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号

qí hào [ qi hao]
繁体 旗號
注音 ㄑ一ˊ ㄏㄠ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旗号 qíhào

(1) 标明军队名称或将领姓氏的旗子,现用来比喻某种名义

他打着援助的旗号,干着破坏的勾当
banner

词语解释

  1. 标明军队名称或将领姓氏的旗子。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图画碑帖》:“侍卫亲军都指挥使 党进 请给旗号。”《前汉书平话》卷上:“正南面上旗号遮天映日,征鼓振地喧天,兵马如飞。”《东周列国志》第九回:“ 祭足 杀入右军,只看 蔡 卫 旗号衝突将去。”

  2. 比喻某种名义。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仍旧扯着他几个座师的旗号,在那里去卖风云雷雨。” 赵树理 《张来兴》:“我这人就是见不得这种神气--说句话先把局长的旗号打在前边,好像他是局长的传令官!” 孙犁 《白洋淀纪事·女保管》:“ 老顺 净打着贫农团的旗号,作些坏勾当。”

  3. 指旗语。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他又打起了旗号知照他,再不停轮便开炮了。”

引证解释

⒈ 标明军队名称或将领姓氏的旗子。

宋周密《志雅堂杂钞·图画碑帖》:“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党进请给旗号。”
《前汉书平话》卷上:“正南面上旗号遮天映日,征鼓振地喧天,兵马如飞。”
《东周列国志》第九回:“祭足杀入右军,只看蔡卫旗号衝突将去。”

⒉ 比喻某种名义。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仍旧扯着他几个座师的旗号,在那里去卖风云雷雨。”
赵树理《张来兴》:“我这人就是见不得这种神气--说句话先把局长的旗号打在前边,好像他是局长的传令官!”
孙犁《白洋淀纪事·女保管》:“老顺净打着贫农团的旗号,作些坏勾当。”

⒊ 指旗语。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他又打起了旗号知照他,再不停轮便开炮了。”

旗号的国语词典

旗帜、旗子。

旗号的网络释义

旗号

  • 旗号(qi hao)是一个汉语词语,标明军队名称或将领姓氏的旗子。
  • 旗号造句

    像中世纪骑士那样站在虹的桥上,高揭着什么怪好听的旗号,而实在只是出头,或竟是待价而沽。
    旗号,为自己谋私利,这样人最可恨。
    国际上反动势力打着“人权”的旗号,掀起了一股反华的狂风恶浪。
    明明自己是土匪,却打着剿匪的旗号招摇撞骗,这难道不是贼喊捉贼吗?
    现在我们再来谈如何识别身边的伪朋友。伪朋友是朋友,但非常难认,假朋友却很好认。伪朋友往往打着朋友的旗号出卖你,往往打着朋友的旗号哄骗你,往往是你认为最好的朋友,往往是你最信赖的朋友。
    不要被大话吓住,不要被胡说八道吓唬住,不要被旗号吓唬住。
    岳家军能征惯战,草木知威,金军一看到岳家军的旗号就不战自乱了。
    他们打着兼弱攻昧的旗号,横行无忌地吞并了邻国。
    他们打着“为人民服务”的旗号,借以欺骗群众。
    旗号出来坑人的血腥黑暗系小说大为不满,一怒之下以虚渊玄为原型画出了热卖本,搞得“老虚”。
    面对社会上对洋快餐营养价值的质疑,这些快餐店便打著营养的旗号开始进行一番竞争了。
    决不用中办牌子搞关系,决不能打着领导旗号办私事,决不能搞公权私用、公器私用,决不能借工作之便谋私利,严防一念之差、一时糊涂、一穴溃堤。
    他打着科教园正规农业项目的旗号,采取“草船借箭”的方式,与开发商勾结牟利。
    “金粉世家故里”旗号惊现熊希龄故居,游客莫名惊诧。
    只要他在场,我就可以打着与儿子培养感情的旗号,恣意地沉溺于儿时的种种异想天开。
    不过,绝大多数“草头王”是在伪化的混乱局面下,各村之间为了保护各自利益,找个靠山,挂个旗号,往往是“你向我村摊粮派款,我也向你村索物派捐”。
    据我所知,现在社会上打着各种为民请命主持社会公平正义旗号的秘密组织好像越来越多,其实说白了都是当下各种势力为了博弈而建立的机制。
    瞬间把斋藤家的气焰打压不少!我紧接着振臂狂喝道“此刻美浓国,已然插上织田家的旗号!尔等孤军,无家可归,危在旦夕,还敢口出狂言!岂非笑话?”。
    有这样一个节日,它代表着孤独,它代表着没有呵护。它打着节日的旗号,却让月老都很挠头,让丘比特也没办法解救。朋友你就在其中,祝你中光棍节快乐!
    反而以“维护地区安全与和平”“保证公域航行权不被改变”等为旗号,加紧推进了相应准备。

    汉字详情

    [qi]
    部首: 409
    笔画: 14
    五笔: YTAW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SOTC
    四角: 0828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同本义

    旗,熊旗五游,以象罚星,士卒以为期。——《说文》

    熊虎曰旗。——《广雅》

    师都建旗。——《周礼·春官》

    熊虎为旗及国之大阅。——《周礼·司常》

    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2) 泛指各种旗帜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贾谊《过秦论》

    以为旗章。——《礼记·月令》

    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管子·兵法》

    (3) 又如:旗纛(古代军队和仪仗队用的大旗);旗牌(担任传递号令等的武吏);旗鼓(指枪棒等武艺的架式、门户);旗头(旗手);旗麾(将旗)

    (4) 表识,标志 。如:旗亭(酒楼。悬旗为酒招);旗望(酒旗);旗麾(将旗)

    (5) 清代以旗帜的名色作为区别的兵民一体的组织 。如:旗丁(满族士兵);八旗;旗田(清朝旗人的田地);旗兵(八旗兵丁);旗官(旗人之为官者);旗校(旗军的校官)

    (6) 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

    (7) 假借为“箕”。箕宿。二十八星宿之一

    寿于旗翼。——《荀子·富国》

    动词

    号令

    昔舜欲旗古今而不成。——《吕氏春秋·谕大》

    英文翻译

    banner, flag, streamer

    方言集汇

    ◎ 粤语:kei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i2 [沙头角腔] ki2 [客语拼音字汇] ki2 [宝安腔] ki2 [梅县腔] ki2 [台湾四县腔] ki2 [陆丰腔] ki3 [海陆丰腔] ki2
    ◎ 潮州话:g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渠之平聲開口三等gi/gio
    hào,háo [hao]
    部首: 319
    笔画: 5
    五笔: KGN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RMVS
    四角: 60027

    详细解释

    háo

    动词

    (1) (会意。从虎,从号。“号”亦兼表读音。“号”是“號”的古字,上面是“口”,下面代表声音,即号呼的意思。后繁化,变成“號”,现在简化为“号”。本义:大声喊叫)

    (2) 同本义

    号,呼也。——《尔雅》

    谁之永号?——《诗·魏风·硕鼠》

    公号庆郑。——《国语·晋语》

    号呼而转徙。——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因大号,一墟皆惊。——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阴风怒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号泣载道。——《明史》

    (3) 又如:号噪(呼叫,喧嚷);号踯(号叫跳顿);号佛(高声念佛)

    (4) 哭而有言

    号,痛声也。——《说文》

    以哭有言者为号。——《颜氏家训·礼》

    老聃死, 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庄子·养生主》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韩愈《进学解》

    先号咷而后笑。——《易·同人》

    号呼达旦。——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号啕痛(歇后语:哭);号天搭地(大声哭叫);号天哭地(哭天抢地);号泣(大声哭泣)

    (6) 动物引声长鸣,大风发出巨响

    昆吾之山有兽焉,其音如号,——《山海经·中山经》

    (7) 又如:寒号虫;号群(禽兽鸣号以求群类);号怒(怒号,指风声疾厉);北风怒号

    (8) 另见 hào

    hào

    动词

    (1) 扬言有

    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史记·高祖本纪》

    (2) 又如:口喧佛号(大声念佛)

    (3) 命令,发令

    发枪之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明诏大号。——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4) 又如:号令

    (5) 召唤;呼唤 。如:号召

    (6) 宣称,称号

    号之曰有巢氏。——《韩非子·五蠹》

    号之曰燧人氏。

    号为军机四卿。——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名词

    (1) 名位;名称;称谓

    号为张楚。——《史记·陈涉世家》

    赐号称王。——《汉书·李广苏建传》

    (2) 又如:号位(称号和爵位;名号);号带(军旗。古代大将出征,旗上绣出主帅姓氏,叫号旗);号名(标志;称谓;位号);国号;年号

    (3) 记号;标帜 。如:号记(标记,记号);号箭(用来传达信号的响箭)

    (4) 别号。名、字以外的称谓

    号曰醉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号刚峰。——《明史》

    (5) 又如:号谥(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将葬,按其生前事迹给予寓意褒贬的称号);号簿(犹今登记簿);号屏(雨师的别名)

    (6) 用以识别敌我的口令、暗号 。如:号哨(表达信号的口哨);号炮(军内用来传达信息的火炮);号火(用作信号的火光;旧时军内为传信息而举的火)

    (7) 指编列的次序或等第。亦指编列次序的事物 。如:号件(挂过号的函件、电报等)

    (8) 犹种,类。多为贬义 。如:那号人

    (9) 管乐器号角、号筒、军号等的简称 。如:号筒;号头(号角的别称)

    (10) 用号吹出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如:起床号,熄灯号

    (11) 商店的代称

    找了一家汇票号,是个日昇昌字号,汇了八百两,寄江南 徐州家里去。——《老残游记》

    量词

    (1) 表示人数的单位。如:一百多号人

    (2) 表示次序,常放在数目字之后。如:三十五号文件,车牌H-10098号

    (3) 表示一个月里的日子。如:八月五号

    (4) 另见 háo

    英文翻译

    mark, sign; symbol; number

    方言集汇

    ◎ 粤语:hou6
    ◎ 潮州话:ho7 h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七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倒去聲開口一等ɣɑughauh/h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