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供

zhāi gòng [ zhai gong]
繁体 齋供
注音 ㄓㄞ ㄍㄨㄥˋ

词语释义

1.祭祀死者﹑神佛﹐并上供食品。 2.寺庙中供应的斋食。 3.指布施给僧道的饭食。

词语解释

  1. 祭祀死者、神佛,并上供食品。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悲,有时斋供,及七月半盂兰盆,望於汝也。”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相国寺万姓交易》:“寺三门,阁上并 资圣门 ,各有金铜铸罗汉五百尊、佛牙等,凡有斋供,皆取旨,方开三门。”

  2. 寺庙中供应的斋食。

    《水浒传》第一回:“当时将丹詔供养在三清殿上,与众官都到方丈,太尉居中坐下,执事人等献茶,就进斋供,水陆俱备。”

  3. 指布施给僧道的饭食。

    《古今小说·陈从善梅岒失浑家》:“ 陈巡检 分付厨下使唤的:‘明日是四月初三日,设斋多备斋供。不问云游全真道人,都要斋他。’”

引证解释

⒈ 祭祀死者、神佛,并上供食品。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悲,有时斋供,及七月半盂兰盆,望於汝也。”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相国寺万姓交易》:“寺三门,阁上并资圣门,各有金铜铸罗汉五百尊、佛牙等,凡有斋供,皆取旨,方开三门。”

⒉ 寺庙中供应的斋食。

《水浒传》第一回:“当时将丹詔供养在三清殿上,与众官都到方丈,太尉居中坐下,执事人等献茶,就进斋供,水陆俱备。”

⒊ 指布施给僧道的饭食。

《古今小说·陈从善梅岒失浑家》:“陈巡检分付厨下使唤的:‘明日是四月初三日,设斋多备斋供。不问云游全真道人,都要斋他。’”

斋供的国语词典

供奉神佛的食品。

斋供的网络释义

斋供

  • 斋供是汉语词汇,解释为祭祀死者、神佛,并上供食品;寺庙中供应的斋食;指布施给僧道的饭食。
  • 汉字详情

    zhāi [zhai]
    部首: 438
    笔画: 10
    五笔: YDM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YKMBL
    四角: 00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示,斎齐省声。本义:斋戒,旧指祭祀前整洁身心)

    (2) 同本义

    斋,戒洁也。——《说文》

    王斋日三举。盖王日一举。——《周礼·膳夫》

    日中及夕则馂余斋,则每食一太牢也。——《周礼·太牢》

    斋必变食,至不多食。——《论语》

    秦王虽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遂许斋五日

    秦王斋五日。

    专意斋醮。——《明史》

    (3) 又如:斋宿(先一日斋戒,以表诚敬);斋沐(斋戒沐浴);斋事(斋戒祭祀的事);斋舍(古人斋戒时的居所);斋牛(供祭祀用的牛)。又指佛教的进餐用语。小乘禁过午食,以午前、午中进食为斋;大乘禁肉食,以素食为斋。如:长斋;斋食(佛家语。指午前、午中之食);斋时(佛家语。过午不食为斋,故称正午为斋时)

    (4) 施舍饭食给僧、道或穷苦人

    张待诏娘子盛一碗饭,一碗羹,斋这无眼婆婆。——《清平山堂话本》

    (5) 又如:斋僧敬道(对和尚道士虔诚有礼,供食舍钱);斋衬钱(施舍给佛寺的钱币)

    名词

    (1) 素食

    我们是行脚僧,遇庄化饭,适处求斋。——《西游记》

    (2) 又如:斋粮(僧尼的生活用粮);斋供(供奉神佛的食品)

    (3) 书房 。如:书斋;东斋;斋屋(读书、休息,思过,斋戒的房舍)

    (4) 屋舍,多指学舍 。如斋房(学舍;书房);养心斋;斋长(舍长。指旧时学校宿舍的主管人员)

    (5) 专指拜忏诵经、祈祷求福一类活动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唐· 元稹《遣悲怀》

    (6) 又如:斋献(敬献祭礼)

    (7) 斋宫的简称

    王即斋宫,百官御事,各即其斋三日。——《国语》

    (8) 商店用名 。今北京有荣宝斋,苏州有采芝斋

    形容词

    (1) 庄重;恭敬

    洁斋俟兮惠音声。——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2) 又如:斋如(严肃而谨慎的样子);斋明(无所不明,无所偏颇);斋庄(严肃庄敬);斋肃(专一庄敬)

    英文翻译

    vegetarian diet; study

    方言集汇

    ◎ 粤语:zaai1 zai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ai1 [梅县腔] zai1
    ◎ 潮州话:zê1

    宋本广韵

    gōng,gòng [gong]
    部首: 221
    笔画: 8
    五笔: WAW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OTC
    四角: 24281

    详细解释

    gōng

    动词

    (1) (形声。从人,共声。本义:供给,供应)

    (2) 同本义

    供,供给。——《说文》

    凡与之所以大用者,外供甲兵而内给淫奢也。——《韩非子·解老》

    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孟子·梁惠王上》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一人之食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供亿(供应所需,也指供应的东西);供膳(供给膳食);供饷(供给差粮);供祀(供给祭祀)

    (4) 提供某种条件 。如:仅供参考;专供研究生用的阅览室;供顿(设宴待客);供断(供尽。极言提供之多)

    形容词

    (1) 通“恭”。恭敬。有礼貌

    行而供冀。——《荀子·脩身》

    (2) 又如:供翼(恭敬小心。供:通恭)

    (3) 另见 gòng

    gòng

    动词

    (1) (形声。从人,共声。本义:摆设;陈设)

    (2) 同本义

    供,设也。——《说文》

    供帐。——《后汉书·班彪传》

    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明史·海瑞传》

    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明史·海瑞传》

    (3) 又如:供帐(陈设帷帐等用具。作为宴会、旅行之用);供顿(备酒宴客;供应);供馔(陈设祭祀食品);供享(摆供品以祭祀);供佛

    (4) 供奉,供献

    张羽旗,设供具,以礼神君。——《史记·封禅书》

    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唐· 刘禹锡《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

    (5) 又如:供具(供奉鬼神的器具。后也指供佛的器具);供奉曲(宫廷内演奏的曲子);供进(进献宫廷);供御(进奉于帝王)

    (6) 祭祀,奉祀。把香烛等放在神佛或祖先的像(或牌位)前面表示敬奉 。如:上供;供礼(祭品,供品);供床(神像前放置祭品的几案)

    (7) 伺奉;伺候 。如:供过(侍奉,伺候;当差);供应(伺候);供侍(侍奉);供直(侍奉帝王);供承(侍奉,执役);供命(听从差遣);供享(使享用)

    (8) 从事,担任 。如:供事;供役(服役,执役)

    (9) 受审者陈述案情

    吏辈责供,多不足凭。——宋· 陈襄《州县提纲·面审所供》

    (10) 又如:招供(供出犯罪事实);吐供(招供);供招(招供。供出犯罪事实);供攀(攀供。在供词中牵连他人)

    名词

    (1) 供词,口供,受审者所说的案情

    张文定公在真宗时,戚里有争分财不均者,更相诉讼,……即命各供状结实。—— 宋· 赵自鐐《狱讼》

    (2) 又如:翻供;供款(供词)

    (3) 供品,祭品,祭祀时奉献的物品 。如:供养(供品);供尖(供品的顶端部分)

    (4) 另见 gōng

    英文翻译

    supply, provide for; offer in worship

    方言集汇

    ◎ 粤语:gung1 gung3
    ◎ 客家话:[梅县腔] giung1 giung5 [陆丰腔] giung1 [宝安腔] giung1 [客英字典] giung1 giung5 [台湾四县腔] giung5 giung1 [客语拼音字汇] giung1 giung4 [海陆丰腔] giung5 giung1 [东莞腔] kiung1 giung1 [梅县腔] giung5
    ◎ 潮州话:gêng1 go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九容平聲開口三等kĭwoŋkyung/kiv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