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馘

zhuó guó [ zhuo guo]
注音 ㄓㄨㄛˊ ㄍㄨㄛˊ

词语释义

割取敌人的左耳。古代战争中以此计功。

词语解释

  1. 割取敌人的左耳。古代战争中以此计功。

    清 王韬 《淞隐漫录·鹃红女史》:“斫馘献俘,巖疆以定。”

引证解释

⒈ 割取敌人的左耳。古代战争中以此计功。

清王韬《淞隐漫录·鹃红女史》:“斫馘献俘,巖疆以定。”

斫馘的网络释义

斫馘

  • 词语解析
  • 汉 割取敌人的左耳。古代战争中以此计功。 清 王韬 《淞隐漫录·鹃红女史》:“斫馘献俘,巖疆以定。”
  • 汉字详情

    zhuó [zhuo]
    部首: 417
    笔画: 9
    五笔: DR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MRHML
    四角: 1262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斤,石声。斤,斧属。本义:斧刃)

    (2) 同本义

    斧以金为斫。——《墨子》

    (3) 大锄

    二月冰解地干,烧而耕之,仍即下水,十日块既散液,持木斫平之,纳种如前法。——《齐民要术》

    动词

    (1) 用刀、斧等砍劈

    因拔刀斫前奏案。——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斫而为琴,弦而鼓之。——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斫直、删密、锄正。——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挥刀奋斫所当无不披靡。(奋斫:尽力砍杀)——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斫旗(砍倒彩旗);斫柴(砍柴);斫柴囡(砍柴的小孩);斫木(被砍削的树);斫刈(砍杀);斫地(砍地。表示气愤);斫伐(砍伐)

    (3) 攻击

    先期率步骑万人夜斫敌营。——《宋史》

    (4) 又如:斫营(偷袭敌营;劫营);斫丧(催残;伤害)

    (5) 击

    白昼入乐府攻射官寺,缚束长吏子弟,斫破器物。——《汉书》

    英文翻译

    cut, chop, lop off

    方言集汇

    ◎ 粤语:zoek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ok7 [客语拼音字汇] zog5 [宝安腔] zok7 [客英字典] chok7 [海陆丰腔] chok7 [梅县腔] zho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八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之若藥開入聲開口三等tɕĭakcjak/tjak
    guó [guo]
    部首: 905
    笔画: 17
    五笔: UTHG
    五行:
    仓颉: TUIRM
    四角: 83650

    详细解释

    动词

    (形声。从耳,或声。本义:古代战争割取敌人的左耳,用以计数报功)同本义

    馘,军战断耳也。春秋传曰:“以为俘馘。——《说文》

    馘,获也。——《尔雅》

    攸馘安安。——《诗·大雅·皇矣》

    以馘馘告。——《礼记·王制》

    俘二百八十人,馘百人。——《左传》

    名词

    割下的左耳

    矫矫虎臣,在泮献馘。——《诗·鲁颂·泮水》

    献馘万计。——《三国志·武帝纪》

    英文翻译

    cut off left ear; tally dead enemy

    方言集汇

    ◎ 粤语:gwi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wet7 wet7 [客英字典] kwet7 vet7 fet7 [台湾四县腔] kwet7 w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一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獲麥合入聲合口二等kruek/koekkwæ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