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端

wú duān [ wu duan]
繁体 無端
注音 ㄨˊ ㄉㄨㄢ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无端 wúduān

(1) 没来由;没道理

无端滋事
unprovoked;for no reason at all

(2) 品性不端正

无端贱婢
evil

(3) 没有尽头

endless

词语解释

  1. 没有起点;没有终点。

    《管子·幼官》:“始乎无端,卒乎无穷;始乎无端,道也,卒乎无穷,德也。”《汉书·律历志上》:“圜而环之,令之肉倍好者,周旋无端,终而復始,无穷已也。” 唐 王昌龄 《大梁途中作》诗:“怏怏步长道,客行渺无端。” 清 黄宗羲 《与友人论学书》:“时而为和,谓之春;和升而温,谓之夏;温降而凉,谓之秋;凉升而寒,谓之冬;寒降而復为和。循环无端,所谓生生之为易也。”

  2. 没有界线;没有头绪。

    《淮南子·俶真训》:“狡猾钝惛,是非无端,孰知其所萌。”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错综六情,而处无端之善否。” 晋 孙绰 《喻道论》:“六合遐邈,庶类殷充,千变万化,浑然无端。” 清 王晫 《<快说续记>序》:“广引博喻,错杂无端。”

  3. 谓无由产生。

    《商君书·修权》:“下信其刑,则奸无端矣。” 高亨 注:“端借为‘耑’……草木初生为耑,无耑,言无由萌生。”

  4. 引申指无因由,无缘无故。

    《楚辞·九辩》:“蹇充倔而无端兮,泊莽莽而无垠。” 王逸 注:“媒理断絶,无因缘也。” 晋 陆机 《君子行》诗:“福钟恆有兆,祸集非无端。” 唐 唐彦谦 《柳》诗:“ 楚王 江畔无端种,饿损宫娥学不成。” 茅盾 《子夜》十:“﹝ 李玉亭 ﹞被人家无端疑忌,他想来又是害怕,又是不平。”

  5. 指莫须有的罪名。

    《后汉书·徐璆传》:“ 张忠 怨 璆 ,与诸阉官构造无端, 璆 遂以罪徵。”《后汉书·李固传》:“ 李 杜 二公为大臣,不能安上纳忠,而兴造无端。”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嫌疑象类,似是而非,因机会以坐无端,借素信以设巧言。”一本作“以生无端”。《宋书·徐羡之传》:“ 羡之 等暴蔑求专,忌贤畏逼,造构贝锦,成此无端。”

  6. 谓无故肆虐为害。

    唐 陆龟蒙 《自遣诗》之十二:“雪侵春事太无端,舞急微还近腊寒。” 宋 杨万里 《负丞零陵万感骤集》诗:“吾母病肺生怯寒,晚风鸣屋正无端。”《前汉书平话》卷上:“ 周勃 向军阵前便駡:‘反贼怎敢无端! 汉王 有甚亏你,教你前退番军,却向此处造反!吾特来伐罪。’” 清 徐灿 《永遇乐·病中》词:“怨东风一夜无端,狼籍几番红雨。”

  7. 无心;无意。

    唐 韩愈 《感春》诗之四:“今者无端读书史,智慧只是劳精神。” 宋 欧阳修 《玉楼春》词:“游丝有意苦相縈,垂柳无端争赠别。”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四○:“濯罢鮫綃镜槛凉,无端重试午时妆。”

  8. 无奈。表示事与愿违,或没有办法。

    唐 杨巨源 《大堤曲》:“无端嫁与五陵少,离别烟波伤玉颜。” 宋 柳永 《尾犯》词:“秋渐老,蛩声正苦;夜将阑,灯花旋落。最无端处,总把良宵,祗恁孤眠却。”

  9. 犹无知。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八:“我年少无端,致其父子死生永隔。”

  10. 10.为詈词。犹无赖。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三折:“你这箇无端的贼吏奸猾,将老夫一谜里欺压。”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我不合打那无端的逆贼。” 明 叶宪祖 《素梅玉蟾》第二折:“剗地喧呼,无端狂少打散我一塲惊搅。”《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龙王大駡曰:‘无端匹夫,当日在 玉帝 面前当殿辱吾,好生献出寳珠,万事皆休,如若不然,立刻一命难逃。’”

引证解释

⒈ 没有起点;没有终点。

《管子·幼官》:“始乎无端,卒乎无穷;始乎无端,道也,卒乎无穷,德也。”
《汉书·律历志上》:“圜而环之,令之肉倍好者,周旋无端,终而復始,无穷已也。”
唐王昌龄《大梁途中作》诗:“怏怏步长道,客行渺无端。”
清黄宗羲《与友人论学书》:“时而为和,谓之春;和升而温,谓之夏;温降而凉,谓之秋;凉升而寒,谓之冬;寒降而復为和。循环无端,所谓生生之为易也。”

⒉ 没有界线;没有头绪。

《淮南子·俶真训》:“狡猾钝惛,是非无端,孰知其所萌。”
晋葛洪《抱朴子·对俗》:“错综六情,而处无端之善否。”
晋孙绰《喻道论》:“六合遐邈,庶类殷充,千变万化,浑然无端。”
清王晫《<快说续记>序》:“广引博喻,错杂无端。”

⒊ 谓无由产生。

《商君书·修权》:“下信其刑,则奸无端矣。”
高亨注:“端借为‘耑’……草木初生为耑,无耑,言无由萌生。”

⒋ 引申指无因由,无缘无故。

《楚辞·九辩》:“蹇充倔而无端兮,泊莽莽而无垠。”
王逸注:“媒理断絶,无因缘也。”
晋陆机《君子行》诗:“福钟恆有兆,祸集非无端。”
唐唐彦谦《柳》诗:“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宫娥学不成。”
茅盾《子夜》十:“﹝李玉亭﹞被人家无端疑忌,他想来又是害怕,又是不平。”

⒌ 指莫须有的罪名。

《后汉书·徐璆传》:“张忠怨璆,与诸阉官构造无端, 璆遂以罪徵。”
《后汉书·李固传》:“李杜二公为大臣,不能安上纳忠,而兴造无端。”
晋葛洪《抱朴子·崇教》:“嫌疑象类,似是而非,因机会以坐无端,借素信以设巧言。”
一本作“以生无端”。 《宋书·徐羡之传》:“羡之等暴蔑求专,忌贤畏逼,造构贝锦,成此无端。”

⒍ 谓无故肆虐为害。

唐陆龟蒙《自遣诗》之十二:“雪侵春事太无端,舞急微还近腊寒。”
宋杨万里《负丞零陵万感骤集》诗:“吾母病肺生怯寒,晚风鸣屋正无端。”
《前汉书平话》卷上:“周勃向军阵前便駡:‘反贼怎敢无端! 汉王有甚亏你,教你前退番军,却向此处造反!吾特来伐罪。’”
清徐灿《永遇乐·病中》词:“怨东风一夜无端,狼籍几番红雨。”

⒎ 无心;无意。

唐韩愈《感春》诗之四:“今者无端读书史,智慧只是劳精神。”
宋欧阳修《玉楼春》词:“游丝有意苦相縈,垂柳无端争赠别。”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四〇:“濯罢鮫綃镜槛凉,无端重试午时妆。”

⒏ 无奈。表示事与愿违,或没有办法。

唐杨巨源《大堤曲》:“无端嫁与五陵少,离别烟波伤玉颜。”
宋柳永《尾犯》词:“秋渐老,蛩声正苦;夜将阑,灯花旋落。最无端处,总把良宵,祗恁孤眠却。”

⒐ 犹无知。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八:“我年少无端,致其父子死生永隔。”

⒑ 为詈词。犹无赖。

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你这箇无端的贼吏奸猾,将老夫一谜里欺压。”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三折:“我不合打那无端的逆贼。”
明叶宪祖《素梅玉蟾》第二折:“剗地喧呼,无端狂少打散我一塲惊搅。”
《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龙王大駡曰:‘无端匹夫,当日在玉帝面前当殿辱吾,好生献出寳珠,万事皆休,如若不然,立刻一命难逃。’”

无端的国语词典

没有起点和终点。

无端的网络释义

无端

  • 无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 wú duān,指的是无缘无故地;没有由来;没有尽头。见清 王晫 《<快说续记>序》:“广引博喻,错杂无端。”
  • 无端造句

    这好端端的花儿被人无端摧毁了。
    有时候,是我们自己将自己囚禁,放不下身外千般烦忧,放不下心头万般纠结,结果,在无端中迷失了自我。
    邻里之间要相互信任,不要无端猜忌,疑神疑鬼。
    所以,梦里飘来一片红叶,不要惊诧于它的无端,或许它是你一段尘缘的珍藏。
    不知为什么,看着那杯还冒着热气的茶,我心中无端地涌起一股暖流。
    这些人很不讲理,经常无端生事,闹得四邻不安。
    无端的造谣诬陷,气得他七窍生烟,暴跳如雷。
    每个人生存生活环境不同,背景也不尽相似。但无论如何,驻足回望自己走过的心历路程,始终是个正直良善的人,不因迷失自己的灵魂而愧疚,始终是个热爱生活,尊重生命,坚守并执着于自己信念的人,不因无端地挥霍浪费掉属于自己生命的时间而遗憾。虽没取得骄人可喜的成绩,但也无庸庸碌碌活一生,如此足矣。
    面对敌人的无端挑衅,我军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自卫还击。
    忧郁的人经常无端心情低落,很想离开集体一个人去彷徨。有些人似乎更愿意去沉浸在这这感受中,去体会那种心里低落。
    面对学生家长的无端指责,张老师心平气和地加以解释。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
    坐来一望无端倪,红花绿柳莺乱啼。
    一江秋水浸寒空,渔笛无端弄晚风。万里波心谁折得,夕阳影里碎残红。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边月无端照别离,故园何处寄相思。西风不解征人语,一夕萧萧满大旗。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

    汉字详情

    wú,mó [wu,mo]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FQV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KU
    四角: 104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 同本义

    (3)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动词

    (1)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无不惊为生人。

    (2) 又如:无颜落色(面色发白,没有颜色);无头面(没有头绪);无是处(毫无办法;没有一点儿好处);无纤掐(没有一点);无气歇(没歇一口气,没有停息);无回豁(没有反应);没干净(不罢休,没完没了);无存济(无办法,难以应付);无笆壁(无依靠;无办法);无路求生;无干(没关系;不相干);无方(无常;没有固定的行止、住处等);无虞(无误)

    副词

    (1) 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不若无闻。——《吕氏春秋·慎行论》

    可以无悔矣。——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无偏无党(公正而不偏袒);无何(不久);无过(不过;无非;不外);无厌(不满足)

    (3) 通“毋”,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书·洪范》

    无对靡于尔邦。——《诗·周颂·烈文》

    唯吾子戎车是利,无愿士宜。——《左传·成公二年》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无望其速成。——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怪乎其私之。——清· 黄宗羲《原君》

    无生帝王家。

    (4) 又如:无休外(不要见外);无失其时;无落(别误;不要落空);无得(不得;不能);无论(不要说)

    (5) 未,不曾,没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沈括《梦溪笔谈》

    (6) 不必,不值得

    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方荀《狱中杂记》

    (7) 另见 (南无)

    代词

    (1) 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汉书·高帝纪》

    城牢粮足,不可忧也。——《资治通鉴》

    (2) 又如:无移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一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明夜(不分白天黑夜);无定着(没有固定的地方);无倒断(没完没了);无碑记(无数;不可计数);无般(样样,处处)


    (1) 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无少长皆斩之。——《汉书·高后纪》

    无贵无贱。——唐· 韩愈《师说》

    无长无少。

    (2) 又如: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事无巨细,他都认真去干;无上无下


    (1) 用在句首,无义

    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墨子》

    (2)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negative, no, not; KangXi radical 7

    方言集汇

    ◎ 粤语:mou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mau2 mo2 vu2 [台湾四县腔] mo2 wu2 [梅县腔] wu2 [海陆丰腔] mo2 wu2 [宝安腔] wu2
    ◎ 潮州话:bh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武夫平聲合口三等myo/miumĭu
    duān [duan]
    部首: 507
    笔画: 14
    五笔: UMD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TUMB
    四角: 021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立,耑( duān)声。本义:站得直)

    (2) 同本义

    端,直也。——《说文》。按:“立容直也。”

    端,正也。——《广雅·释诂一》

    以端其位。——《礼记·祭义》

    端行颐霤如矢。——《礼记·王藻》

    振书端书于君前。——《礼记·曲礼》

    (3) 又如:端行(端正身躯而快步行走);端拱(端正身子拱手);端伟(笔直壮大);端端(端正;不倾斜);端身(摆正身体)

    (4) 端正。引申为正直

    水至平,端不倾。——《荀子·成相》

    选天下之端士。——汉· 贾谊《治安策》

    (5) 又如:不端(不正派);好端端的(好好儿的);端一(端庄娴静);端士(端人;正直的人);正派;端楷(字写得工整);端悫(端正笃实。悫:诚笃)

    名词

    (1) 事物的一头或一方面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东坡右手执卷端。—— 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两端,末端;笔端;尖端;大端(重要方面);极端;顶端;扁担的两端

    (3) 首;顶端

    常视松端日,每稽潭上烟。——宋· 梅尧臣《昭亭别施度支》

    (4) 开头 。如:发端;开端

    (5) 征兆 。如:端兆(端倪;迹象)

    (6) 头绪

    多端寡要(要领),好谋无决。——《三国志·郭嘉传》

    (7) 又如:端序(头绪;条理)

    (8) 边际 。如:端涯(边际)

    (9) 思绪;心绪 。如:端忧(闲愁;深忧)

    (10) 事由;原委

    祸集非无端。——西晋· 陆机《君子行》

    (11) 又如:端原(原委;根由);端本澄源(犹言正本清源);争端;衅端

    (12) 借口 。为了掩盖真正意图或情况而声称的目的、动机或装出来的外表。如:借端;无端闹事

    (13) 项目;种类 。如:举其一端;变化多端

    (14) 周代礼服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章甫:古代礼帽),愿为小相焉。——《论语·先进》

    其齐服,有玄端素端。——《周礼》

    (15) 又如:端衣(古代一种礼服。多用于丧祭场合);端衰(古丧服上衣);端冕(玄衣和大冠。古代帝王和贵族的礼服)

    (16) 办法

    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史记·魏公子列传》

    动词

    (1) 详审 。如:端箭(射箭前,以一眼瞄准目标)

    (2) 手平举拿物 。如:端饭上菜;端茶送出(官员会客时,不愿地位低于自己的来客久坐,谈话告一段落,端茶略饮,仆人就高喊“送客”,来客就立刻告辞);端简(正笏。谓两手平举捧着手板);端盒(托盘,多木制);端菜;端碗;端盆倒水

    (3) 流露 。如:有什么想法都端出来

    副词

    (1) 确实;果真 。如:端端的的(清楚,真实);端切(确实;详细)

    (2) 究竟;到底

    这话原不须提了,总来该是夫妻,颠来倒去,自然凑着,不该是夫妻,便说合了,端只要分张。——《醉醒石》

    英文翻译

    end, extreme; head; beginning

    方言集汇

    ◎ 粤语:dyun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on1 [客英字典] don1 [沙头角腔] don1 [梅县腔] don1 [台湾四县腔] don1 [客语拼音字汇] don1 [陆丰腔] don1 [东莞腔] don1 [宝安腔] do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多官平聲合口一等tuɑnt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