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初升

xù rì chū shēng [ xu ri chu sheng]
繁体 旭日初昇
注音 ㄒㄨˋ ㄖˋ ㄔㄨ ㄕㄥ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早晨的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比喻充满活力、生气勃勃的景象。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诗经·邶风·匏有苦叶》:“緇緇鸣雁,旭日始旦。”

成语用法

旭日初升作宾语、定语;指有生气。

引证解释

⒈ 早晨的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比喻充满活力、生气勃勃的景象。

清薛福成《庸盦笔记·史料一·咸丰季年三奸伏诛》:“於是权姦既去,新政如旭日初升,羣贤并进,内外协力,宏济艰难,遂啟中兴之治。”

旭日初升的国语词典

清晨的太阳刚从东方升起。比喻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景象。清.薛福成《庸盦笔记.卷一.史料.咸丰季年三奸伏诛》:「于是权奸既去,新政如旭日初升,群贤并进,内外协力,宏济艰难,遂启中兴之治。」也作「旭日东升」。

旭日初升的网络释义

旭日初升

  • 旭日初升,指早晨的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
  • 比喻充满活力、生气勃勃的景象。
  • 出处:《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旭日始旦。”
  • 旭日初升造句

    当西部的帕米尔高原还是沉沉黑夜时,而东方早已是旭日初升的黎明。
    差不多是卯正的时候,旭日初升,天已经有些亮了,袭人站在院中指挥那些小丫头们熄灭了檐下的灯笼,绕过正房前的抱厦,由厅堂来到西屋的卧室中唤贾玮起床。
    八月十五日,旭日初升之时,艮山脚下那一片空旷的山谷中已是人头攒动,嘈杂之声不绝于耳,一眼望去有如那过江之鲫将整个山谷给塞得满满的。
    原来如此,迷仙指,迷魂夺魄!就像这旭日初升,光彩夺目,迷人心魄!旭日初升造句。
    最好不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幻想什么,而要在旭日初升的时候就投入工作。
    新预算案的标题是“秉要执本,常勤精进”,颜色是白色和黄色,代表着旭日初升。
    旭日初升,吹响嘹亮的晨号,吹来夏日的凉风,吹走所有的烦恼,吹出一天的美好,稍一份祝福,愿幸福天天把你缠绕!
    最好不要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去幻想什么,而要在旭日初升的时候即投入工作。
    听说你升职了,祝你好运升腾祥云罩,幸福升起欢乐绕,财气升级开口笑,职位提升士气高,旭日初升不停滞,步步高升向前跑!
    龟山岛绝崖峭壁,碧海蓝天。尤其是旭日初升时,光芒万丈,气象万千,是兰阳八景之首。
    于是,早上当我看着玫瑰色的晨光迎来旭日初升时,我就忘了整理床铺。
    小寒来临花落红,一场白雪傲东风,百花无心恋绿意,雪花烂漫披情浓,旭日初升看雾凇,梦里红尘盼日浓,甜甜祝福情谊绕,问候牵挂几多重。小寒时节,愿祝福温暖你心,幸福伴你每时每。

    汉字详情

    [xu]
    部首: 429
    笔画: 6
    五笔: VJ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KNA
    四角: 4601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日,九声。本义:太阳初出的样子) 同本义

    旭,日旦出貌。——《说文》

    旭日始旦。——《诗·邶风·匏有苦叶》

    方出旭旭。——《太玄·从》。注:“未明之间。”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晋· 陶潜《归园田居》

    (2) 又如:旭旭(日将出的样子)

    名词

    (1) 初出的太阳,晨曦 。如:旭光(朝阳之光);旭景(朝阳)

    (2) 光

    玄门一掩,寒灯无旭。——唐·佚名《处士张兴墓志铭》

    (3) 姓

    英文翻译

    rising sun; brilliance; radiant

    方言集汇

    ◎ 粤语:juk1
    ◎ 客家话:[梅县腔] hiuk7 [宝安腔] hiuk7 [客英字典] hiuk7 [陆丰腔] hiuk7 [客语拼音字汇] hiug5 [海陆丰腔] hiuk7 [台湾四县腔] hiu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許玉入聲開口三等xĭwokhyuk/xivk
    [ri]
    部首: 429
    笔画: 4
    五笔: JJJ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A
    四角: 601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2) 同本义

    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说文》

    离为日,为火。——《易·说卦》

    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周礼·大司徒》

    天无二日,太阳也。——《孟子》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3) 又如:日冠(太阳上方的光体);日昃(日斜,日过中午);日旸儿(太阳;日光);日月交食(对头;互相争斗);日头搁山(太阳落山);日头趖西(太阳偏西);日居月诸(日落月出,一天又一天)

    (4) 白天,白昼

    夏之日。——《诗·唐风·葛生》

    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世说新语·自新》

    (5) 又如:日昳(日已过午);日往月去(时间一天天过去);日里(白天);日里向(白天);日长神倦(夏季白天长,人易困倦);日旰(日暮。天色晚);日昼(白天);夜以继日

    (6) 时节;为特殊目的而定的日子

    天启壬戌秋日。——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交租日;星期一是洗衣日;你的结婚纪念日;三百万股日;太阴日;平太阳日;日南至(冬至日);日脚(〈方〉∶日子;时间);日时(一段时间);日分(日子;日期)

    (8) 一昼夜

    靡日不思。——《诗·邶风·泉水》

    日月星辰,太阳也。岁月日时,亦即曰日。——《书·洪范》

    教子数日。——《礼记·内则》

    (9) 又如:日力(一天的力气);日完(一天所做的事情);日度(一天一天地过去)

    (10) 时间,光阴

    (11) 又如:日子浅(时日短);日时(一段时间);旷日经年;日已昏黑;日不我与(时日不等人);日刻(时间)

    (12) 日本的简称 。如:中日文化交流

    副词

    (1) 每日,每天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日远日疏,日亲日近(常常接近自然亲热,反之就会疏远);日觐天颜(每天朝见皇帝);日见穷蹙(处境一天天艰难窘迫);日无暇晷(整天无空闲);日逐(每日;每天);日逐家(每日;一天天);日事钱(日工资);日辰(日子);日食钱(日事钱)

    (3) 他日,改天

    日与俱来,吾与若俱观之。——《列子·汤问》

    (4) 往日,从前

    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左传·文公十年》

    英文翻译

    sun; day; daytime

    方言集汇

    ◎ 粤语:jat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t7 [客英字典] ngit7 [台湾四县腔] ngit7 [客语拼音字汇] ngid5 [宝安腔] ngit7 [梅县腔] ngit8 [陆丰腔] gnit7 [东莞腔] ngit7 [沙头角腔] gn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人質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nʑĭĕtnjit/rit
    chū [chu]
    部首: 525
    笔画: 7
    五笔: PUV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LSH
    四角: 372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刀,从衣。合起来表示:用刀剪裁衣服是制衣服的起始。本义:起始,开端)

    (2) 同本义

    初,始也。裁者衣之始也。——《说文》

    初,舒也。——《广雅》。按,谓展帛以就裁。

    初吉终乱。——《易·既济》

    名曰初虑。——《易·书大传》

    我生之初。——《诗·王风·兔爰》

    初疾畏惊,见鬼之来。——《论衡·订鬼》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渊明《桃花源记》

    (3) 又如:初岁(年初);初枯(秋季里植物开始枯萎);初头(起初;开头);初化(变化之始);初末(始末)

    (4) 本原

    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唐· 韩愈《符读书城南》

    (5) 姓

    形容词

    (1) 表示次序居第一 。如: 初度(生日);初鼓(一更);初入芦苇(比喻初入仕途);初民(上古时代的百姓)

    (2) 本,本来的 。如: 初愿;初志;初心(本意,最初的心意)

    副词

    (1) 往昔;当初

    初,郑武公娶于 申。——《左传·隐公元年》

    初,鲁肃闻 刘表卒,言于 孙权。——《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2) 表示时间、频率,相当于“才”、“刚刚”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李渔《芙蕖》

    (3) 又如:初生(刚刚出生);初凉;初寒

    (4) 全;本来就

    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后汉书》

    前缀

    (1) 加在“一”至“十”的前面,表示农历一个月前十天的次序

    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三月初一;五月初五;七月初十

    英文翻译

    beginning, initial, primary

    方言集汇

    ◎ 粤语:co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u1 co1 [客英字典] cih1 co1 [陆丰腔] co1 [梅县腔] ze1 co1 [东莞腔] co1 [客语拼音字汇] ci1 co1 [宝安腔] co1 [沙头角腔] co1 [海陆丰腔] cu1 c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楚居平聲開口三等ʧʰĭochrio/chv
    shēng [sheng]
    部首: 103
    笔画: 4
    五笔: TA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HT
    四角: 244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本义:容器名。一斗的十分之一)

    (2) 容量单位

    升,十龠也。从斗,亦象形。——《说文》。按,十合也。

    两匊谓之升。——《小尔雅》

    蕃衍盈升。——《诗·唐风·椒聊》

    (3) 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公制一升为1000毫升,合一市升。今公制与市制相同。如:升斛(升与斛的合称);升合(一升一合。比喻数量很小);升勺(一升一勺之量,比喻数量很少);升合之利(微利)

    (4) 量酒的单位

    赐酒日二升,肉二斤。——《墨子》

    (5) 量器

    忽见石窠中有二卵大如升。——晋· 陶潜《搜神后记》

    (6) 古代布八十缕为升

    冠六升,外毕。——《仪礼》

    (7) 姓

    动词

    (1) 上升,升起

    昇,日上。本亦作升。——《广韵》

    升假借为“登”。字亦作昇,作陞。——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聚而上者谓之升。——《易·序卦》

    如日之升。——《诗·小雅·天保》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升驾(飞升;腾云驾雾);升坠罔知(不知己故者的结局如何);升降揖逊(礼仪制度);升冠升珠(脱下官帽和外衣);升举(修炼成仙,升上天堂);升仙(死亡);升龙(乘龙升天);回升(下降后又往上升)

    (3) 登,上

    陞,上也。——《广雅》

    升,元亨。——《易·升卦》。疏:“升者,登也。”

    道存升降。——《书·毕命》

    天险不可升也。——《易·习坎》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论语·先进》

    (4) 又如:升阶(拾级而上);升车(登车);升炕(上炕就坐);升殿(登入宫殿理事);升堂睹奥(比喻学有所成,并观察到深奥之处);升陟(升登,攀登);升济(升登,超度);升封(登泰山封禅);升屋(登上屋顶);升座(登上座位)

    (5) 提升

    名因文著,位以才升。——白居易《祭卢虔文》

    以此遂不得升进。——《后汉书·王符传》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旋升 宁夏道。——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升转(官职的提升与调动);升除(提升官职。除:拜官受职);升擢(提升);升补(官吏的升迁与补缺);升扬(提升,升迁);升进(晋升官位);升第(晋级或被录用);升秩(升官);升行(提高行辈)

    (7) 谷物登场,成熟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论语》

    (8) 进奉,进献

    是月也,农乃升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吕氏春秋》

    英文翻译

    arise, go up; hoist; advance

    方言集汇

    ◎ 粤语:sing1
    ◎ 客家话:[梅县腔] shin1 [海陆丰腔] shin1 [客英字典] shin1 [东莞腔] sin1 [客语拼音字汇] sin1 [宝安腔] sin1 [沙头角腔] sin1 [台湾四县腔] siin1 [陆丰腔] shin1
    ◎ 潮州话:sêng1 (se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六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識蒸平聲開口三等ɕĭəŋsjing/sj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