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斾旆”。下垂貌。
《诗·小雅·出车》:“彼旟旐斯,胡不旆旆。” 毛 传:“旆旆,旒垂貌。”一说,飞扬貌。 朱熹 集传:“斾斾,飞扬之貌。”
茂盛貌。
《诗·大雅·生民》:“蓺之荏菽,荏菽旆旆。” 毛 传:“旆旆然长也。” 孔颖达 疏:“其斾斾、穟穟、幪幪,皆言生长茂盛之貌。” 宋 文天祥 《献州道中》诗:“四望登原隰,桑麻蔚斾斾。”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诗之七:“郊行省农事,禾黍何斾斾。”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斾旆”。
⒉ 下垂貌。
引《诗·小雅·出车》:“彼旟旐斯,胡不旆旆。”
毛传:“旆旆,旒垂貌。”
一说,飞扬貌。 朱熹集传:“斾斾,飞扬之貌。”
⒊ 茂盛貌。
引《诗·大雅·生民》:“蓺之荏菽,荏菽旆旆。”
毛传:“旆旆然长也。”
孔颖达疏:“其斾斾、穟穟、幪幪,皆言生长茂盛之貌。”
宋文天祥《献州道中》诗:“四望登原隰,桑麻蔚斾斾。”
元赵孟頫《题耕织图》诗之七:“郊行省农事,禾黍何斾斾。”
旆旆的国语词典
旗旒下垂的样子。
旆旆的网络释义
旆旆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古代旐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飘带)
(2) 同本义
旆,继旐之帛也。——《说文》
白旆央央。——《诗·小雅·六月》
(3) 又如:旆旆(旗旒下垂的样子;生长茂盛的样子)
(4) 泛指旌旗
白旆,殷旌也。——《释名·释兵》
拔旆投衡。——《左传·宣公十二年》。注:“大旗也。”
亡大旆之左旃。——《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5) 又如:旆旃;旆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pi5 pui5 [海陆丰腔] pai5 pui5 [客英字典] pai5 pui5 [台湾四县腔] pai5 pi5
◎ 潮州话:pa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旆 | 蒲蓋 | 並 | 泰開 | 去聲 | 泰 | 開口一等 | 泰 | 蟹 | bad/bay | bʰɑ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古代旐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飘带)
(2) 同本义
旆,继旐之帛也。——《说文》
白旆央央。——《诗·小雅·六月》
(3) 又如:旆旆(旗旒下垂的样子;生长茂盛的样子)
(4) 泛指旌旗
白旆,殷旌也。——《释名·释兵》
拔旆投衡。——《左传·宣公十二年》。注:“大旗也。”
亡大旆之左旃。——《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5) 又如:旆旃;旆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pi5 pui5 [海陆丰腔] pai5 pui5 [客英字典] pai5 pui5 [台湾四县腔] pai5 pi5
◎ 潮州话:pa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旆 | 蒲蓋 | 並 | 泰開 | 去聲 | 泰 | 開口一等 | 泰 | 蟹 | bad/bay | bʰɑ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