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器

míng qì [ ming qi]
注音 ㄇ一ㄥˊ ㄑ一ˋ

词语释义

1.意思是名号与车服仪制,名贵的器物。 2.亦特指钟鼎,犹大器。 3.喻国家的栋梁。

词语解释

  1. 名号与车服仪制。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用以别尊卑贵贱的等级。语本《左传·成公二年》:“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杜预 注:“器,车服;名,爵号。”《后汉书·来歙传》:“愚闻为国者慎器与名,为家者畏怨重祸,俱慎名器,则下服其命;轻用怨祸,则家受其殃。” 唐 元稹 《论谏职表》:“陛下若以为臣等无所裨补,不足参侍从,固不当假以名器,立之於朝。” 明 刘元卿 《贤奕编·方正》:“臣备位六卿,臣不足惜,朝廷名器可惜耳。”《宦海》第二回:“举人不才,却忝列搢绅,有关朝廷的名器,大公祖凌辱举人,就是凌辱朝廷的名器。”

  2. 名贵的器物。亦特指钟鼎。

    《国语·鲁语上》:“铸名器,藏宝财,固民之殄病是待。今国病矣,若盍以名器请糴于齐!” 韦昭 注:“名器,钟鼎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且臣闻 周 有砥砨, 宋 有结緑, 梁 有县藜, 楚 有 和 朴,此四宝者,土之所生,良工之所失也,而为天下名器。” 唐 韦应物 《冰赋》:“夫谓之琼玉,窃名器也。” 宋 范成大 《信笔》诗:“山中名器两芒屩,花下友朋双玉瓶。”

  3. 犹大器。喻国家的栋梁。

    《魏书·崔宽传》:“ 衡 举 李冲 、 李元愷 、 程骏 等,终为名器,世以是称之。” 唐 刘禹锡 《奚公神道碑》:“公少以名器自任。” 郭沫若 《虎符》第一幕:“ 魏太妃 :成了名器的人,我们把他们无可如何。”

引证解释

⒈ 名号与车服仪制。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用以别尊卑贵贱的等级。

语本《左传·成公二年》:“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杜预注:“器,车服;名,爵号。”
《后汉书·来歙传》:“愚闻为国者慎器与名,为家者畏怨重祸,俱慎名器,则下服其命;轻用怨祸,则家受其殃。”
唐元稹《论谏职表》:“陛下若以为臣等无所裨补,不足参侍从,固不当假以名器,立之於朝。”
明刘元卿《贤奕编·方正》:“臣备位六卿,臣不足惜,朝廷名器可惜耳。”
《宦海》第二回:“举人不才,却忝列搢绅,有关朝廷的名器,大公祖凌辱举人,就是凌辱朝廷的名器。”

⒉ 名贵的器物。亦特指钟鼎。

《国语·鲁语上》:“铸名器,藏宝财,固民之殄病是待。今国病矣,若盍以名器请糴于齐!”
韦昭注:“名器,钟鼎也。”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且臣闻周有砥砨, 宋有结緑, 梁有县藜, 楚有和朴,此四宝者,土之所生,良工之所失也,而为天下名器。”
唐韦应物《冰赋》:“夫谓之琼玉,窃名器也。”
宋范成大《信笔》诗:“山中名器两芒屩,花下友朋双玉瓶。”

⒊ 犹大器。喻国家的栋梁。

《魏书·崔宽传》:“衡举李冲、李元愷、程骏等,终为名器,世以是称之。”
唐刘禹锡《奚公神道碑》:“公少以名器自任。”
郭沫若《虎符》第一幕:“魏太妃 :成了名器的人,我们把他们无可如何。”

名器的国语词典

用以分别尊卑的爵位及车服仪制。

名器的网络释义

名器 (汉语词汇)

  • 名器,汉语词汇,拼音:míng qì,名号与车服仪制。2.名贵的器物。亦特指钟鼎。3.犹大器。喻国家的栋梁。新的互联网用语。出自《左传·成公二年》:“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杜预注:“器,车服;名,爵号。”
  • 汉字详情

    míng [ming]
    部首: 337
    笔画: 6
    五笔: QKF
    五行:
    仓颉: NIR
    四角: 276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2) 同本义

    名,自命也。——《说文》

    黄帝正名百物。——《礼记·祭法》

    名之曰幽厉。——《孟子》

    名公器也。——《庄子·天运》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 罗敷。——《乐府诗集》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名之者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名“蟹壳青”。——《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名品(辨明品级)

    (4) 称说;说出

    不能名其一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 又如:不可名状;莫名其妙;名状(形容描述)

    (6) 出名,有名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7) 以私人名义占有

    不名一钱。——王充《论衡》

    (8) 通“明”。明白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老子·四十七章》

    名词

    (1) 名字;名称

    请问名。——《仪礼·士昏礼》

    记百名以上书于策。——《仪礼·聘礼》

    慎器与名。——《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注:“爵号也。”

    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周书·谥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2) 又如:名榜(名帖);名物(物品的名称及形状);名纸(名片);名象(泛指称谓、法制、器物等。名,指称;象,法象)

    (3) 名门,名家 。如:名胤(名门的后裔);名迹(名家的手迹);名画(名家的图画);名书(名家的墨迹)

    (4) 名人, 杰出的人 。如: 名彦(名人才士);名俊(俊杰,杰出的人);名场(名人聚会之所);名贤(名人贤士);名辈(名流)

    (5) 名声,名誉,名望

    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史记·滑稽列传》

    名达于缙绅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6) 又如:名宿(有名誉、负众望的读书人);名实(声誉与真才。或指名称与实质);名体(声名与实才)。如:名父(指人父有名望);名分(名望和身分)

    (7) 功业,功名 。如:名心(求功名之心);名品(名位品级);名级(名位品级);名烈(功业);名业(功名业绩)

    (8) 名义

    名曰馆伴。(名义上是招待使者的官员。)——宋· 文天祥《后序》

    (9) 又如:名分(名义);名田(以私名占有田地);名色(名义)

    (10) 对人在数列中位置的规定 。如:第三名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诗·齐风·猗嗟》

    形容词

    (1) 有名的,著名的;名贵的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有仙则名。——唐· 刘禹锡《陋室铭》

    (2) 又如:名姝(著名的美女);名宿(有名的老前辈);名素(一向有名望的人);名族(著名的家族;名字姓氏);名花(名贵的花。俗称美女、名妓为名花);名贵(著名而显贵的人;贵重难得的器物);名都(著名的都市)

    (3) 大的

    因名山升中于天。——《礼记·礼器》。注:“犹大也。”

    环如因而赂一名都。——《战国策·秦策》。注:“大也。”

    (4) 又如:名山(大山);名川(大河);名藩(重要的大藩镇);名器(大器)

    量词

    用于人的数量 。如:二十名工人;三十名学生

    英文翻译

    name, rank, title, posi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meng4 ming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iang2 [海陆丰腔] miang2 [梅县腔] miang2 [东莞腔] miang2 [客英字典] miang2 [台湾四县腔] miang2 [客语拼音字汇] miang2 [陆丰腔] miang3 [宝安腔] mia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武并清開平聲開口三等mĭɛŋmjeng/mieng
    [qi]
    部首: 319
    笔画: 16
    五笔: KKD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RRIKR
    四角: 66668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犬。《说文》:“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器物很多,用狗看守。本义:器具)

    (2) 同本义

    器,皿也。——《说文》。段注:“器乃凡器统称。”

    天下神器。——《老子》

    形乃谓之器。——《易·系辞》

    物周为器。——《周书·宝典》

    其贡器物。——《周礼·大行人》

    夫冰炭不同器而久。——《韩非子·显学》

    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韩非子·十过》

    守圉之器。——《墨子·公输》

    肖于器邪。——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盆器倾侧。——《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尽一器。——清· 周容《芋老人传》

    器贡(宗庙的器具。九贡之一);器车(器指银瓮丹甑等,车指山车之类。都在太平盛世出现,故象征祥瑞);器小(容器狭小)器备(器物,器具)

    (3) 泛指用具 。如:银器;锡器;漆器;玉器;器直(木工用的曲尺);器玩(玩具,供玩赏的器物);器仗(亦作“器杖”。武器总称;指帝王所用的仪仗器具)

    (4) 器官 。如:细胞器;生殖器;泌尿器

    (5) 度量;胸怀 。如:器识(器度和见识);器小(器局狭隘);器行(器量品行);器怀(胸怀;度量);器宇(指人的胸襟和度量)

    (6) 才能

    庙堂之器。——明· 刘基《卖柑者言》

    器能(器量才能);器分(人所具有的资质和才能);器志(才识和志向);器尚(才具,节操)

    (7) 人才

    大器晚成。——《老子》

    先自治而后治人之称大器。——《法言·先知》

    动词

    重视

    先主器之——《三国志·诸葛亮传》

    朝廷器之。——《后汉书》

    器任(重视任用);器待(谓器重而礼遇之);器爱(器重而爱护);器遇(器重而厚待)

    英文翻译

    receptacle, vessel; instru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hei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i5 ki5 [客语拼音字汇] hi4 [沙头角腔] hi5 [东莞腔] hi5 [梅县腔] hi5 [台湾四县腔] hi5 ki5 [客英字典] hi5 ki5 [宝安腔] hi5 [陆丰腔] hi5
    ◎ 潮州话:k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去冀脂B開去聲開口三等脂Bkhiih/qyhkʰ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