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我待

shí bù wǒ dài [shi bu wo dai]
繁体 時不我待
注音 ㄕˊ ㄅㄨˋ ㄨㄛˇ ㄉㄞ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时不我待 shíbùwǒdài

(1) 时间不等待人,指要抓紧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seize time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 秋瑾《赠蒋鹿珊先生言志且为他日成功之鸿爪也》:“事机一失应难再,时乎时乎不我待!”

成语辨析

待;不能写作“侍”。

成语用法

时不我待主谓式;作宾语、分句;含褒义。

引证解释

⒈ 时间不等人。谓要抓紧时间。

曹靖华《飞花集·智慧开花烂如锦》:“忽而念及时不我待,只得像拉起一根‘葛条’,不顾首尾,匆匆割取眼前一段,以救燃眉之急了。”
《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干哪,干哪!时不我待,干出大发展,干出大跃进,干出大变化!”

时不我待的国语词典

时间或机会不会等待。比喻要善于把握时间或机会。

如:「时不我待,怎么能够不加紧努力用功呢?」

时不我待的网络释义

时不我待

  • 时不我待是一个成语,读音是shí bù wǒ dài,意思是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珍惜并充分利用时间。
  • 时不我待的翻译

    日语: 時間が緊迫(きんぱく)している時人を待たず
    俄语: время не ждёт

    时不我待造句

    展现雄心,迎向挑战,坚定信念,百折不回,团结拼搏,一鼓作气,斗志昂扬,时不我待,全力以赴,指日可待,当仁不让,舍我其谁。
    时不我待,我们要珍惜时间,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有钱难买后悔药。时不我待。亡羊补牢未为晚矣。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时不我待,我们要珍惜在学校学习的分分秒秒,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时不我待,你今日拖明日,明日拖后日,哪有一点“只争朝夕”的精神?
    时不我待,发奋举绩,一鼓作气,挑战佳绩。
    要鞭策自己,要感到时不我待、业不我待、民不我待。
    这是件大事,也是件急事,时不我待,咱们这就收拾东西走人。
    节目时不我待一行文字,从它的标准输入一样,没有什么变化.
    时光不等人;时不我待;时不待我。
    时不我待,希望大家利用这种新的精神,不要在报喜的钟声中把到手的胜利白白断送掉。
    需要作出许多具有胆识的决定,而且时不我待。
    时不我待,需要采取有力的振兴措施.
    时不我待,没有比现在更宝贵的了。英国小说家斯摩莱特。
    概叹“人生无常,时不我待!”。
    作为全球经济的一分子的中国参与全球的电子商务也已是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因此,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发展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已经时不我待.
    我们既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历史的塑造者。岁月不居,时不我待。
    在贯彻落实上,要防止徒陈空文、等待观望、急功近利,必须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和夙夜在公的责任意识抓实、再抓实。
    南方人爱上北方菜,北方男儿南方女爱。不同地域相同的爱,汇聚一起长相厮守,爱情甜甜蜜蜜到永久。朋友,不必再等待,不必再徘徊,敢想就敢爱,不必在意它地域的限制,因为时不我待。

    汉字详情

    shí [shi]
    部首: 429
    笔画: 7
    五笔: JFY
    五行:
    仓颉: ADI
    四角: 64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2) 同本义

    时,四时也。——《说文》

    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释名》

    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

    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梁惠王上》

    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

    时者,所以记岁也。——《管子·山权数》

    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

    四时和谓之宝烛。——《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

    敬授人时。——《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左传·桓公六年》

    (3) 又如:时气(时令,气候);时若(四时和顺);时食(四季应时的食品);时耕(春耕);时夏(夏季);时暑(夏天的炎热);时景(春景);时禽(随节候而出现的鸟);时享(宗庙四时的祭祀);时序(季节的顺序,时间的先后);时祀(按四季所举行的祭祀);时田(四时田猎。指古代帝王、贵族四时到野外打猎,并行军事训练);时令病(在一定季节流行的疾病);时衣(四时的衣服);时芳(应季节而开放的花)

    (4) 时辰 ,计时单位,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古时一昼夜分为十二时)

    时,时辰也。十二时也。——《韵会》

    觯俟时而酌。——《仪礼·既夕记》。注:“朝兮也。”

    以时启闭。——《周礼·阍人》

    时数辞违。——《太玄·玄数》

    一日思亲十二时。——黄庭坚《思亲汝州作》

    时已过午,奴辈适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从已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三国演义》

    (5) 又如:报时;此日此时;时辰钟(时钟,钟表);晡时(下午四时左右);午时(白天11点至1点);子时(夜间11点至1点)

    (6) 时间;时候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庄子·养生主》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心屈。——汉· 贾谊《论积贮疏》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女时昔作儿,生小出野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又如:费时(耗费时间);多时(很长时间);时晌(时饷。时间);时子(时候);时目(时下的眼光);时出(得其时而出)

    (8) 时尚,时俗

    李氏子 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唐· 韩愈《师说》

    (9) 时运;命运

    死之短长,时也。——《左传》

    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宋· 陆游《登慧照寺小阁》

    (10) 又如:时衰(时运衰落);时道(时运;机会);时蹇(时运不佳)

    (11) 时机;机会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孟子·梁惠王上》

    (12) 又如:失时;时乖运蹇

    (13) 动词的时态 。如:过去时;将来时

    (14) 钟点 。如:三时三十分十五秒

    (15) 片刻,一会儿或瞬间 。如:一时找不到;时暂(短暂时间);时霎(片刻,很短的时间);时复间(一时间,暂时)

    (16) 岁月,光阴

    时不久留。——《吕氏春秋》

    (17) 指时势或时局

    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

    (18) 又如:时化(时势的变化);时艰(时局的艰难困苦)

    (19) 代,朝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察今》

    变法者因时而他。——《吕氏春秋·察今》

    (20) 又如:时世(时代,时局);时年(时代)

    (21) 气候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清· 方苞《狱中杂记》

    (22) 姓

    形容词

    (1) 合时宜的,适时的

    时雨降矣。——《庄子》

    (2) 又如:时豪(穿着入时;时髦);时谚;时文;时服(当时通行的服装;时兴的服装)

    (3) 当时的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4) 又如:时忌(当时的忌讳);时辈(当时的名流、贤达);时彦(当时的英才);时人(当时的人);时势;时语(当时的口语);时豪(当时的豪强);时俊(当代或当时的贤俊)

    (5) 通“是”。善,好

    尔酒既旨,尔殽既时。——《诗·小雅·怡弁》

    副词

    (1) 相当于“常常”、“经常”

    时与出游猎。——《史记·吕太后本纪》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陶潜《归去来兮辞》

    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时闻(常常聆听);时常(常常;经常);时形(经常出现)

    (3) 相当于“有时”、“偶尔”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

    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明史·海瑞传》

    (4) 按时,到时候

    谨食之,时而献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5) 叠用,表示时而这样,时而那样;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如:时冷时热

    (6) 当时,这时,那时

    时秦昭王与楚婚。——《史记》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后汉书·张衡传》

    时大风雪。——《资治通鉴》

    代词

    表示近指,相当于“此”、这”

    时,是也。——《尔雅》

    黎民于变时雍。——《书·尧典》。传:“是也。”

    孝友时格。——《仪礼·士冠礼》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诗·周颂·噫嘻》

    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荀子·非十二子》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诗·秦风·驷》

    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资治通鉴·唐纪》

    动词

    (1) 适时;合于时宜

    风雨之不时。——《荀子》

    (2) 又如:时菊(应时开的菊);时雪(应时的雪);时味(应时的美味);时果(应时的水果);时物(应时的作物);时花(应时开的花);时鸟(应时而鸣的鸟);时材(应时的才能);时风(应时的风);时馐(应时的美味);时稼(应时的作物)

    (3) 通“伺”。伺候;等待

    孔子时其亡无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时其饥饱,达其怒心。——《庄子·人间世》

    来丹遂执剑从黑卵,时黑卵之醉偃于牖下,自颈至腰三斩之。——《列子·汤问》

    (4) 又如:时行(等待时机而行;及时而作);少时(稍等)

    (5) 处,处于

    宜于时通,利以处穷。——《荀子》

    (6) 承,承受

    纳于百揆,百揆时叙。——《书·舜典》

    英文翻译

    time, season; era, age, period

    方言集汇

    ◎ 粤语:si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hi2
    ◎ 潮州话:si5

    宋本广韵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wo]
    部首: 412
    笔画: 7
    五笔: TRNT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QI
    四角: 23550

    详细解释

    代词

    (1) (会意。从戈,从戈。“我”表示兵器。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本义:兵器。基本义:第一人称代词)

    (2) 自称;自己

    我,施身自谓也。——《说文》

    观我生。——《易·观卦》

    万物皆备于我矣。——《孟子·尽心上》

    (3) 又如:我行(我这里);我身(我自己;我这个人);我咱(我自。我,我自己);我见犹怜(形容女子容貌姿态美丽动人);我家(自己。我们家);我侬(方言。我)——按:上古时代,“吾”和“我”在语法上有分别。“吾”不用于动词后面作为宾语

    今者吾丧我。——《庄子》

    (4) 己方;己国 。如:敌我友;我每(我们);我伲(方言。我们);我曹(我们);我辈(我等,我们)

    形容词

    (1) 自己的 。如:我生(我之行为);我仪(我的匹配)

    (2) 表示亲密的 。如:我丈(对老人的亲切称呼);我老彭;我老叶;我东海

    (3) 向一边倾斜的,扭歪的

    我,顷顿也。——《说文》。段玉裁注:“谓倾侧也。顷,头不正也。顿,下首也。故引申为顷侧之意。”

    动词

    我伐用张。——《书·泰誓中》

    我,古杀字。——《说文》

    英文翻译

    our, us, i, me, my, we

    方言集汇

    ◎ 粤语:ngo5
    ◎ 客家话:[梅县腔] nga1 ngai2 ngoe.2 ngo1 [海陆丰腔] ngo1 ngo3 (ngai2) [客语拼音字汇] ngai2 ngo1 [客英字典] ngo1 ngo3 [沙头角腔] nga1 ngo1 ngai2 [台湾四县腔] ngo1 ngo3 (ngai2) [东莞腔] ngo1 [宝安腔] ngo1 [陆丰腔] ngo1
    ◎ 潮州话:ua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三哿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五可上聲開口一等ŋɑngax/ngaa
    dài,dāi [dai]
    部首: 303
    笔画: 9
    五笔: TFFY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HOGDI
    四角: 24241

    详细解释

    dāi

    动词

    (1) 暂时停留 。如:在北京只待了一天。

    (2) 无目的地消磨时间或在某处逗留 。如:我在家里待一整天。

    (3) 另见 dài

    dài

    动词

    (1) (形声。从彳( chì),寺声。本义:等待,等候)

    (2) 同本义

    待,逗也。——《广雅》

    有待而行也。——《易·归妹》

    窃待于下风。——《庄子·渔父》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传·隐公元年》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与其坐而待之,孰若起而拯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待君久不至,已去。——《世说新语·方正》

    (3) 又如:待年(等待长大。指女子待嫁);待贤(等候贤人);待诏(等待任职的诏令);待时(等待时机)

    (4) 对待

    此贤君子也,君厚待之。——《韩非子·喻老》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韩愈《原毁》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资治通鉴·汉纪》

    荣贼并非推心待慰帅者。——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宽待(宽大对待);待见(原谅);待贤(礼遇贤者)

    (6) 招待

    相公前厅待客。——元· 关汉卿《谢天香》

    (7) 又如: 待东(以主人身分招待);待用(接待而拔用);待慢(招待不周;冷淡)

    (8) 需要

    不待告。——《史记·天官书》。注:“须也。”

    (9) 又如: 自不待言;待教(需要教育)

    (10) 要

    便待出门, 店小二拦住道:“ 金公,那里去?”——《水浒传》

    (11) 又如: 待说不说;待好(即将);待善(就要;将要)

    (12) 防备

    今城郭不完,兵甲不备,不可以待不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3) 依靠

    主待农战而尊。——《商君书·农战》

    (14) 容,让

    两位头领到大寨食息,待贫道自去赶他。——《水浒传》

    这也是个彩头,待我见去。——《灰阑记》

    (15) 要是,如果

    倘或留住在家中,倒惹得孩儿们不学好了;待不收他,又撇不过柳大郎面皮。——《水浒传》

    (16) 另见 dāi

    英文翻译

    treat, entertain, receive; wait

    方言集汇

    ◎ 粤语:do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ai6 toi6 [客英字典] tai5 toi5 [东莞腔] toi3 [梅县腔] tai5 toi5 [陆丰腔] toi6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宝安腔] toi3 [沙头角腔] toi5 [台湾四县腔] tai5 toi5
    ◎ 潮州话:ta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五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亥上聲開口一等dʰɒidaix/do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