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墨寻行

shǔ mò xún háng [shu mo xun hang]

词语释义

数墨:一字字地读;寻行:一行行地读。指只会诵读文句,而不能理解义理。也指专在文字上下功夫。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九:“口内诵经千卷,体上问经不识。不解佛法圆通,徒劳寻行数墨。”

汉字详情

shù,shǔ,shuò [shu,shuo]
部首: 425
笔画: 13
五笔: OVTY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FVOK
四角: 98440

详细解释

shǔ

动词

(1) (形声。从攴( ),娄声。本义:点数;计算)

(2) 同本义

數,计也。——《说文》

以岁之上下数邦用。——《周礼·廪人》

递数之不能终其物。——《礼记·儒行》

善数不用筹策。——《老子》

珠可历历数也。——明· 魏学洢《核舟记》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又如:从一数到十;数拾(查点;收拾);数白道黑(卖弄口舌);数白论黄(计较银钱。白:白银。黄:黄金);数筹定点(数筹码计算时间);数东瓜,道茄子(尽情谈论各种事情);数米而炊,称柴而爨(比喻吝啬之极);数数儿;数不胜数;数课(计算并予登记);数墨(计算书本上的文字)

(4) 比较起来最突出 。如:数一数二;数不着;数得上

(5) 枚举;列举

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6) 又如:不可胜数;历数其罪;数之于前

(7) 数落;责备

数,责也。——《广雅》

后世其追数吾过乎。——《列子·周穆五》

使韩仓数之。——《战国策·秦策》

日暮,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8) 又如:数驳(方言。责备;教训);数骂(数落责骂);数说;数骂(责骂);数让;数道(责难,责备);数喇(数落;数说)

(9) 诉说,称说

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荀子·劝学》

(10) 又如:数贫嘴(油嘴肖舌;耍嘴皮子);数黄道黑(数黄论黑。指说长道短)

(11) 另见 shù;shuò

shù

名词

(1) 数目;数量

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战国策·赵策》

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报数(报告数目);数计(以数字来计算);数珠儿(念珠);可被2除尽的数;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或复数;基数;单数;复数

(3) 底细 。如:心里没有数;心中都有个数

(4) 道数,方法

故为国之数,务在垦草。——《商君书》

(5) 技艺,如博弈的技艺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孟子·告子上》

(6) ∶算术,古代六艺之一

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周礼·地官·大司徒》

(7) 气数;命运

卫青不败由天幸, 李广无功缘数奇。—— 唐· 王维《老将行》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 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 秦相较,或未易量。—— 宋· 苏洵《六国论》

(8) 又如:数奇(命运不佳;遭遇不顺);数命(命运);数尽禄终(死亡);数劫(厄运)

(9) 策略;权术

以计求便,以数取利。——汉· 王充《论衡》

(10) 规律;必然性

汉世外戚,自 东、 西京十有余族,非徒豪横盈极,自取灾故,必于贻衅后主,以至颠败者,其数有可言焉。——《后汉书》

(11) 道理

夫以疏远与近爱信争,其数不胜也。——《韩非子》

(12) 礼数;仪节

今嬖宠之丧,不敢择位,而数于守适。——《左传·庄公十八年》

(13) 特指方术,如占卜之类

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楚辞·卜居》

(14) 又如:数家(精于术数的人);数术(术数)

数量词

(1) 几个,若干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 操军必矣。——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2) 又如:数四(犹三四,表示为数不多);数粒(几粒);数人;数十,数百,数千,数万;数本(几棵;几株);数众(佛教称其教徒人数为“众”,有若干僧则称若干众);数武(几步);数射(几射。射:一箭能及的距离);数家(几派;几家;几户)

(3) 另见 shǔ;shuò

shuò

(1) 屡次:数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英文翻译

number; several, count; fate

方言集汇

◎ 粤语:sou2 sou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i5 su5

宋本广韵

[mo]
部首: 334
笔画: 15
五笔: LFO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WGFG
四角: 601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兼形声。从土,从黑,黑亦声。本义:书画所用的黑色颜料,用松烟等原料制成)

(2) 同本义

墨,书墨也。——《说文》

舐笔和墨。——《庄子·田子方》

史占墨。——《周礼·占人》

致其墨。——《周礼·卜师》。注:“熟灼之,明其兆。”

(3) 又如:墨丸(古墨的一种);墨本(碑帖的拓本);墨工(制墨的工匠);墨妆(脸部以墨化妆);墨路(墨线)

(4) 指诗文或书画

墨客降席,再拜稽首。——扬雄《长杨赋》

(5) 又如:墨君竹(墨绘之竹);文墨;遗墨;墨兵(指史书;指书画诗文);墨妙(精妙的文章、书法和绘画);墨帖(法帖。指名家法书的拓本或印本)

(6) 绳墨。木工用以校正曲直的墨斗线

墨丈寻常之间。——《国语·周语》

物仰其墨。——《太玄·法》。注:“谓绳墨也。”

(7) 又如:墨斗(木工画直线的工具);墨路(墨线。木工画在木料上用以校正曲直的线)

(8) 中国古代五刑之一。刺刻面额,染以黑色,作为惩罚的标记。商周叫“墨刑”,秦汉叫“黥刑”

墨者,墨其额也。——《白虎通·五刑》

墨罪五百。——《周礼·司刑》。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

(9) 指墨家。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九流之一,墨翟所创 。如:墨者(墨家的门徒和学者)

(10) 通“纆”。绳索

徽以纠墨。——扬雄《解嘲》

形容词

(1) 黑色

墨,黑也。——《广雅·释器》

面深墨。——《孟子·滕文公上》

臣观吴王之色类有大忧。——《国语·吴语》。注:“传曰:‘肉食者无墨。’今 吴王有墨。墨,黑气也。”

其色墨。——明· 魏学洢《核舟记》

俄倾风定云墨色。——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墨以葬文公。——《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于是始墨。——《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 又如:墨绖(黑色的丧服);墨面(形容面容黑瘦);墨玉(黑色玉石);墨衣(黑衣,指丧服);墨灰(黑灰色)

(3) 贪污,不廉洁

贪以败官为墨。——《左传·昭公十四年》

墨者多自免去。——清· 张廷玉等《明史》

(4) 又如:墨臣(贪赃不法的臣子);墨吏(贪官污吏)

(5) 通“默”。不语

故口可劫而使墨云。——《荀子·解蔽》

孔静幽墨,冤结纡轸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英文翻译

ink; writing

方言集汇

◎ 粤语:mak6
◎ 客家话:[宝安腔] met8 [梅县腔] met8 [陆丰腔] met8 [客英字典] met8 [东莞腔] met8 [客语拼音字汇] med6 [海陆丰腔] met8 [沙头角腔] miet8 [台湾四县腔] me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北德開入聲開口一等mokmək
xún [xun]
部首: 307
笔画: 6
五笔: VF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MDI
四角: 17347

详细解释

名词

(会意。从工口,从又(彐)寸。本义:八尺为寻) 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尋,绎理也。——《说文》。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

寻,长也。周官之法,度广为寻。——《方言一》

是寻是尺。——《诗·鲁颂·閟宫》。传:“八尺曰寻。”

舒肘知寻。——《大戴礼记·主言》

度寻舒两肱也。——《小尔雅》

蹄间三寻。——《史记·张仪传》。索隐:“七尺曰寻。按,程氏瑶田云,度广曰寻,度深曰仞。皆伸两臂为度。度广则身平臂直,而适得八尺;度深则身侧臂曲,而仅得七尺。其说精巧,寻仞皆以两臂度之,故仞亦或言八尺,寻亦或言七尺也。”

争寻常以尽其民。——《左传·成公十二年》

无寻尺之禄。——《国语·晋语》

千寻铁锁沉江底。——《三国演义》

深逾寻丈。——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动词

(1) 寻找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寻向所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寻视其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寻其方面。——《后汉书·张衡传》

(2) 又如:寻事(找岔子;招惹);寻门路不着(托人情找不着门路);寻瑕索瘢(寻找缺陷);寻疵责人(喻故意挑剔毛病,指责他人);寻孔讨气(找岔子生气);寻宿儿(投宿)

(3) 探究;研究;推求

一一皆可寻其源。——苏轼《王维吴道子画》

(4) 又如:寻事(寻思;考虑);寻朱数墨(只知道背诵文句,不明白道理);寻省(推求省察)

(5) 用

寻,用也。——《小尔雅》

日寻干戈。——《左传·昭公元年》

将寻斧柯。——《孔子家语·观周》

寻网求食,利在昏夜:此蜘蛛也。——《三国演义》

三年将寻师焉。——《左传·僖公五年》

(6) 又如:寻戈(动用兵力);寻斧(用斧);寻师(用兵)

(7) 继续

及武侯死后,夫人寻逝,临终遗教,惟以忠孝勉其子 瞻。——《三国演义》

有利必有害,有损必有益,相纠相寻,至于无尽。——谭嗣同《思篇》

(8) 又如:寻复(相继);寻声(随声);寻续(相继,连续)

(9) 讨伐,派兵去镇压

夫三军之所寻,将蛮夷戎狄之骄逸不虔,于是乎致武。——《国语·周语》

(10) 追逐

乃有迅羽轻足,寻景追括。——汉· 张衡《西京赋》

(11) 又如:寻行逐队(会合在一起);寻逻(巡查警戒);寻踪(跟踪捕捉)

(12) 通“燖”。用热水脱毛

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聘而言盟者,寻旧盟也。——《公羊传·成公三年》

副词

(1) 经常,时常 。如:寻常外(不寻常);寻尝(平时);寻俗(寻常,平时)

(2) 顷刻,不久

未果,寻病终。——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寻移刑部。——清· 张廷玉《明史》

帝寻被执。——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寻遣丞请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介词

(1) 沿着,顺着

绍遂寻山北行。——《后汉书》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唐· 李白《东鲁门泛舟》

(2) 又如:寻村转疃(走村串巷)

英文翻译

seek, search, look for; ancient

方言集汇

◎ 粤语:cam4

宋本广韵

部首: 303
笔画: 6
五笔: TFH

英文翻译

go; walk; move, travel; circu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