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拱

dòu gǒng,dǒu gǒng [dou gong,dou gong]
注音 ㄉㄡˇ ㄍㄨㄥˇ

词语释义

[ dòu gǒng ] :

“斗拱”dǒugǒng的又音。拱,从柱顶一层层伸出的方木。斗,指拱和拱之间连系的木块。斗拱为中国古代建筑中,介于楹柱和横梁间的承接部分。


[ dǒu gǒng ] :

我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也作「斗栱」、「枓栱」、「栌欂」。


词语解释

  1. 亦作“ 斗栱 ”。斗与拱,均为我国木结构建筑中的支承构件,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探出的弓形肘木叫拱,拱与拱之间的方形垫木叫斗。斗拱承重结构,可使屋檐较大程度外伸,形式优美,为我国传统建筑造型的一个主要特征。

    《礼记·礼器》“山节藻棁” 唐 孔颖达 疏:“山节,谓刻柱头为斗拱,形如山也。”《明史·舆服志四》:“庶民庐舍, 洪武 二十六年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栱,饰彩色。”

  2. 亦作“鬭拱”。亦作“鬭栱”。即斗拱。

    唐 元稹 《连昌宫词》:“虵出燕窠盘鬭拱,菌生香案正当衙。” 唐 卢纶 《萧常侍瘿柏亭歌》:“攒甍鬭栱无斤跡,根癭联悬同素壁。”参见“ 斗拱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斗栱”。斗与拱,均为我国木结构建筑中的支承构件,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探出的弓形肘木叫拱,拱与拱之间的方形垫木叫斗。斗拱承重结构,可使屋檐较大程度外伸,形式优美,为我国传统建筑造型的一个主要特征。参见“斗拱”。

《礼记·礼器》“山节藻棁” 唐孔颖达疏:“山节,谓刻柱头为斗拱,形如山也。”
《明史·舆服志四》:“庶民庐舍, 洪武二十六年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栱,饰彩色。”
亦作“鬭拱”。亦作“鬭栱”。即斗拱。 唐元稹《连昌宫词》:“虵出燕窠盘鬭拱,菌生香案正当衙。”
唐卢纶《萧常侍瘿柏亭歌》:“攒甍鬭栱无斤跡,根癭联悬同素壁。”

斗拱的国语词典

拱,从柱顶一层层伸出的方木。斗,指拱和拱之间连系的木块。斗拱为中国古代建筑中,介于楹柱和横梁间的承接部分。也作「斗栱」、「枓栱」、「栌欂」。

斗拱的网络释义

斗拱

  • 斗拱,又称枓栱、斗科、欂栌、铺作等,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顶、额枋和檐檩间或构架间,从枋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
  • 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斗拱的实例最早见于战国时期中山国出土的四龙四凤铜方案。
  • 斗拱的翻译

    英语: interlocking wooden brackets between the top of a column and crossbeams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e
    法语: système de consoles insérées entre le haut d'une colonne et une traverse (architecture traditionnelle)​

    斗拱造句

    在暗层内围的短柱上,木墩取代斗拱起到了垫护作用。
    宫殿位于山巅之上,重檐九脊高耸入云,斗拱交错黄瓦盖顶,飞檐如龙玉砌雕阑,如同琼楼金阙,如梦似幻。
    但排屋的遗风犹存,那屋脊上的琉璃瓦雕饰,门前的大红立柱,以及粉墙青瓦,飞檐斗拱,在夕晖的照耀下,是那么的古朴而庄重。
    从底到顶嵌拼如小斗拱状,成环状旋榫,堆迭向上,从上到下,共盘旋十八圈,犹如编织“鸡笼”一般,故而得名。
    梁枋又分额枋、檐枋,斗拱下面是额枋,上面彩画和金龙图案,柱子之间的构件叫檐枋,绘有金龙和玺图案。
    比如斗拱、屋檐的层次、断面和轮廓,都要用粗细不同的线条来表示,线条的交结也不能生硬死板,要恰到好处。
    全楼所有卯榫,檩梁斗拱,房檐都是木貭结构,不用一根钉子,真世上奇事也。
    前檐、山墙施柱头铺作、转角铺作斗拱八朵。
    庑殿顶,仿木斗拱,中间镶竖匾,刻“圣旨”、“壶仪闺范”等字样。
    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
    在须弥座上,设五铺作斗拱,斗拱上有撩檐枋台数室,塔檐下砖砌仿木结构的五铺作出的双抄斗拱,塔身九层。
    综合运用了小砖叠涩法、拱卷法、筒卷法及斗拱承托等构筑方式,是四川典型的宋塔之一。
    天花、梁枋、椽头和斗拱,均施仿古涂料彩绘,其中梁枋为旋子雅伍墨彩绘,枋心采用“一统江山”。
    檐部七踩斗拱,雕刻纤细,彩绘单退晕。
    铺作是由斗拱组成的构造单元,分为三种,立于柱头的称柱头铺作;立于两柱之间阑额或普拍方上的是补间铺作,立于转角处角柱上的叫转角铺作。
    远远的青山上飞檐斗拱,翠黛环绕,楼宇前一棵高大的银杏树,顶着满树的金黄,婆娑立在秋风里,肃静遇上了旖旎,不知谁爱上了谁……
    斗拱脱榫及木柱中空的情况较多,部分古建的主要承重木柱已经朽坏,危及建筑结构安全。
    檐下斗拱整洁,殿内梁架规整,屋顶上三彩琉璃剪边。
    天乙真庆宫为石砌仿木结构,殿梁、柱、枋、户牖、斗拱、吻饰等等,全部是用青在石头上雕刻凿成构件,然后榫卯拼装而成。
    各层塔檐每面角斗拱三朵,檐角有仿木转角斗拱均为双抄华拱。

    汉字详情

    dǒu,dòu [dou]
    部首: 407
    笔画: 4
    五笔: UF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J
    四角: 34000

    详细解释

    dǒu

    名词

    (1) (象形。有柄。说文叙,俗谓人持十为斗。本义:十升)

    (2) 同本义

    斗,十升也。——《说文》

    角斗甬。——《礼记·月令》

    扫除十斗归,一一以叶自彰。——邯郸淳《笑林》

    (3) 又如:斗斛(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计容积的量器);斗米升珠(形容粮食短缺、米价奇高)

    (4) 盛酒器

    木瓢为斗。——《通俗文》

    太宰持斗而御户右。——《大戴礼记·保傅》。

    金樽清酒斗十千。——唐· 李白《行路难》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史记·项羽本纪》

    (5) 又如:斗瓶(酒器);斗酒百篇(饮一斗酒,作百篇诗。形容能诗善饮,文思敏捷,气概豪迈)

    (6) 口大底小的方形或鼓形量器,多用木头或竹子制成。容量为一斗

    (7) 形如斗状的器物 。如:烟斗,漏斗;斗文(剑鞘上的星纹图案);斗胸(胸部隆起如斗状)

    (8) 旋转成圆形的斗形指纹的简称 。如:斗纹(交叉的斗形花纹)

    (9) 指北斗七星

    维北有斗。——《诗·小雅·大东》

    日中见斗。——《易·丰》

    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寤矣。——《淮南子·齐俗》

    (10) 又如:斗箕(斗星和箕星);斗君(道家语。指北斗之神);斗斋(供奉斗星之处;亦指斗星神);斗魁(魁星。北斗七星中形成斗形的四颗星);斗杓(北斗七星形似勺,柄上的三颗星叫杓,斗杓指向东,时令交替)

    (11) 容量单位。也作量词。十升等于一斗,十斗等于一石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晋书·陶潜传》

    (12) 星宿名 二十八宿之一,也称南斗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宋· 苏轼《赤壁赋》

    形容词

    (1) 比喻事物的微小 。如:斗筲之器(比喻器量狭小,才识浅薄);斗禄(微薄的俸禄);斗船(小船);斗锣(一种发音强烈的小锣,为戏曲或民间锣鼓乐的常用乐器)

    (2) 比喻事物之大 。如:斗碗(大碗);斗大(对小的物体形容其大);斗目(睁大眼睛)

    (3) 陡峭。后作“陡”

    成山斗入海。——《史记·封禅书》

    二壁争高,斗耸相乱。——《水经注·谷水》

    (4) 又如:斗健(峭拔刚健);斗辟(孤立而偏僻);斗峻(高且陡);斗峭(突兀);斗绝(陡峭险峻)

    副词

    (1) 陡然,突然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韩愈《答张十一功曹》

    (2) 又如:斗顿(忽然);斗然(突然)

    动词

    (1) 通“抖”。抖动

    珠缨炫转星宿摇。——白居易《骠国乐》

    斗薮尘埃衣。——孟郊《夏日谒智远禅师》

    (2) 又如:斗叟(抖动;颤斗);斗薮(抖动;抖落)

    (3) 另见 dòu

    dòu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怒发对打形。本义:搏斗)

    (2) 搏斗;引申为战斗

    鬥,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鬥之形。——《说文》。按,争也。

    二士对戟为鬥。——《古考经说》

    鬥,遇也。——《说文》。按,相接之意。

    投身大敌,与之扑斗。——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

    彼此错杂,纷纭拿斗,敌枪终不能发。

    (4) 又如:拳斗;械斗;格斗(紧张激烈地搏斗);斗心(战斗的意志);斗臣(勇健善斗之士);钩心斗角(屋角由屋心伸出来,像与屋心钩在一起。各个屋角相对,像要相互搏斗。用此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5) 较量,竞赛

    试与他虫斗。——《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斗口(斗嘴;开玩笑挑逗);斗靡夸多(说长道短。斗:争。靡:无;少);斗锦(争奇斗艳);斗花(以奇花相竞赛);斗香(以名香相竞赛);斗草(古代以花草相赛的一种民俗游戏。一名斗百草);斗茶(比赛茶的优劣);斗棋(奕棋争胜)

    (7) 古代天文用语,星相击

    十四载二月,荧惑,太白斗于毕、昂、井、鬼间,至四月乃伏。——《新唐书》

    (8) 遇合;拼合 。如:斗榫;斗缝(拼接);斗阚(拼合镶嵌)

    (9) 使动物斗 。如:斗鸡;斗蛐蛐儿;斗鸡走马;斗鸡走狗(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10) 斗争,争斗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外连衡而斗诸侯。——汉· 贾谊《过秦论》

    (11) 又如:斗地主;斗宠(争夺受宠);斗辩(争斗;争吵)

    (12) 玩,游戏 。如:斗棋;斗叶(玩纸牌);斗牌(玩骨牌、纸牌)

    (13) 用同“逗”。逗引 。如:斗引(挑逗,逗引,勾引);斗谝(巧言逗引)

    (14) 戏耍;喜乐 。如:斗叠(挑拨离间);斗牙拌嘴(耍嘴调闹)

    英文翻译

    Chinese peck; liquid measure

    方言集汇

    ◎ 粤语:da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eu3 [梅县腔] deu3 [宝安腔] diu3 [东莞腔] deu3 deu5 [台湾四县腔] deu3 [客英字典] deu5 [沙头角腔] deu3 [客语拼音字汇] deu3 diu3 [陆丰腔] deu3
    ◎ 潮州话:dau2 dou3 da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五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當口上聲開口一等təutux/tov
    gǒng [gong]
    部首: 330
    笔画: 9
    五笔: RAWY
    五行:
    仓颉: QTC
    四角: 5408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共声。本义:抱拳,敛手。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

    (2) 同本义

    拱,敛手也。——《说文》。注:“谓沓其手。右手在内,左手在外。男之吉拜尚左,女之吉拜尚右。凶拜反是。九拜必皆拱手。”

    子路拱而立。——《论语》

    颐羀垂拱。——《礼记·玉藻》

    与我其拱璧。——《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注:“拱,谓合两手也。”

    拱把之桐梓。——《孟子·告子上》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子路拱而立。——《论语·微子》

    (3) 又如:拱默(拱手不言,以避免惹是非);拱伏(两手抱拳以示服从。伏:屈服);拱手听命(服从对方,不敢反抗);拱候(拱手相候;恭候);拱揖(拱手作揖以示敬意)

    (4) 围绕,环绕

    众星拱北辰。——晋· 傅玄《明君》

    (5) 又如:众星拱月;拱绕(环绕);拱斗(环卫北斗星);拱北(众星围绕北辰)

    (6) 肢体弯曲成弧形

    座上众精闻言,都拱身对老龙作礼。——《西游记》

    (7) 又如:拱肩缩背

    (8) 动物的背向上突起 。如:猫拱了拱腰

    (9) 用粗嘴脸向上或向前顶掀

    野猪一夜工夫能拱完一亩红薯。——《猎户》

    (10) 又如:猪拱土

    (11) 向上或向外钻 。如:新出的芽儿把土都拱起来了

    (12) 爬到身体上 。如:我的裙子拱到膝盖上面来了

    形容词

    (1) 两手合围,常用来表达树木的粗细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 又如:拱木(径围有两臂合围大的树);拱把(拱:两手合围;把:一手满握。常用来比拟树木枝干的大小)

    (3) 建筑物呈弧形的 。如:拱桥;拱坝;拱己(垂拱)

    名词

    通“珙”。大璧

    与我其拱璧,吾献其柩。——《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虽有拱璧,以先驷马。——《老子·六十二章》

    英文翻译

    fold hands on breast; bow, salute

    方言集汇

    ◎ 粤语:gung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iung3 [海陆丰腔] giung3 [梅县腔] giung3 gung3 [宝安腔] giung3 gung3 [客语拼音字汇] giung3 gung3 [东莞腔] giung1 [沙头角腔] giung3 [台湾四县腔] giu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悚上聲開口三等kĭwoŋkyungx/kiv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