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巧

shī qiǎo [ shi qiao]
注音 ㄕ ㄑ一ㄠˇ

词语释义

施展巧技。

词语解释

  1. 施展巧技。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卒然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 乌获 、 逢蒙 之技不能用,枯木朽株尽为难矣。”《文选·王褒<洞箫赋>》:“ 般匠 施巧, 夔 襄 准法。” 张铣 注:“ 般匠 ,古之巧匠,令施巧而作簫也。”

引证解释

⒈ 施展巧技。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卒然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技不能用,枯木朽株尽为难矣。”
《文选·王褒<洞箫赋>》:“般匠施巧, 夔襄准法。”
张铣注:“般匠,古之巧匠,令施巧而作簫也。”

施巧的网络释义

施巧

  • 施巧,汉语词语,
  • 拼音:shī qiǎo,
  • 意思是施展巧技。
  • 汉字详情

    shī [shi]
    部首: 409
    笔画: 9
    五笔: YTB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SOPD
    四角: 082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 yǎn),也声。本指旗帜)

    (2) 旗飘动

    旖施,柔顺摇曳之貌。——《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

    施,旗貌。——《说文》

    旖旎(施)从风。——《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犹阿那也。”

    (3) 假借为“吔”。给,给予。引申为施舍

    施,予也。——《广雅》

    德施普也。——《易·乾》。释文:“与也。”

    施其功事。——《周礼·内宰》。注:“赋也。”

    齐侯好示务施。——《国语·晋语》。注:“惠也。”

    旅有施舍。——《左传·宣公十二年》

    王施舍不倦。——《左传·昭公十九年》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图。——《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施予(给,给别人恩惠、财物);施生(施惠于人,给人生路);施人(施恩于人);施香(施舍香火钱);施食(施舍食物);施报(有所施与,则有所报答);施赈(施舍财物救济贫民或灾民);施遣(施舍赠送);施泽(给予恩惠);乐善好施

    (5) 设置;安放

    施于中林。——《诗·周南·兔罝》

    施三川而归。——《史记·韩世家》。正义:“施犹设也。”

    秦政不施。——《汉书·蒯通传》。 师古曰:“施,设也,立也。”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

    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6) 又如:施髟(安上假发);施灵(设置灵堂);施关(设立关卡);施置(处置;安排)

    (7) 施行;实行;推行

    施于有政。——《论语·为政》。包注:“行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汉· 贾谊《过秦论上》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立于王之朝。——《孟子·梁惠王上》

    (8) 又如:施为(施展;作为);施巧(施展巧技);施令,施命(施行政令);施张(施行);施呈(施展);施敬(施行庄敬之教)

    (9) 散布;铺陈

    云行雨施。——《周易·乾卦》

    阴谢阳施。——潘岳《闻居赋》。注:“布也。”

    (10) 又如:施布(散布;传布);施散(布施散发);施属(散布连缀)

    (11) 加;施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苟人事不施于其间,则莽莽榛榛。——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红楼梦》

    (12) 又如:施肥;施朱(涂以红色);施粉(涂粉);施检(加印密封)

    (13) 判罪

    施生戮死。——《左传·昭公十四年》。注:“行罪也。”

    (14) 又如:施行(处决,执行死刑;处置,发落)

    (15) 陈尸示众

    及文公入, 秦人杀 冀芮而施之。——《国语·晋语》

    君子不施其亲。——《论语》

    为大戮施之。——《国语·晋语》

    (16) 用;运用

    施则行。——《礼记·礼器》。疏:“用也。”

    爪牙之士施。——《荀子·臣道》。注:“谓展其材也。”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靡计不施,迄无济。——《聊斋志异·促织》

    名词

    (1) 恩惠,仁慈

    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左传·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

    (2) 又如:报施(报恩)

    (3) 旄羽珥,旗竿头上缀饰物

    楼烦以星施。——《逸周书》

    (4) 姓。施琅 Shī Láng (1621—1696) 中国清朝时将领,福建晋江人。字尊侯,号琢公。初为郑芝龙部将,降清后任水师提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攻灭台湾的郑氏政权。他建议在台湾驻兵屯守,以备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为清政府所采纳。封靖海侯

    英文翻译

    grant, bestow; give; act; 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ji6 si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hi1 [东莞腔] si1 [客语拼音字汇] si1 [海陆丰腔] shi1 shi5 [梅县腔] she1 [台湾四县腔] sii1 sii5 [沙头角腔] si3 [宝安腔] si1 [陆丰腔] shi5
    ◎ 潮州话:s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式支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mĭesje
    qiǎo [qiao]
    部首: 311
    笔画: 5
    五笔: AGN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MMVS
    四角: 111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工,丂( kǎo)声。“工”有精密、灵巧义。本义:技艺高明、精巧)

    (2) 同本义

    巧,技也。——《说文》

    利于人,谓之巧。——《墨子·贵义》

    刻雕众形,而不为巧。——《庄子·天道》

    工人巧士。——马融《长笛赋》

    明有奇巧人曰 王叔远。—— 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巧思(精巧的构思、设计);巧工(技艺高超的工匠);巧任(技巧,技能);精巧;工巧(能很快发明的创造力量和品质);巧夺天孙(比喻比织女更巧);巧舌(灵巧的舌头);巧便(灵便;灵巧);小巧(小而灵巧);手巧(手灵巧,手艺高)

    (4) 机巧 。如:巧诈(机巧诈伪);巧谲(机巧诡诈);巧心(机巧之心);巧佞(奸诈机巧);巧媚(机灵而善谄媚)

    (5) 巧妙;精妙

    巧者有余。——《史记·货殖列传》

    牙机巧制。——《后汉书·张衡传》

    明有奇巧人曰 王叔远。—— 明· 魏学洢《核舟记》

    (6) 又如:巧招(巧妙的计策或手段);巧劲(巧妙的手法);巧法(巧妙的方法)

    (7) 美好;美丽

    巧言如流。——《诗·小雅·雨无止》。笺:“犹善也。”

    为奇巧声。——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8) 如:巧笑(美好的笑容);巧丽(美妙华丽);巧媚(形容姿态美好);巧地方

    (9) 虚浮不实,伪诈

    余犹恶其佻巧。——《离骚》。注:“利也。”

    毋或作为淫巧。——《礼记·月令》。注:“谓奢伪怪好也。”

    对人前巧语花言。——王实甫《西厢记》

    绝巧弃利。——《老子》。注:“诈伪乱真也。”

    险极巧极。——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0) 又如:巧语虚言(花言巧语);巧说(用花言巧语欺骗人);巧言(表面上好听而实际上虚伪的话);巧佞(奸诈机巧);巧故(伪诈)

    (11) 聪明 。如:巧主儿(聪明人);巧黠(精明而狡猾);巧妇(聪明能干的妇女)

    名词

    技巧

    医能治一病谓之巧。——《论衡·别通》

    有常仪的,则羿、逢蒙以五寸为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虽尽力于巧,极盛于寿。——《韩非子·大体》

    释规而任巧,释法而任智。——《韩非子·饰邪》

    副词

    恰好,刚好 。如:巧值(碰巧);巧凑(凑巧);巧巧(恰恰;刚好);碰巧;凑巧;难道就那么巧?

    动词

    擅长;善于 。如:巧梅(巧于贪求);巧士(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英文翻译

    skillful, ingenious, clever

    方言集汇

    ◎ 粤语:haau2 kiu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au3 [陆丰腔] kau3 [梅县腔] kau3 [客语拼音字汇] kau3 kiau3 kieu3 [沙头角腔] kau3 [宝安腔] kau3 [台湾四县腔] kau3 [东莞腔] kau3 [海陆丰腔] kau3
    ◎ 潮州话:ka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一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絞上聲開口二等kʰaukhraux/qe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