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无聊
(1) 因精神空虚而烦闷
(2) 言行等庸俗或没有意义而使人生厌
(3) 生活穷困,无所依赖
词语解释
犹无可奈何。
《史记·吴王濞列传》:“王实不病, 汉 繫治使者数辈,以故遂称病……今王始诈病,及觉,见责急,愈益闭,恐上诛之,计乃无聊。” 宋 苏轼 《汉高帝论》:“ 吕后 虽悍,亦不忍夺之其子以与姪。 惠帝 既死,而 吕后 始有邪谋,此出於无聊耳。”《金史·完颜素兰传》:“ 高琪 本无勋劳,亦无公望,向以畏死故擅诛 明沙虎 ,盖出无聊耳。” 明 张居正 《看详户部进呈揭帖疏》:“而民穷势蹙,计乃无聊。” 清 顾炎武 《答李子德书》:“若果有此举,老弟宜力为我设沮止之策,并驰书见示,勿使一时仓卒,而计出於无聊也。”
贫穷无依。
汉 刘向 《列女传·齐东郭姜》:“争邑相杀,父母无聊。”《晋书·石勒载记下》:“自是 刘 石 祸结,兵戈日交, 河东 弘农 间百姓无聊矣。”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三:“胥无所归,贫索无聊,悔吾而卒。”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夫面前无饭锅而觉得无聊,觉得苦痛,人之常情也。”
郁闷;精神空虚。
汉 王逸 《九思·逢尤》:“心烦憒兮意无聊。” 唐 牟融 《客中作》诗:“几度无聊倍惆悵,临风搔首独兴哀。”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 张无垢 亦有《论语絶句》百篇……《颜子簞瓢》曰:‘贫即无聊富即骄, 回 心独尔乐簞瓢。’” 明 刘兑 《娇红记》:“家居无聊,偶思佳丽夜别之言。”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七:“最近在家里闲得无聊,弄了两盆来白相。”
没有作用;没有意义而令人生厌。
唐 杜牧 《寄浙东韩乂评事》诗:“无穷尘土无聊事,不得清言解不休。”《新唐书·韦伦传》:“ 伦 请準直募匠,代无聊之人,繇是役用减鼓铸多矣。”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一:“此则无聊之语,聊以解嘲。” 张天翼 《包氏父子》四:“这些话真无聊。”
引证解释
⒈ 犹无可奈何。
引《史记·吴王濞列传》:“王实不病, 汉繫治使者数辈,以故遂称病……今王始诈病,及觉,见责急,愈益闭,恐上诛之,计乃无聊。”
宋苏轼《汉高帝论》:“吕后虽悍,亦不忍夺之其子以与姪。 惠帝既死,而吕后始有邪谋,此出於无聊耳。”
《金史·完颜素兰传》:“高琪本无勋劳,亦无公望,向以畏死故擅诛明沙虎,盖出无聊耳。”
明张居正《看详户部进呈揭帖疏》:“而民穷势蹙,计乃无聊。”
清顾炎武《答李子德书》:“若果有此举,老弟宜力为我设沮止之策,并驰书见示,勿使一时仓卒,而计出於无聊也。”
⒉ 贫穷无依。
引汉刘向《列女传·齐东郭姜》:“争邑相杀,父母无聊。”
《晋书·石勒载记下》:“自是刘石祸结,兵戈日交, 河东弘农间百姓无聊矣。”
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三:“胥无所归,贫索无聊,悔吾而卒。”
鲁迅《三闲集·在钟楼上》:“夫面前无饭锅而觉得无聊,觉得苦痛,人之常情也。”
⒊ 郁闷;精神空虚。
引汉王逸《九思·逢尤》:“心烦憒兮意无聊。”
唐牟融《客中作》诗:“几度无聊倍惆悵,临风搔首独兴哀。”
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二:“张无垢亦有《论语絶句》百篇……《颜子簞瓢》曰:‘贫即无聊富即骄, 回心独尔乐簞瓢。’”
明刘兑《娇红记》:“家居无聊,偶思佳丽夜别之言。”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七:“最近在家里闲得无聊,弄了两盆来白相。”
⒋ 没有作用;没有意义而令人生厌。
引唐杜牧《寄浙东韩乂评事》诗:“无穷尘土无聊事,不得清言解不休。”
《新唐书·韦伦传》:“伦请準直募匠,代无聊之人,繇是役用减鼓铸多矣。”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一:“此则无聊之语,聊以解嘲。”
张天翼《包氏父子》四:“这些话真无聊。”
无聊的国语词典
精神空虚、愁闷。
如:「不要老做捉弄别人的无聊事。」
无聊的网络释义
无聊 (人类的一种精神状态)
无聊 (汉语词汇)
无聊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wú
名词
(1)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 同本义
(3)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动词
(1)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无不惊为生人。
(2) 又如:无颜落色(面色发白,没有颜色);无头面(没有头绪);无是处(毫无办法;没有一点儿好处);无纤掐(没有一点);无气歇(没歇一口气,没有停息);无回豁(没有反应);没干净(不罢休,没完没了);无存济(无办法,难以应付);无笆壁(无依靠;无办法);无路求生;无干(没关系;不相干);无方(无常;没有固定的行止、住处等);无虞(无误)
副词
(1) 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不若无闻。——《吕氏春秋·慎行论》
可以无悔矣。——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无偏无党(公正而不偏袒);无何(不久);无过(不过;无非;不外);无厌(不满足)
(3) 通“毋”,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书·洪范》
无对靡于尔邦。——《诗·周颂·烈文》
唯吾子戎车是利,无愿士宜。——《左传·成公二年》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无望其速成。——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怪乎其私之。——清· 黄宗羲《原君》
无生帝王家。
(4) 又如:无休外(不要见外);无失其时;无落(别误;不要落空);无得(不得;不能);无论(不要说)
(5) 未,不曾,没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沈括《梦溪笔谈》
(6) 不必,不值得
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方荀《狱中杂记》
(7) 另见
(南无)代词
(1) 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汉书·高帝纪》
城牢粮足,不可忧也。——《资治通鉴》
(2) 又如:无移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一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明夜(不分白天黑夜);无定着(没有固定的地方);无倒断(没完没了);无碑记(无数;不可计数);无般(样样,处处)
(1) 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无少长皆斩之。——《汉书·高后纪》
无贵无贱。——唐· 韩愈《师说》
无长无少。
(2) 又如: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事无巨细,他都认真去干;无上无下
(1) 用在句首,无义
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墨子》
(2)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mó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mau2 mo2 vu2 [台湾四县腔] mo2 wu2 [梅县腔] wu2 [海陆丰腔] mo2 wu2 [宝安腔] wu2
◎ 潮州话:bho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無 | 武夫 | 明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myo/miu | mĭ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耳,卯(
)声。本义:耳鸣)(2) 同本义
聊,耳鸣也。——《说文》
横舟航而济湘兮,耳聊啾而戃慌。—— 刘向《九叹》
(3) 又如:聊啾(耳鸣)
(4) 依赖,凭藉
百姓不聊生。——《战国策·秦策》
衣与缪与不女聊。——《荀子·子道》
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战国策·秦策》
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穷饿无聊。——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不复聊赖——《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聊生;聊赖
(6) ∶闲谈 。如:晚饭后咱们聊聊
副词
(1) 略微,略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陶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2) 又如:聊陈愚见;聊胜一筹(略微高出一点);聊胜于无(比没有稍好一些);聊聊(稀少)
(3) 姑且,暂且
聊与之谋。——《诗·邶风·泉水》
聊资一欢。——清· 袁枚《祭妹文》
聊相为言之。——唐· 韩愈《朱文公较昌黎先生集》
聊举数人以训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如:聊当(权当;犹如);聊复(暂且);聊报涓埃(姑且略微报答)
形容词
(1) 惊恐,恐惧的样子
聊兮栗兮。——枚乘《七发》
(2) 又如:聊栗(恐惧的样子)
(3) 精,深 。如:聊虑(精心考虑,深思)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iau2 [梅县腔] liau2 [海陆丰腔] liau2 [客英字典] liau2 [东莞腔] liau2 [宝安腔] liau2 [客语拼音字汇] lia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聊 | 落蕭 | 來 | 蕭 | 平聲 | 蕭 | 開口四等 | 蕭 | 效 | leu | lie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