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逸
词语释义
昏乱逸乐。
词语解释
昏乱逸乐。
《北齐书·王晞传》:“及 文宣 昏逸, 常山王 数諫,帝疑王假辞於 晞 ,欲加大辟。”
引证解释
⒈ 昏乱逸乐。
引《北齐书·王晞传》:“及文宣昏逸, 常山王数諫,帝疑王假辞於晞,欲加大辟。”
昏逸的网络释义
昏逸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日,从氐(
)省。“氐”是下的意思。合起来表示日已下沉。本义:黄昏) 同本义昏,日冥也。——《说文》
日至于虞渊,是为黄昏。——《淮南子·天文训》
昏以为期。——《诗·陈风·东门之杨》
与曛黄以为期。——《楚辞·思美人》
在昼犹昏。——吴均《与朱元思书》
昏晨之往来。——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风雨晨昏。——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昏旦(黄昏和早上);昏晚(天刚黑);昏黄(暮色,天色暗淡)
形容词
(1) 引申为昏暗;无光
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过午已昏。——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昏邓(昏暗的样子);昏邓邓(昏澄澄、昏昏瞪瞪。形容昏暗);昏曚(昏暗模糊);昏昏(昏暗;阴暗)
(3) 目不明;昏花 。如:昏困(昏倦。头脑昏沉,精神倦怠);昏坎(昏花,模糊);昏腾(头昏眼花或头脑晕转)
(4) 昏聩;糊涂
昏迷不恭。——《书·大禹漠》
我独若昏。——《老子》
远我昏乎?——《庄子·在宥》
昏微遵迹。——《楚辞·天问》
不昏乎其所已知,而昏乎其所未知。——《吕氏春秋·有度》
重昏而终身。——《楚辞·屈原·涉江》
伪孽昏狡。——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以昏气出之。——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幽暗昏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 又如:昏眊(糊涂而年老);昏耄(年老胡涂);昏瞀(神志不清;缺乏分辨能力);昏愚(糊涂而愚蠢)
(6) 世道混乱、黑暗
昏椓靡共。——《诗·大雅·召》
(7) 又如:昏世(黑暗腐败的时代);昏敝(政治黑暗腐败)
(8) 斑驳难辨
看那山门时,上有一面朱红牌额,内有四个金个,都昏了,写着“瓦罐之寺”。——《水浒传》
动词
(1) 昏迷;失去知觉
昏到于地。——《儒林外史》
(2) 又如:昏晕(昏迷)
(3) 婚礼
宴尔新昏。——《诗·邶风·谷风》
昏姻之故。——《诗·小雅·我行其野》
昏礼者,将合姓之好,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礼记·昏义》
如旧昏媾。——《左传·隐公十一年》
为父子,兄弟,姑姊,甥舅,昏媾,姻亚。——《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妻父曰昏。”
(4) 又如:昏姻(婚姻);昏第(古代行冠礼、婚礼的地方。又作婚第);昏媾(婚姻,结亲)
(5) 惑乱;迷惑
下民昏垫。——《书·皋陶谟》
寡君之二三臣札瘥天昏。——《左传·昭公十九年》。注:短折曰矢,未名曰昏。
君子失心,鲜不夭昏。——《国语·晋语》。注:昏,狂荒之疾。
蟊贼内讧,昏椓靡共。——《诗·大雅·召》。《笺》云:昏椓皆奄人也。
昏于小利。——《吕氏春秋·诬徒》
先生之老与昏与?——《吕氏春秋·贵直》
僮昏不可使谋。——《国语·晋语四》
(6) 出生后尚未命名而死,夭折,早死 。如:昏札(夭亡,夭折)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fun1 [海陆丰腔] fun1 [梅县腔] fun1 [陆丰腔] fun1 [客英字典] fun1 [沙头角腔] fun1 [客语拼音字汇] fun1 [台湾四县腔] fun1 [宝安腔] fu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昏 | 呼昆 | 曉 | 魂 | 平聲 | 元 | 合口一等 | 臻 | 魂 | xuən | huon/xuon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辵(
)兔。兔子善于奔逃。本义:逃跑)(2) 同本义
逸,失也。从辵兔,兔谩訑善逃也。——《说文》
随侯逸。——《左传·桓公八年》。注:“逸,逃也。”
马逸不能止。——《国语·晋语五》。注:“逸,奔也。”
取之以逸逃于褒。——《国语·郑语》。注:“逸,亡也。”
无教逸欲有邦。——《书·皋陶谟》
见一赤兔,每搏辄逸。——《北史》
(3) 又如:逸犯(逃犯);逸亡(逃亡);逸窜(逃窜);逸盗(在逃的盗匪);逸禽(逃逸之鸟);逸马(奔逃的马);逸匪(指在逃的匪徒);逸飞(指漏网的鸟);逸逃(逃亡)
(4) 奔跑
马逸不能止。——《左传·成公二年》
逸,奔也。——《玉篇》
彘逸出于窦中,马退而却。——《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疾逸道左。——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逸踊(犹奔跑);逸尘(马奔跑时扬起的尘土);逸骑(奔跑的马);逸骏(善奔驰的马);逸驰(犹奔驰);逸象(奔走的象);逸兔(奔走的兔);逸走(奔跑)
(6) 超越
亮少有逸群之才。——《三国志·诸葛亮传》
(7) 又如:逸才(超人的才智);逸足(比喻才能超越出众的人);逸伦(超越同辈);逸德(马有超群的禀性);逸艺(高超的技艺);逸侪(超过同辈);逸操(高洁的情操);逸品(超越流俗的艺术修养或艺术品);逸珠(稀世难求的珍珠。比喻人有超绝凡常的嘉德);逸格(超越流俗的高尚格调)
(8) 释放;从约束、禁闭、奴役下释放出来
乃逸楚囚。——《左传》
(9) 又如:逸水(犹洪水)
(10) 隐逸,退出社会而隐居起来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论语》
(11) 又如:逸士(隐居山林的读书人);逸妻(遁世隐士的妻子);逸迹(犹遁迹。指隐居);逸彦(遁世隐居的才德之士);逸叟(遁世隐居的老人);逸伏(犹隐伏)
(12) 散失,亡失
然则夏后、 周公之典逸矣。—— 柳宗元《时令论上》
(13) 又如:逸诗;逸简(散失的简册);逸编(散失的篇章);逸记(散失的记载);逸品(指散失的物品);逸言(散失之言);逸句(散失的文句);逸失(散失;失落)
形容词
(1) 闲适;安乐
民莫不逸。——《诗·小雅·十月之交》笺:“逸,逸豫也。”
而又不自安恬逸。——《国语·吴语》。注:“逸,乐也。”
为之者劳,居之者逸。——张衡《东京赋》
国治身逸。——《吕氏春秋·察贤》。注:“逸,不劳也。”
足以逸身煖骸而矣。——《吕氏春秋·重己》
身安逸乐。——《史记·货殖列传》
能逸而能劳。——宋· 苏轼《教战守》
无穷逸致。——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好逸恶劳。——清· 黄宗羲《原君》
(2) 又如:逸豫(安乐);逸境(安乐闲适的境地)
(3) 疾速
良骏逸足。——《文选·傅奕·舞赋》。注:“逸,疾也。”
朔阳逸骇于扶桑之津。——《文选·木华·海赋》。注;“言出疾也。”
夫子奔逸绝尘。——《庄子·田子方》
良骏逸足,跄捍凌越。——《老残游记》
逸骇(迅疾升起);逸翮(指疾飞的鸟)
(4) 放纵;荒淫
夫婿乐逸。——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逸党(荒淫放荡的一伙人);逸遨(放纵遨游);逸游(放纵游乐);逸志(纵欲放荡之志);逸声(淫声)
(6) 美丽 。如:逸女(美女);逸丽(犹美丽);逸艳(犹美丽);逸辞(美丽的词藻)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t8 [客语拼音字汇] yid5 [沙头角腔] jit8 [宝安腔] jit8 [台湾四县腔] jit8 [梅县腔] jit8 [客英字典] jit8 [东莞腔] jit8
◎ 潮州话:因8(妷)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逸 | 夷質 | 以 | 質A | 入聲 | 質 | 開口三等 | 眞A | 臻 | jit | jĭĕ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