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须

wú xū [ wu xu]
繁体 無須
注音 ㄨˊ ㄒㄨ
词性 副词

词语释义

无须,无须乎 wúxū,wúxūhu

(1) 不必;用不着

我全知道了,你无须说了
need not;not have to

词语解释

  1. 不用;不必。

    《南史·何承天传》:“ 承天 性褊促…… 文帝 知之,应遣先戒曰:‘善候 何 颜色,如其不悦,无须多陈。’” 唐 韩愈 《射训狐》诗:“安然大唤谁畏忌,造作百怪非无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其人曰:‘此无须踟蹰。某不过欲抽小数于内兄,于将军錙銖无所望。’” 老舍 《骆驼祥子》一:“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拴车的人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

  2. 没有胡须。古多指代宦官。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绍 ﹞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鬚而误死者。” 宋 王禹偁 《五哀诗·故国子博郭公忠恕》:“放口忤无鬚,何门求造膝?”

引证解释

⒈ 不用;不必。

《南史·何承天传》:“承天性褊促…… 文帝知之,应遣先戒曰:‘善候何颜色,如其不悦,无须多陈。’”
唐韩愈《射训狐》诗:“安然大唤谁畏忌,造作百怪非无须。”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局诈》:“其人曰:‘此无须踟蹰。某不过欲抽小数于内兄,于将军錙銖无所望。’”
老舍《骆驼祥子》一:“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拴车的人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
没有胡须。古多指代宦官。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绍﹞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鬚而误死者。”
宋王禹偁《五哀诗·故国子博郭公忠恕》:“放口忤无鬚,何门求造膝?”

无须的国语词典

不必、不用。《南史.卷三三.何承天传》:「善候何颜色,如其不悦,无须多陈。」《聊斋志异.卷八.局诈》:「其人曰:『此无须踟蹰。某不过欲抽小数于内兄,于将军锱铢无所望。』」也作「无须乎」。

无须的网络释义

无须

  • 无须(wú xū),出自《南史·何承天传》,意思是不必须
  • 无须造句

    有时解释是不必要的敌人不信你的解释,朋友无须你的解释。
    真心认同"意味着无须修饰,无须改变,无须迎合谁的口味,尤其是你自己的口味,你所欣赏的就是此刻的你。
    做一件事,如同爱一个人,开始决心是最难的。譬如,开始旅行。譬如,开始告别。对一个城市的钟情,亦如对一个人的痴心,无须理由,只有甘愿。
    谷雨后又惊蛰将年月随意过,都落座任它演义春秋编排些离合,信口说闲听着偶错漏因与果,不说破本也无须太执着。
    有无数的人没有意味到自己的年轻,没有赋予年轻任何宝贵的意义。所以,我一向觉得年轻无须与身外之人相比。我要比的年轻,只是自己,在每度过一天的时候,我的收获都应当比昨天成熟而不是衰老。
    人之所以伤心,是因为看得不够远。未来没有来临之前,怎么知道现在所谓的困境,不是一件好事呢。人要向前看,向前看。尤其是感情,根本是无须去纠结其中的对错,因为是没有对错的。
    我们的往昔,我记得,我不说,你们无须知道。我今后的思念,我独自消受,我也不说,你也不必知晓。
    当你遇到一件事情“忍无可忍”的时候,有两种态度可以选择。第一种是“忍无可忍,无须再忍。”第二种是“忍无可忍,重新再忍”。
    本函为电脑编印文件,无须签署。
    对于芸芸众生而言,活着就好,认真吃饭,认真工作,认真处世即可,实在无须为“意义”和”人生“费劲!
    问候不论距离远近,有意就好。牵挂无须时间长短,有心就好。书信不管忙碌与闲,有情就好。祝福朋友:祥瑞绕身,前途无量,财源广进。友谊之路,长长久久。夏日快乐!
    我爱你,我却总是沉默,我不会让任何人伤害你,即使我从未开言,这是我的许诺,寂静无声,你无须知晓,它只在我心。
    这一点无须胪陈,这就是所有要说的。
    上帝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拟订了一个伟大的计划,而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去完成这个伟大的计划,这股力量就蕴藏在我们的身体之中,蕴藏在我们的才能、勇气、坚韧、决心和品格当中。我们无须到外界去寻找力量,请记住,当你抬头仰望天空中的星星时,绝不要忘记在屋子里燃烧的蜡烛。
    结婚无须太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资本了。
    刨除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纱疵、捻接质量能满足成纱质量要求等因素外,自动络筒机无须依赖高技术和经验丰富的操作工。
    心中没有遗憾,因为友谊不受地域拘限;不愿表达伤感,虽然离别就在眼前;无须描述分散,毕竟相见并不遥远。
    尽管如此,你也无须作不必要的延迟,超标准的服务、在到达目的地之前有过多的中转路线。
    单无助,连一个人看出戏都即时想起孤身只影,而无法从孤单寂寞中发掘出孤独的好处,包括自由,自在,难得一个人可以独自思考,无须任何人交待情绪的享受,就是没有破除世俗觉得一个人在餐馆吃饭很尴尬的魔障。
    错过的人与事,不必频频回首;结痂的疤痕,无须反复触摸。

    汉字详情

    wú,mó [wu,mo]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FQV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KU
    四角: 104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 同本义

    (3)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动词

    (1)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无不惊为生人。

    (2) 又如:无颜落色(面色发白,没有颜色);无头面(没有头绪);无是处(毫无办法;没有一点儿好处);无纤掐(没有一点);无气歇(没歇一口气,没有停息);无回豁(没有反应);没干净(不罢休,没完没了);无存济(无办法,难以应付);无笆壁(无依靠;无办法);无路求生;无干(没关系;不相干);无方(无常;没有固定的行止、住处等);无虞(无误)

    副词

    (1) 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不若无闻。——《吕氏春秋·慎行论》

    可以无悔矣。——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无偏无党(公正而不偏袒);无何(不久);无过(不过;无非;不外);无厌(不满足)

    (3) 通“毋”,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书·洪范》

    无对靡于尔邦。——《诗·周颂·烈文》

    唯吾子戎车是利,无愿士宜。——《左传·成公二年》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无望其速成。——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怪乎其私之。——清· 黄宗羲《原君》

    无生帝王家。

    (4) 又如:无休外(不要见外);无失其时;无落(别误;不要落空);无得(不得;不能);无论(不要说)

    (5) 未,不曾,没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沈括《梦溪笔谈》

    (6) 不必,不值得

    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方荀《狱中杂记》

    (7) 另见 (南无)

    代词

    (1) 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汉书·高帝纪》

    城牢粮足,不可忧也。——《资治通鉴》

    (2) 又如:无移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一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明夜(不分白天黑夜);无定着(没有固定的地方);无倒断(没完没了);无碑记(无数;不可计数);无般(样样,处处)


    (1) 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无少长皆斩之。——《汉书·高后纪》

    无贵无贱。——唐· 韩愈《师说》

    无长无少。

    (2) 又如: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事无巨细,他都认真去干;无上无下


    (1) 用在句首,无义

    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墨子》

    (2)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negative, no, not; KangXi radical 7

    方言集汇

    ◎ 粤语:mou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mau2 mo2 vu2 [台湾四县腔] mo2 wu2 [梅县腔] wu2 [海陆丰腔] mo2 wu2 [宝安腔] wu2
    ◎ 潮州话:bh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武夫平聲合口三等myo/miumĭu
    [xu]
    部首: 616
    笔画: 9
    五笔: EDM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HHMBO
    四角: 212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本字作“须”。后来写成有鬚,现在又简化为“须”。象形。从页,从彡,页( xié),头,彡( shān),表毛饰。指人面上的毛。本义:胡须)

    (2) 同本义

    须,面毛也。——《说文》

    须,谓颐下之毛。——《礼记·礼运》引《说文》

    有君子白皙鬒须眉。——《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大夫以鱼须文竹。——《礼记·玉藻》

    美须髯。——《汉书·高帝纪》

    下担捋髭须。——《乐府诗集·木兰诗》

    须发尽白。——《汉书·李广苏建传》

    (3) 又如:须眉浊物(指趋炎附势,丧失气节的男人);虬须(卷曲的胡子);银须;黄须;长须;软须;须麋(须眉)

    (4) 野兽的鬚。泛指动、植物身上像须的东西

    敢捋虎须。——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若得其兽,则献其皮革齿须备。(备:爪)——《周礼·冥氏》

    撩拨虫须。——《聊斋志异·促织》

    张毛伸须。

    (5) 又如:鲇鱼须;触须;花须;须萼(花须和花萼);须枝;须蕊(花蕊)

    (6) 流苏

    帛绳缠须。——《晋书·陆云传》

    (7) 又如:须头(流苏)

    名词

    (1) 片刻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2) 又如:须时(片刻)

    (3) 姓

    动词

    (1) 等待

    吴起须故人而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可须夜鼓声而发。——《后汉书·班超梁慬列传》

    (2) 又如:须友(待友);须待(期待);须参(等着见皇帝);须奏(等候上奏)

    (3) 停留

    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书·五子之歌序》

    (4) 又如:须留(停留)

    (5) 通“需”。需要

    不须复烦大将。——《汉书·冯奉世传》

    细雨不须归。——唐· 王之涣《凉州词》

    何须怨杨柳。——唐· 张志和《渔歌子》

    工又须问。——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须行即骑。——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 又如:须次(官吏依次候补官缺。同“需次”)

    (7) 助动词。必要,应当

    男大须婚,女大须嫁,古今常理。——《三国演义》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须取无茎叶。——宋· 沈括《梦溪笔谈》

    须阎君来。——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仆须急归营。——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8) 又如:须用(必须);须至(必定。宋以后常作为公文及执照结句用语。有必须办到的意思);须是(必须是,一定是);须得(必得)须合(应当);须当(应当);须不如(该不是)

    副词

    (1) 终于

    但愿得双亲康健,须有日,拜堂前。——《琵琶记》

    (2) 本是;本来

    他须没个亲人,料没甚大官司。——《三刻拍案惊奇》

    (3) 又如:须是(本是,正是)

    (4) 必然

    杀了刘备,我女便是望门寡,明日再怎的说亲?须误了我女儿一世!——《三国演义》

    (1) 相当于“却”

    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水浒传》

    (2) 虽然

    五月峨眉须近火,木皮领里只如冬。——曹松《送僧人入蜀过夏》

    英文翻译

    must, have to, necessary

    方言集汇

    ◎ 粤语:seoi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