
早晚。引申指整天。
昕夕的网络释义
昕夕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日,斤声。本义:黎明) 同本义
昕,旦明日将出也。——《说文》
明日迟昕,帝出延秋门。——《新唐书》
(2) 又如:昕旦(黎明);昕夕(朝暮)
形容词
(1) 明亮
昕,明也。——《小尔雅》
大昕鼓徵。——《礼记·文王世子》
及大昕之朝。——《礼记·祭义》
檀车孔夏,四騵孔昕。——《初学记》引《太仆箴》
(2) 又如:昕昕(明亮的样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un1 [台湾四县腔] hiun1 [梅县腔] hiun1 [海陆丰腔] hiun1 [客语拼音字汇] hiun1 [宝安腔] hiu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欣 | 許斤 | 曉 | 欣 | 平聲 | 文 | 開口三等 | 臻 | 欣 | xĭən | hion/xio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从月半见。本义:黄昏,傍晚)
(2) 同本义
夕,莫也。——《说文》
日之夕矣。——《诗·王风·君子于役》
日东则景夕多风。——《周礼·大司徒》。司农注:“谓日跌景乃中立表之处,大东近日也。”
初昏为夕。——《书·洪范·五行》注
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周礼·地官·司市》
瘦影写微月,疏枝横夕烟。——宋· 陆游《置酒梅花下作短歌》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夕晖(夕阳的余晖);朝发夕至;夕霭(黄昏的云气);夕市(傍晚进行的集市贸易)
(4) 夜
今夕何夕。——《诗·唐风·绸缪》
以永今夕。——《诗·小雅·白驹》
朝而不夕。——《左传·成公十二年》
以朝夕燕出入。——《周礼·道仆》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易·乾》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
(5) 又如:朝乾夕惕(形容终日勤奋工作,戒勉不已);终夕不寝;通夕不寐;终夕;风雨之夕;住宿一夕;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前夕
(6) 指一年的最后一季或一个月的下旬
晡时至黄昏为日之夕;下旬为月之夕;自九月尽至十二月为岁之夕。——《洪范·五行传》注
月夕卜宅。——《荀子·礼论》
(7) 通“汐”。晚潮
官赋轨符,乘四时之朝夕。——《管子·国蓄》
动词
傍晚朝见君主
古者旦见曰朝,暮见曰夕。——柳宗元《朝日说》
百官承事,朝而不夕。——《左传·成公十二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ip8 [宝安腔] sip8 [客英字典] sip8 [海陆丰腔] sip8 [沙头角腔] sip8 [客语拼音字汇] qid6 xid6 [台湾四县腔] sip8 [东莞腔] sit8 [陆丰腔] sip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席 | 祥易 | 邪 | 昔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三等 | 梗 | 清 | zĭɛk | zsiek/szie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