旸谷

yáng gǔ [ yang gu]
繁体 暘谷

词语释义

古称日出之处。

词语解释

  1. 古称日出之处。

    《书·尧典》:“分命 羲仲 ,宅 嵎夷 ,曰 暘谷 ,寅宾出日。” 孔 传:“暘,明也。日出於谷而天下明,故称 暘谷 。” 孔颖达 疏:“日所出处,名曰暘明之谷。”《淮南子·墬形训》:“ 暘谷 、 榑桑 在东方。” 汉 张衡 《东京赋》:“左瞰 暘谷 ,右睨 玄圃 。”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六:“洪柯百万寻,森散覆 暘谷 。” 谭作民 《噩梦》诗:“波翻浪沸 暘谷 迷, 田横 五百泪如雨。”

引证解释

古称日出之处。

《书·尧典》:“分命羲仲 ,宅嵎夷 ,曰暘谷 ,寅宾出日。” 孔传:“暘,明也。日出於谷而天下明,故称暘谷 。” 孔颖达疏:“日所出处,名曰暘明之谷。”《淮南子·墬形训》:“ 暘谷 、 榑桑在东方。” 汉张衡《东京赋》:“左瞰暘谷 ,右睨玄圃 。” 晋陶潜《读<山海经>》诗之六:“洪柯百万寻,森散覆暘谷 。” 谭作民《噩梦》诗:“波翻浪沸暘谷迷, 田横五百泪如雨。”

旸谷的国语词典

古时认为是日出的地方。语出《书经.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淮南子.天文》:「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也作「汤谷」、「阳谷」。

旸谷的网络释义

旸谷

  • 王叔杲(1517—1601),热心公益,造福梓里。字阳德,号旸谷。永嘉场二都英桥里(今龙湾区永昌堡)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为防御倭患,带头集资七千余金,率乡人兴筑永昌堡,成罗东一方保障,为东南抗倭国防线上少有的民办城堡。嘉靖四十一年中进士,历任常州府靖江县令、常熟知县、大名府知府、苏松常镇四郡兵备副使、右参政。为官15载,政绩卓著,60岁辞官离开三吴,地人建生祠纪念他。热心家乡文化事业,资助修葺江心屿、仙岩寺、镇宁楼、东瓯王庙等胜迹。著有《三吴水利考》、《玉介园存稿》。《温州文献丛书》刊有《王叔杲集》。
  • 汉字详情

    yáng [yang]
    部首: 429
    笔画: 7
    五笔: JNRT
    五行:
    仓颉: ANSH
    四角: 670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日,昜( yáng)声。本义:日出)

    (2) 同本义

    旸,日出也。——《说文》

    曰旸谷。——《书·尧典》。传:“明也。”

    旸谷搏桑在东方。——《淮南子·地形》

    (3) 又如:旸谷(古称日出之处)

    (4) 太阳

    薄吹消春冻,新旸破晓晴。——蔡襄《自渔梁驿至衢州大雪有怀》

    (5) 又如:旸乌(太阳)

    形容词

    晴;晴天 。如:旸旸(晴热);旸燥(天晴燥热);旸旱(亢旱)

    英文翻译

    rising sun; sunshine

    方言集汇

    ◎ 粤语:joeng4
    ◎ 客家话:[梅县腔] jong2 [台湾四县腔] jong2 [客英字典] jong2 [海陆丰腔] rong2 [客语拼音字汇] yong2 [陆丰腔] jong3 [宝安腔] jong2

    宋本广韵

    gǔ,yù [gu,yu]
    部首: 705
    笔画: 7
    五笔: WWK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COR
    四角: 80608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水形而不全,表示刚从山中出洞而尚未成流的泉脉;下面象谷口。“谷”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两山之间狭长而有出口的低地,往往包含一个流域)

    (2) 同本义

    水注谿曰谷。——《尔雅·释水》

    无障谷。——《公羊传·僖公三年》

    川谷径复。——《楚辞·招魂》

    含谿怀谷。——《文选·左思·蜀都赋》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向斜谷;裂谷;山谷;河谷;峡谷;幽谷;谷口(两山之间的入口);谷水(山谷的水)

    (4) 两山之间的水流

    泉出通川为谷。——《说文》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 济。—— 清· 姚鼐《惜抱轩全集》卷十四

    (5) 又如:谷饮(汲谷水而饮);谷泉(山谷间所出的泉水)

    (6) 泛指水流

    为大川广谷之不可济,于是利为舟楫。——《墨子》

    (7) 水流会聚的地方 。如:谷王(江海的别名。以其能容百谷之水,故称)

    (8) 井中容水之处 。如:谷鲋(指井中蛤蟆)

    (9) 中医学名词 。如:谷谿(肢体肌肉之间相互接触的缝隙或凹陷部位,为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处所);谷道(指直肠到肛门的一部分;肛门)

    (10) 古代道家用语 。如:谷牝(犹谷神)

    (11) 通“穀。庄稼和粮食的总称 。如:谷董羹(一种杂煮的饮食);五谷(庄稼和粮食的总称);百谷(粮食的总称)

    (12) 通“鞫”。困穷 。引申为困境

    人亦有言,进退维谷。——《诗·大雅·桑柔》

    (13) 又如:进退维谷(形容处境非常困难)

    (14) 姓。如:谷那(复姓)

    名词

    (1) 谷类植物或粮食作物的总称

    穀,百谷之总名。从禾,穀声。——《说文》。百谷者,稻粱菽各二十;蔬果助谷各二十也。”

    五至,以谷俱来。——《书·太古誓》。郑注:“盖牟麦也。”

    亟(同“急”)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诗·豳风·七月》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颜仁郁《农家》

    (2) 又如:五谷;谷田;谷人(农夫);谷入(禾稼的收获);谷土(耕地);谷芒(禾谷的芒刺);谷道(古代方士不吃五谷,以求长生不老的道术)

    (3) 粟的北方俗称 。如:谷草

    (4) 即稻谷。未脱壳的水稻的子实

    这两天的价钱是糙米五块,谷三块。——《多收了三五斗》

    (5) 另见

    (1) ——“吐谷浑”( Tǔyùhún):我国古代西部民族名

    (2) 另见

    英文翻译

    valley, gorge, ravine

    方言集汇

    ◎ 粤语:guk1 ju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uk7 [陆丰腔] guk7 [沙头角腔] guk7 [宝安腔] guk7 [台湾四县腔] guk7 [梅县腔] guk8 [客英字典] kwuk7 [客语拼音字汇] gug5 [东莞腔] gu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禄屋一入聲開口一等kukk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