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东升

xù rì dōng shēng [ xu ri dong sheng]
繁体 旭日東升
注音 ㄒㄨˋ ㄖˋ ㄉㄨㄥ ㄕㄥ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旭日:初升的太阳。早上太阳刚从东方升起。形容充满活力、生气蓬勃的气象。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诗经 邶风 匏有苦叶》:“緇緇鸣雁,旭日始旦。”

成语辨析

升;不能写作“生”。

成语用法

旭日东升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引证解释

⒈ 犹旭日初升。参见“旭日初升”。

郭沫若《<柳亚子诗词选>序》:“‘北望桥陵佳气好’,是指当时在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领导下的新生力量正如旭日东升。”
碧野《闪光的浪花》:“春天里的一个早晨,我来到长江葛洲坝工地。旭日东升,万缕金光照耀着三峡口南津关抖荡的波涛。”

旭日东升的国语词典

清晨太阳刚从东方升起。常用以比喻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景象。如:「目前公司的经营已步入轨道,正如旭日东升,充满希望。」也作「旭日初升」。

旭日东升的网络释义

旭日东升 (汉语成语)

  • 旭日东升指的是:初升的太阳。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形容朝气蓬勃的景象。
  • 出自于《诗经》,有“缁缁鸣雁,旭日始旦“形容太阳的升起、也有”天下安澜,旭日东升“象征和平盛世等讲解。
  • 旭日东升的翻译

    日语: 朝日が東(ひがし)に昇(のぼ)る
    俄语: На востоке поднялось солнце.

    旭日东升造句

    正当旭日东升的时候,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他年方三十,正是旭日东升的时候,前途无量,但却骤然去世,使人不由得有人生朝露之感。
    当今高新技术如旭日东升,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了。
    每个人从青春红顏走到鸡皮鹤发的过程,恰似由旭日东升到日落黄昏。
    我们青少年犹如旭日东升,肩负着将来的伟大使命。
    不要在夕阳西下时幻想,要在旭日东升时努力。
    一夜之间,稻子好像换上了节日的盛装。旭日东升,亮的刺眼,黄的耀眼。
    人的一生,或多或少,总是难免有浮沉。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倒。
    每个人从青春红颜走到鸡皮鹤发的过程,恰似由旭日东升到日落黄昏。
    旭日东升,我站在神殿门前,体验到油然而生的敬畏之情。
    对旭日东升的描绘,来自于Nodjmet的纸莎草纸,约公元前1050年。
    福寿全归向阳门第旭日东升鸟鸣三春。
    旭日东升的时候和袁鹂卿话别,熊储离开袁家寨紧急南下。
    姹女玄水破豆兵,旭日东升吞金丹。
    旭日东升,破庙,断垣残壁,但仍可遮风避雨。
    当旭日东升,霞光万道的时候,我已成为了紫禁城的新主人。
    旭日东升时分,趁老夫不备,出掌将老夫打伤。
    金鸡三唱,东方既白,旭日东升,逐退群星。
    第五章权程突去世权梁寻短见旭日东升,又迎来了新的一天。
    南域之海,旭日东升,江潮连海,日共潮生。

    汉字详情

    [xu]
    部首: 429
    笔画: 6
    五笔: VJ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KNA
    四角: 4601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日,九声。本义:太阳初出的样子) 同本义

    旭,日旦出貌。——《说文》

    旭日始旦。——《诗·邶风·匏有苦叶》

    方出旭旭。——《太玄·从》。注:“未明之间。”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晋· 陶潜《归园田居》

    (2) 又如:旭旭(日将出的样子)

    名词

    (1) 初出的太阳,晨曦 。如:旭光(朝阳之光);旭景(朝阳)

    (2) 光

    玄门一掩,寒灯无旭。——唐·佚名《处士张兴墓志铭》

    (3) 姓

    英文翻译

    rising sun; brilliance; radiant

    方言集汇

    ◎ 粤语:juk1
    ◎ 客家话:[梅县腔] hiuk7 [宝安腔] hiuk7 [客英字典] hiuk7 [陆丰腔] hiuk7 [客语拼音字汇] hiug5 [海陆丰腔] hiuk7 [台湾四县腔] hiu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許玉入聲開口三等xĭwokhyuk/xivk
    [ri]
    部首: 429
    笔画: 4
    五笔: JJJ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A
    四角: 601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2) 同本义

    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说文》

    离为日,为火。——《易·说卦》

    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周礼·大司徒》

    天无二日,太阳也。——《孟子》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3) 又如:日冠(太阳上方的光体);日昃(日斜,日过中午);日旸儿(太阳;日光);日月交食(对头;互相争斗);日头搁山(太阳落山);日头趖西(太阳偏西);日居月诸(日落月出,一天又一天)

    (4) 白天,白昼

    夏之日。——《诗·唐风·葛生》

    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世说新语·自新》

    (5) 又如:日昳(日已过午);日往月去(时间一天天过去);日里(白天);日里向(白天);日长神倦(夏季白天长,人易困倦);日旰(日暮。天色晚);日昼(白天);夜以继日

    (6) 时节;为特殊目的而定的日子

    天启壬戌秋日。——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交租日;星期一是洗衣日;你的结婚纪念日;三百万股日;太阴日;平太阳日;日南至(冬至日);日脚(〈方〉∶日子;时间);日时(一段时间);日分(日子;日期)

    (8) 一昼夜

    靡日不思。——《诗·邶风·泉水》

    日月星辰,太阳也。岁月日时,亦即曰日。——《书·洪范》

    教子数日。——《礼记·内则》

    (9) 又如:日力(一天的力气);日完(一天所做的事情);日度(一天一天地过去)

    (10) 时间,光阴

    (11) 又如:日子浅(时日短);日时(一段时间);旷日经年;日已昏黑;日不我与(时日不等人);日刻(时间)

    (12) 日本的简称 。如:中日文化交流

    副词

    (1) 每日,每天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日远日疏,日亲日近(常常接近自然亲热,反之就会疏远);日觐天颜(每天朝见皇帝);日见穷蹙(处境一天天艰难窘迫);日无暇晷(整天无空闲);日逐(每日;每天);日逐家(每日;一天天);日事钱(日工资);日辰(日子);日食钱(日事钱)

    (3) 他日,改天

    日与俱来,吾与若俱观之。——《列子·汤问》

    (4) 往日,从前

    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左传·文公十年》

    英文翻译

    sun; day; daytime

    方言集汇

    ◎ 粤语:jat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t7 [客英字典] ngit7 [台湾四县腔] ngit7 [客语拼音字汇] ngid5 [宝安腔] ngit7 [梅县腔] ngit8 [陆丰腔] gnit7 [东莞腔] ngit7 [沙头角腔] gn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人質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nʑĭĕtnjit/rit
    dōng [dong]
    部首: 105
    笔画: 5
    五笔: AI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KD
    四角: 40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2) 同本义

    东,动也。——《说文》

    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白虎通·五行》

    东方木也。——《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

    东君,日也。——《广雅·释天》

    东邻。——《易·既济》。虞注:“震为东。”

    东方者,阳也。——《白虎通·情性》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又如:关东;旭日东升;东夏(指中国东部);东朝(东宫);东极(东方边远之处);东君(神话中与西王母相对的东王公);东坦(女婿);东裔(东方边远地方);东村女(即东施);东方作(日出);东记(古代传说中的日出处。亦泛指东方极远之地)

    (4) 特指东西向,与南北向相对 。如:东亩(使田垄东西向)

    (5) 东道主的略称。主人 。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所以主人称东。如:房东;股东;今天我们作东;东主(东家;店主;房东)

    (6) 春天 。如:东皇(指春种;司春之神);东君(春神);东作(春耕;指春季作物)

    (7) 指厕所 。即“东厕”。旧时厕所设于北房左侧,故称东厕。如:登东(上厕所);东净(厕所);东厮(厕所);东司(厕所)

    副词

    (1) 向东,东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又如:东流(东去的流水);东波(向东流逝之水);东徙(向东迁移)

    英文翻译

    east, eastern, eastward

    方言集汇

    ◎ 粤语:dung1
    ◎ 潮州话:dang1(tang) dong1(tong)

    宋本广韵

    shēng [sheng]
    部首: 103
    笔画: 4
    五笔: TA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HT
    四角: 244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本义:容器名。一斗的十分之一)

    (2) 容量单位

    升,十龠也。从斗,亦象形。——《说文》。按,十合也。

    两匊谓之升。——《小尔雅》

    蕃衍盈升。——《诗·唐风·椒聊》

    (3) 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公制一升为1000毫升,合一市升。今公制与市制相同。如:升斛(升与斛的合称);升合(一升一合。比喻数量很小);升勺(一升一勺之量,比喻数量很少);升合之利(微利)

    (4) 量酒的单位

    赐酒日二升,肉二斤。——《墨子》

    (5) 量器

    忽见石窠中有二卵大如升。——晋· 陶潜《搜神后记》

    (6) 古代布八十缕为升

    冠六升,外毕。——《仪礼》

    (7) 姓

    动词

    (1) 上升,升起

    昇,日上。本亦作升。——《广韵》

    升假借为“登”。字亦作昇,作陞。——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聚而上者谓之升。——《易·序卦》

    如日之升。——《诗·小雅·天保》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升驾(飞升;腾云驾雾);升坠罔知(不知己故者的结局如何);升降揖逊(礼仪制度);升冠升珠(脱下官帽和外衣);升举(修炼成仙,升上天堂);升仙(死亡);升龙(乘龙升天);回升(下降后又往上升)

    (3) 登,上

    陞,上也。——《广雅》

    升,元亨。——《易·升卦》。疏:“升者,登也。”

    道存升降。——《书·毕命》

    天险不可升也。——《易·习坎》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论语·先进》

    (4) 又如:升阶(拾级而上);升车(登车);升炕(上炕就坐);升殿(登入宫殿理事);升堂睹奥(比喻学有所成,并观察到深奥之处);升陟(升登,攀登);升济(升登,超度);升封(登泰山封禅);升屋(登上屋顶);升座(登上座位)

    (5) 提升

    名因文著,位以才升。——白居易《祭卢虔文》

    以此遂不得升进。——《后汉书·王符传》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旋升 宁夏道。——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升转(官职的提升与调动);升除(提升官职。除:拜官受职);升擢(提升);升补(官吏的升迁与补缺);升扬(提升,升迁);升进(晋升官位);升第(晋级或被录用);升秩(升官);升行(提高行辈)

    (7) 谷物登场,成熟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论语》

    (8) 进奉,进献

    是月也,农乃升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吕氏春秋》

    英文翻译

    arise, go up; hoist; advance

    方言集汇

    ◎ 粤语:sing1
    ◎ 客家话:[梅县腔] shin1 [海陆丰腔] shin1 [客英字典] shin1 [东莞腔] sin1 [客语拼音字汇] sin1 [宝安腔] sin1 [沙头角腔] sin1 [台湾四县腔] siin1 [陆丰腔] shin1
    ◎ 潮州话:sêng1 (se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六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識蒸平聲開口三等ɕĭəŋsjing/sj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