斲束

zhuó shù [ zhuo shu]
注音 ㄓㄨㄛˊ ㄕㄨˋ

词语释义

1.亦作"斵束"。 2.紧束。

词语解释

  1. 亦作“斵束”。紧束。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甚且斵束其腰,蒙盖其面,刖削其足,彫刻其身。”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斵束”。紧束。

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一章:“甚且斵束其腰,蒙盖其面,刖削其足,彫刻其身。”

斲束的网络释义

斲束

  • zhuó shù
  • 斲束
  • 亦作“斵束”。紧束。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甚且斵束其腰,蒙盖其面,刖削其足,雕刻其身。”
  • 汉字详情

    zhuó [zhuo]
    部首: 417
    笔画: 14
    五笔: NNGR
    仓颉: RMHML
    四角: 721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砍;削;斫

    采椽不斲。——《韩非子·五蠹》

    (2) 又如:斲冰(斫冰;击冰);斲木(砍削木料)

    (3) 雕琢

    木不成斲。——《礼记·檀弓上》

    木工不斲。——《淮南子·本经》

    取起阴干,选良时吉日,用高手匠人刘子奇鋜成玉器。——《警世通言》

    (4) 又如:斲琢(雕琢);斲模(雕琢模拟)

    英文翻译

    cut, chop, hack

    方言集汇

    ◎ 粤语:doek3
    ◎ 客家话:[宝安腔] dok7 dok8 [梅县腔] do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四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竹角入聲開口二等truk/teokţɔk
    shù [shu]
    部首: 420
    笔画: 7
    五笔: GKI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DL
    四角: 50906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囗( 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2) 同本义

    束,缚也。——《说文》

    束帛戋戋。——《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

    束帛俪皮。——《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

    贿荀偃束锦。——《左传·襄公十九年》

    入束矢于朝。——《周礼·大司寇》

    自行束脩以上。——《论语》

    墙有茨,不可束也。——《诗·鄘风·墙有茨》

    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束刃(捆扎兵器);束刍(捆成一束的干草);束戈卷甲(捆起兵器甲胄。谓缴械投降);束手(捆绑双手);束火,束炬(扎火把);束手束脚(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束竹(捆成束的竹子);束杖(捆起来的刑具);束载(捆物装车)

    (4) 约束;限制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荀子·劝学》

    空名束壮士。——李白《留别广陵诸公》

    (5) 又如:检束(检点约束);束累(约束牵累);束躬(约束自己,检点);束约(管束;控制);束持(约束持重);束制(约束克制)

    (6) 收拾;整理

    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鹤望而计日。——《三国志》注

    (7) 又如:束甲(卷起盔甲,轻装急进。表示要决一死战);束箧(收拾行装);束兵秣马(整顿军队,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束囊(收拾行装);束担(收拾行李)

    (8) 搁置

    束书不观,游谈无根。——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

    (9) ∶姓

    量词

    (1) 把,小捆

    生刍(草)一束。——《诗·小雅·白驹》

    (2) 又如:一束花

    英文翻译

    bind, control, restrain; bale

    方言集汇

    ◎ 粤语:cuk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uk7 sok7 cuk7 [梅县腔] chuk7 [海陆丰腔] suk7 sok7 chuk7 [客英字典] chuk7 suk7 [陆丰腔] zo3 [东莞腔] cuk7 [沙头角腔] cuk7 [客语拼音字汇] cug5 sug5 [宝安腔] cu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書玉入聲開口三等ɕĭwoksjyuk/sjv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