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涣

sàn huàn [ san huan]
繁体 散渙
注音 ㄙㄢˋ ㄏㄨㄢˋ

词语释义

形容水四散而流。

引申指团体或民心涣散松懈。

分布。

词语解释

  1. 形容水四散而流。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陂池貏豸,沇溶淫鬻,散涣夷陆,亭皋千里,靡不被筑。”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散涣长惊,电透箭疾。” 唐 柳宗元 《愚溪对》:“西海有水,散涣而无力,不能负芥。”

  2. 引申指团体或民心涣散松懈。

    明 李东阳 《改建忻庙学记》:“虽严驱力禁,强而使之学,亦散涣流荡而不可得。” 梁启超 《南海康先生传》第六章:“又以为 中国 人公德缺乏,团体散涣。”

  3. 分布。

    汉 王褒 《洞箫赋》:“气旁迕以飞射兮,驰散涣以逫律。”

引证解释

⒈ 形容水四散而流。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陂池貏豸,沇溶淫鬻,散涣夷陆,亭皋千里,靡不被筑。”
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散涣长惊,电透箭疾。”
唐柳宗元《愚溪对》:“西海有水,散涣而无力,不能负芥。”

⒉ 引申指团体或民心涣散松懈。

明李东阳《改建忻庙学记》:“虽严驱力禁,强而使之学,亦散涣流荡而不可得。”
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第六章:“又以为中国人公德缺乏,团体散涣。”

⒊ 分布。

汉王褒《洞箫赋》:“气旁迕以飞射兮,驰散涣以逫律。”

散涣的网络释义

散涣

  • 散涣,sàn huàn,意为水四散而流等。
  • 汉字详情

    sàn,sǎn [san]
    部首: 425
    笔画: 12
    五笔: AE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BOK
    四角: 48240

    详细解释

    sǎn

    形容词

    (1) 逍遥,懒散

    庸众驽散。——《荀子·脩身》。注:“散,不拘检者也。”

    (2) 又如:懒散;散人(闲散无用或不为世用的人。后多指隐士);散袒(假日;消闲);散旦(散弹,散诞。舒散;不受拘束);散适(闲适);散闲(消遥自在,无拘无束);散宕(放逸);散懒(精神松散,行动散漫)

    (3) 潇洒;洒脱

    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世说新语》

    (4) 又如:散朗(飘逸爽朗)

    (5) 挂名职务,没有或很少有工作却可以领工资

    初,晋世散骑常持选望甚重,与侍中不异,其后职任闲散,用人渐轻。——《宋书·孔觊传》

    (6) 又如:散位(闲散的职位);散外(闲散而无一定职守的官职);散地(闲散之地。多指闲散的官职);散男(无职守或封邑的男爵);散役(没有固定职事的差役);散官(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之官)

    (7) 杂乱;错杂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 又如:散迹(行踪不定);散散的(无定向,杂乱);散紊(散乱);散殊(各不相同);散生日(散寿。通常的小生日,区别于逢五、逢十的整生日);散东家(百戏杂耍艺人);散名(散杂的名称)

    (9) 特指文章不受韵律约束 。如:散句(不押韵或不对偶的诗文句);散行(散体文);散隶(以散笔作的隶书);散体(即散文体。不要求词句齐整对偶的文体)

    (10) 零碎;不集中的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11) 又如:散盐(粉末盐);散钱(零散的钱币);散滞(遗留下来的零碎物品);散碎(零碎);散处(分散居住);散犯(单独或零散监禁的囚犯);散茶(未压制成块、成片的茶);散户(零星小户)

    (12) 粗疏 。如:散衣(平常穿的衣服);散民(普通百姓);散木(无材用之木。后比喻无用之人)

    名词

    (1) 药粉

    与散两钱服之。——《后汉书·华佗传》

    (2) 又如:平胃散;麻沸散;散子(药面儿)

    (3) 姓

    (4) 另见 sàn

    sàn

    动词

    (1) (本义:分散)

    (2) 同本义

    散,杂肉也。——《说文》

    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后汉书·华陀传》

    散木也。——《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汉· 贾谊《过秦论》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乌云散了;四散(向四面分散);散盘(散伙);散走(四散奔逃);散佚(散失);散没(分散隐没);散众(不专门跟随某一主人或专门负责某事的杂役);散亡(分散逃亡);散叛(离散背叛);散流(流体四散而流);散涣(形容水四散而流)

    (4) 散发,使分散

    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清· 黄宗羲《原君》

    (5) 又如:散福(分食祭祀后的食品,布福);散子(撒种);散灰扃户(在地上撒灰,将门户关锁);散花(使花朵飘散);散金(散发钱财);散传(分支传播);散振(为救济人而分发财物);散配(分发);散财(分发财物);散赡(散发财务以接济别人);散积(散发所积存的财务);散赐(分赐)

    (6) 敞开

    欲写,先散怀抱,任情恣情,然后书之。——蔡邕《笔论》

    (7) 又如:散衣襟

    (8) 排遣

    虫篆散忧乐。——鲍照《蜀四贤》

    (9) 又如:散散儿(散散心);散愁;散荡(散心,解闷);散适(走动散心);散想(舒散心怀);散虑(排遣忧愁)

    (10) 逃,逃走

    壮者散而之四方。——《孟子·梁惠王下》

    (11) 放,放牧

    马散之华山之阳。——《礼记·乐记》

    (12) 抒发 。如:散怀(抒发情怀);散意(表白心意)

    (13) 结束 。如:会还没散,我有事先走了;散班(下班);散更(夜间的最后一次打更);散坐(宴会结束,宾客离席)

    (14) 丧失,失去 。如:散灭(散失净尽);散阙(散失不全);散朴(失去质朴)

    形容词

    (1) 杂乱,纷乱

    不与物散,粹之至也。——《淮南子·原道》

    (2) 另见 sǎn;san

    英文翻译

    scatter, disperse, break up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2 saan3
    ◎ 客家话:[梅县腔] san3 san5 sang1 [海陆丰腔] san5 san3 [陆丰腔] san3 san5 [客语拼音字汇] san3 san4 [宝安腔] san5 | san3 [客英字典] san3 san5 [沙头角腔] san5 san3 [东莞腔] san5 [台湾四县腔] san5 san3 [梅县腔] sa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三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蘇旱上聲開口一等sɑnsanx/saan
    huàn [huan]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QM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ENBK
    四角: 3718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奂( huàn)声。本义:流散,离散)

    (2) 同本义

    涣,流散也。——《说文》

    方涣涣兮。——《诗·郑风·溱洧》

    涣者离也。——《易·序卦传》

    则涣然离矣。——《汉书·刑法志》

    涣兮。——《老子》。注:“涣者解散。”

    涣乎成功。——《刘熊碑》

    功德涣彰。——《戚伯著碑》

    (3) 又如:涣然冰释(如冰之溶解消散。多用以指误会、疑难的消散);涣驰(涣散。分散,不集中);涣泮(消释,融化);涣衍(蔓延,扩散)

    (4) 帝王发布号令 。如:涣汗(流汗。比喻帝王的圣旨、号令,有如汗出于肤,无法收回);涣命(帝王的诏命);涣诏(帝王的恩诏);涣发(特指帝王发布号令);涣号(指帝王的旨令,恩旨)

    形容词

    (1) 水很大的

    清音应空谷,潜波涣寒塘。——吕同老《丹泉》

    (2) 又泛指盛貌

    纂辞奋笔,涣若不思。——韩愈文

    (3) 鲜明的。同“焕”

    涣烂兮其溢目也。——《后汉书·延笃传》

    (4) 又如:涣烂(光明灿烂的样子)

    英文翻译

    scatter; scattered

    方言集汇

    ◎ 粤语:wun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