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局

shí jú [ shi ju]
繁体 時局
注音 ㄕˊ ㄐㄨ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时局 shíjú

(1) 当前的政治局势

时局不稳
the current political situation

词语解释

  1. 指当时或当前的政治局势。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宗藩·楚宗伏法》:“前案失之苛,后案失之纵,皆时局使然,非通论也。” 清 秋瑾 《申江题壁》诗:“几曾涕泪伤时局?但逐豪华鬭舞衣。” 徐特立 《致廖局新的信》:“时局虽极困难,但比较 日本 却是我方有利条件为多。”

引证解释

⒈ 指当时或当前的政治局势。

明沉德符《野获编·宗藩·楚宗伏法》:“前案失之苛,后案失之纵,皆时局使然,非通论也。”
清秋瑾《申江题壁》诗:“几曾涕泪伤时局?但逐豪华鬭舞衣。”
徐特立《致廖局新的信》:“时局虽极困难,但比较日本却是我方有利条件为多。”

时局的国语词典

当时国家社会的情势。

如:「时局动荡不安。」

时局的网络释义

时局

  • 时局是一个词语,拼音是shí jú,释义为当前的政治局势。
  • 时局造句

    良好的时局需要清明的政策来引导。
    先帝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激,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由於时局动荡,有些人因为失学而目不识丁。
    越是时局不好,越要克勤克俭地过日子,不能铺张浪费。
    听了他对时局的分析,大家都有豁然贯通的感觉。
    目前,世界某些地区的时局动荡不安,令人非常担忧。
    听了他对时局的分析;同志们都有豁然贯通的感觉。
    若各路人马聚合一处,统一出兵,完全可能象箸玉杯,扭转时局。
    你还记得我警告过你时局会出现动荡吧。现在看来,几乎我预测的每件事都发生了。
    青囊自古秘斯文,但覆多年旧冢坟,山水变时局也变,便知吉凶见分明。
    同时,由于时局动荡,乡建院和川教院也面临诸多困难。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时局动荡、地域冲突、小规模战争,战地记者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立秋》讲述了丰德票号马氏家族在民国初年时局动荡之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
    老金一支笔写武侠,一支笔纵论时局;为文风行一世,为商富比陶朱,为政参国论要,早就功成名就。
    时局动荡,我这个小茶馆也就维持生计罢了。
    这些地方武力,仗恃著地利,在金、蒙进犯时,发挥了守卫乡里、巩固疆土的作用,也具有稳定时局的意义。
    天下烽烟乱起,时局云谲波诡,暗潮涌动。
    是啊!若非如今时局紧迫,本尊是绝不会自甘凡俗重染铜臭滴,唉!为难啊!!
    由于时局动荡,有些人因为失学而目不识丁。
    人家赵凝都这样对他了,唐御即使再没皮没脸,他也分得清时局。

    汉字详情

    shí [shi]
    部首: 429
    笔画: 7
    五笔: JFY
    五行:
    仓颉: ADI
    四角: 64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2) 同本义

    时,四时也。——《说文》

    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释名》

    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

    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梁惠王上》

    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

    时者,所以记岁也。——《管子·山权数》

    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

    四时和谓之宝烛。——《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

    敬授人时。——《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左传·桓公六年》

    (3) 又如:时气(时令,气候);时若(四时和顺);时食(四季应时的食品);时耕(春耕);时夏(夏季);时暑(夏天的炎热);时景(春景);时禽(随节候而出现的鸟);时享(宗庙四时的祭祀);时序(季节的顺序,时间的先后);时祀(按四季所举行的祭祀);时田(四时田猎。指古代帝王、贵族四时到野外打猎,并行军事训练);时令病(在一定季节流行的疾病);时衣(四时的衣服);时芳(应季节而开放的花)

    (4) 时辰 ,计时单位,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古时一昼夜分为十二时)

    时,时辰也。十二时也。——《韵会》

    觯俟时而酌。——《仪礼·既夕记》。注:“朝兮也。”

    以时启闭。——《周礼·阍人》

    时数辞违。——《太玄·玄数》

    一日思亲十二时。——黄庭坚《思亲汝州作》

    时已过午,奴辈适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从已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三国演义》

    (5) 又如:报时;此日此时;时辰钟(时钟,钟表);晡时(下午四时左右);午时(白天11点至1点);子时(夜间11点至1点)

    (6) 时间;时候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庄子·养生主》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心屈。——汉· 贾谊《论积贮疏》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女时昔作儿,生小出野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又如:费时(耗费时间);多时(很长时间);时晌(时饷。时间);时子(时候);时目(时下的眼光);时出(得其时而出)

    (8) 时尚,时俗

    李氏子 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唐· 韩愈《师说》

    (9) 时运;命运

    死之短长,时也。——《左传》

    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宋· 陆游《登慧照寺小阁》

    (10) 又如:时衰(时运衰落);时道(时运;机会);时蹇(时运不佳)

    (11) 时机;机会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孟子·梁惠王上》

    (12) 又如:失时;时乖运蹇

    (13) 动词的时态 。如:过去时;将来时

    (14) 钟点 。如:三时三十分十五秒

    (15) 片刻,一会儿或瞬间 。如:一时找不到;时暂(短暂时间);时霎(片刻,很短的时间);时复间(一时间,暂时)

    (16) 岁月,光阴

    时不久留。——《吕氏春秋》

    (17) 指时势或时局

    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

    (18) 又如:时化(时势的变化);时艰(时局的艰难困苦)

    (19) 代,朝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察今》

    变法者因时而他。——《吕氏春秋·察今》

    (20) 又如:时世(时代,时局);时年(时代)

    (21) 气候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清· 方苞《狱中杂记》

    (22) 姓

    形容词

    (1) 合时宜的,适时的

    时雨降矣。——《庄子》

    (2) 又如:时豪(穿着入时;时髦);时谚;时文;时服(当时通行的服装;时兴的服装)

    (3) 当时的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4) 又如:时忌(当时的忌讳);时辈(当时的名流、贤达);时彦(当时的英才);时人(当时的人);时势;时语(当时的口语);时豪(当时的豪强);时俊(当代或当时的贤俊)

    (5) 通“是”。善,好

    尔酒既旨,尔殽既时。——《诗·小雅·怡弁》

    副词

    (1) 相当于“常常”、“经常”

    时与出游猎。——《史记·吕太后本纪》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陶潜《归去来兮辞》

    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时闻(常常聆听);时常(常常;经常);时形(经常出现)

    (3) 相当于“有时”、“偶尔”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

    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明史·海瑞传》

    (4) 按时,到时候

    谨食之,时而献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5) 叠用,表示时而这样,时而那样;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如:时冷时热

    (6) 当时,这时,那时

    时秦昭王与楚婚。——《史记》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后汉书·张衡传》

    时大风雪。——《资治通鉴》

    代词

    表示近指,相当于“此”、这”

    时,是也。——《尔雅》

    黎民于变时雍。——《书·尧典》。传:“是也。”

    孝友时格。——《仪礼·士冠礼》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诗·周颂·噫嘻》

    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荀子·非十二子》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诗·秦风·驷》

    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资治通鉴·唐纪》

    动词

    (1) 适时;合于时宜

    风雨之不时。——《荀子》

    (2) 又如:时菊(应时开的菊);时雪(应时的雪);时味(应时的美味);时果(应时的水果);时物(应时的作物);时花(应时开的花);时鸟(应时而鸣的鸟);时材(应时的才能);时风(应时的风);时馐(应时的美味);时稼(应时的作物)

    (3) 通“伺”。伺候;等待

    孔子时其亡无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时其饥饱,达其怒心。——《庄子·人间世》

    来丹遂执剑从黑卵,时黑卵之醉偃于牖下,自颈至腰三斩之。——《列子·汤问》

    (4) 又如:时行(等待时机而行;及时而作);少时(稍等)

    (5) 处,处于

    宜于时通,利以处穷。——《荀子》

    (6) 承,承受

    纳于百揆,百揆时叙。——《书·舜典》

    英文翻译

    time, season; era, age, period

    方言集汇

    ◎ 粤语:si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hi2
    ◎ 潮州话:si5

    宋本广韵

    [ju]
    部首: 327
    笔画: 7
    五笔: NNK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SSR
    四角: 772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口,从尺。“尺”示规矩法度。口易出错,故以尺相拘束。本义:局促)

    (2) 同本义

    局,促也。——《说文》

    不敢不局。——《诗·小雅·正月》

    意局而辞野。——潘民《乘舆箴》

    (3) 又如:局守(谨守);局定(限制,固定);局囿(局限,限制);局滞(局限停滞);局蹐(局限,局束);局脊(拘泥,拘束);局数(局束);局趣(拘束。同局促);局局蹐蹐(畏缩不安的样子);局促乡里(碌碌无为地呆在乡里)

    (4) 距离近

    涂路虽局,官守有限。——曹丕《与吴质书》

    (5) 狭小,狭隘 。如:局室(小室);局缩(狭窄);局迫(狭隘,狭窄);局戚(狭隘);局窄(狭窄,困窘)

    动词

    (1) 弯曲

    予发曲局。——《诗·小雅·采绿》

    床不须局脚。——殷芸《小说》

    (2) 又如:局局(俯身而大笑 的样子);局脚(装在器物底部的弯曲形高脚);局背(驼背)

    (3) 催逼;逼迫

    遂以局杀湣公于 蒙泽。——《史记》

    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儒林外史》

    名词

    (1) 部分

    左右有局。——《礼记·曲礼》。注:“部分也。”

    局,部也。——《后汉书·袁绍传》注

    各司其局。——《礼记·曲礼》

    (2) 邻居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3) 局面;形势 。如:偏安之局;大局;平局;现局;残局;结局;僵局;定局;政局;局式(布局;格局)

    (4) 官署 。北齐时,门下省统辖尚食局、尚药局等六局。今政府机构,属部、省、县下的单位,也称局。如:交通局;邮电局;局卡(收商税的机构);局司(官衙的主事人)

    (5) 器量 。如:局度(器度,雅量);局干(度量与才干);局分(器局,才分);局正(有气度,正气凛然)

    (6) 商店的称呼 。如:书局;局板(清代官书局所刻的书。即局本);局面

    (7) 圈套

    局骗钱财。——《元典章》

    (8) 又如:局段(阴谋手段,骗术);局套(骗局;圈套);局哄(哄骗);局诈(设骗局以欺诈人);局赌(借赌博设圈套诈骗钱财)

    (9) 筵席,宴会 。如: 饭局;茶局;局钱(付给侍宴妓女的钱); 局席(宴席);饭局;饮局

    (10) 棋局,赌局 。如:局图(棋谱);局家(局主。博戏中每一局的主人);局戏(弈棋之类的游戏)

    (11) 格局 。如:局体(格局体制);局调(文章的格局情调);局阵(布局安排)

    (12) 事件 。如:局内人;局外人

    英文翻译

    bureau, office; circumstance

    方言集汇

    ◎ 粤语:guk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uk8 [客语拼音字汇] kiug6 [梅县腔] kiuk8 [海陆丰腔] kiuk8 [客英字典] kiuk8 [东莞腔] kiuk8 [陆丰腔] kiuk8 [宝安腔] kiuk8 [台湾四县腔] kiu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渠玉入聲開口三等gyuk/givkgʰĭw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