斟勺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考虑、吸取。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 周公 作《勺》。《勺》,言能斟勺先祖之道也。” 吴树平 校释引《白虎通·礼乐》:“ 周公 曰《酌》者,言 周公 辅 成王 能斟酌 文 武 之道而成之也。”
犹处置。
《说文·斗部》“斟” 清 段玉裁 注:“勺之斟之,多少在己,故凡处分曰斟勺。今多用斟酌。”
引证解释
⒈ 考虑、吸取。 汉应劭《风俗通·声音》:“周公作《勺》。
引《勺》,言能斟勺先祖之道也。”
吴树平校释引《白虎通·礼乐》:“周公曰《酌》者,言周公辅成王能斟酌文武之道而成之也。”
⒉ 犹处置。
引《说文·斗部》“斟” 清段玉裁注:“勺之斟之,多少在己,故凡处分曰斟勺。今多用斟酌。”
斟勺的网络释义
斟勺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斗,甚声。本义:用勺子舀取)
(2) 同本义
斟,勺也。——《说文》
斟,酌也。——《广雅》
孔子穷乎 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吕氏春秋》
太行何艰哉,北斗不可斟。—— 唐· 顾况《游子吟》
其御羊斟不与。——《左传·宣公二年》
羊羹不斟,而宋国危。——《淮南子·鏐称》
(3) 用壶倒酒或茶水
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唐· 李白《悲歌行》
(4) 又如:斟酒;斟一杯水;斟泻(倾注);斟茶;给她斟一杯酒
(5) 考虑,考虑好坏,比较长短
斟量功伐。——《颜氏家训·省事》
(6) 又如:斟酌损益(仔细考虑,反复商讨,以决定增减、兴革);斟勺(考虑,吸取);斟裁(斟酌决定);斟量(酌量;估量)
名词
(1) 汤汁,羹汁
斟,汁也。——《方言三》
厨人进斟,因反斗以击代王,杀之。——《史记·张仪列传》
(2) 古国名 。相传为夏同姓诸侯之国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im1 [沙头角腔] zim1 [客英字典] zhim1 [台湾四县腔] tsiim1 [梅县腔] zhim1 [陆丰腔] zim1 [海陆丰腔] zhim1 [宝安腔] zim1 [东莞腔] zim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斟 | 職深 | 章 | 侵A | 平聲 | 侵 | 開口三等 | 深 | 侵A | tɕĭĕm | cjim/tjim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本义:古代舀酒器)
(2) 同本义。泛指舀东西的器具,有柄
勺,挹取也。象形。中有实,与包同意。——《说文》
勺,枓也。——《一切经音义》引《说文》
勺一升。——《考工记·梓人》
黄金勺。——《周礼·玉人》。注:“酒尊中勺也。”
宾勺。——《仪礼·士冠礼》。注:“尊升所以處酒也。”
(3) 如:饭勺;炒勺(炒菜用的有柄铁锅);马勺;掌勺儿;勺水(一勺水。指少量的水);勺铎(方言。不聪敏);勺饮(一勺汤水);面粉勺;谷勺;量勺
(4) 容量单位名。历代不同
一勺之多。——《礼记·中庸》
十撮为一抄,十抄为一勺,十勺为一合。——《孙子算经》
(5) 计量单位“升”的百分之一 。如:市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sog6 [梅县腔] shok7 [东莞腔] sok8 [客英字典] shok7 chok7 [台湾四县腔] zok7 sok7 [海陆丰腔] chok7 shok7 [宝安腔] sok8 [陆丰腔] shok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灼 | 之若 | 章 | 藥開 | 入聲 | 藥 | 開口三等 | 陽 | 宕 | cjak/tjak | tɕĭa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