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器
词语释义
明器
(1) 古代陪葬的器物
词语解释
即冥器。专为随葬而制作的器物,一般用竹、木或陶土制成。从 宋 代起,纸明器逐渐流行,陶、木等制的渐少。
明 代还有用铅、锡制作的。《礼记·檀弓下》:“其曰明器,神明之也。涂车芻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张不疑》:“自是 不疑 鬱悒无已,岂有与明器同居,而不之省,殆非永年。”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二折:“今日有个大人家出殯,摆设明器,好生齐整,我和你看一看波。”
古代诸侯受封时帝王所赐的礼器宝物。
《左传·昭公十五年》:“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於王室,以镇抚其社稷。” 杜预 注:“谓明德之分器。”
引证解释
⒈ 即冥器。专为随葬而制作的器物,一般用竹、木或陶土制成。从宋代起,纸明器逐渐流行,陶、木等制的渐少。 明代还有用铅、锡制作的。
引《礼记·檀弓下》:“其曰明器,神明之也。涂车芻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
唐谷神子《博异志·张不疑》:“自是不疑鬱悒无已,岂有与明器同居,而不之省,殆非永年。”
元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折:“今日有个大人家出殯,摆设明器,好生齐整,我和你看一看波。”
⒉ 古代诸侯受封时帝王所赐的礼器宝物。
引《左传·昭公十五年》:“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於王室,以镇抚其社稷。”
杜预注:“谓明德之分器。”
明器的国语词典
古代陪葬的物品。古代有陪葬的习惯,每以器皿用具葬于墓室,以为死者来生之用。
明器的网络释义
明器
明器造句
汉字详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miang2 min2 [海陆丰腔] min2 mang2 miang2 [东莞腔] min2 [宝安腔] min2 [客英字典] miang2 min2 [沙头角腔] min2 [客语拼音字汇] mang2 miang2 min2 [陆丰腔] miang3 min3 [台湾四县腔] min2 mang2 mia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明 | 武兵 | 明 | 庚三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三等 | 庚 | 梗 | mieng/myang | mĭɐŋ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犬。《说文》:“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器物很多,用狗看守。本义:器具)
(2) 同本义
器,皿也。——《说文》。段注:“器乃凡器统称。”
天下神器。——《老子》
形乃谓之器。——《易·系辞》
物周为器。——《周书·宝典》
其贡器物。——《周礼·大行人》
夫冰炭不同器而久。——《韩非子·显学》
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韩非子·十过》
守圉之器。——《墨子·公输》
肖于器邪。——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盆器倾侧。——《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尽一器。——清· 周容《芋老人传》
器贡(宗庙的器具。九贡之一);器车(器指银瓮丹甑等,车指山车之类。都在太平盛世出现,故象征祥瑞);器小(容器狭小)器备(器物,器具)
(3) 泛指用具 。如:银器;锡器;漆器;玉器;器直(木工用的曲尺);器玩(玩具,供玩赏的器物);器仗(亦作“器杖”。武器总称;指帝王所用的仪仗器具)
(4) 器官 。如:细胞器;生殖器;泌尿器
(5) 度量;胸怀 。如:器识(器度和见识);器小(器局狭隘);器行(器量品行);器怀(胸怀;度量);器宇(指人的胸襟和度量)
(6) 才能
庙堂之器。——明· 刘基《卖柑者言》
器能(器量才能);器分(人所具有的资质和才能);器志(才识和志向);器尚(才具,节操)
(7) 人才
大器晚成。——《老子》
先自治而后治人之称大器。——《法言·先知》
动词
重视
先主器之——《三国志·诸葛亮传》
朝廷器之。——《后汉书》
器任(重视任用);器待(谓器重而礼遇之);器爱(器重而爱护);器遇(器重而厚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i5 ki5 [客语拼音字汇] hi4 [沙头角腔] hi5 [东莞腔] hi5 [梅县腔] hi5 [台湾四县腔] hi5 ki5 [客英字典] hi5 ki5 [宝安腔] hi5 [陆丰腔] hi5
◎ 潮州话:k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器 | 去冀 | 溪 | 脂B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脂B | 止 | khiih/qyh | kʰ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