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居

sǎn jū [ san ju]
注音 ㄙㄢˇ ㄐㄨ

词语释义

散居 sǎnjū

(1) 分散居住

一家人散居各地
live scattered

词语解释

  1. 分散居住。

    《北史·序传序》:“子孙散居诸国,或在 赵 ,或在 秦 。” 巴金 《随想录·中国人》:“我每想到祖国人民在困难中怎样挺胸前进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就浮现出散居在世界各地的 中国 人。”

引证解释

⒈ 分散居住。

《北史·序传序》:“子孙散居诸国,或在赵,或在秦。”
巴金《随想录·中国人》:“我每想到祖国人民在困难中怎样挺胸前进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就浮现出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中国人。”

散居的国语词典

分散居住。

如:「台湾北部丘陵区由于地形的缘故,较利于散居。」

散居的网络释义

散居

  • 散居拼音sǎnjū,释义指分散居住,出处《北史·序传序》。
  • 散居的翻译

    英语: (of a group of people)​ to live scattered over an area

    散居造句

    那个地方散居着许多回民。
    专家推测,约百年前,岳麓山前除规模较大的岳麓书院外,绝大部分当为种植稻谷的田野,少量的村民散居在橘子洲大桥西桥头和后湖一带。
    英、法、德、俄、日散居欧、亚两洲,地势毗连,铁路、轮舟无远弗届,不免有恃强陵弱、蚕食鲸吞之虞。
    散居着几户人家,淳朴善良,以采野茶和挖药材为生,种玉米蔬菜自给,群猴性情顽劣,常攀折糟踏,年年收获无几,生活很是清苦。
    因被月氏排挤而西迁,一部分退至锡尔河北岸,另一些南下帕米尔,散居各地。
    同年,指挥宪兵以武力野蛮驱赶零星分散居住的农民,拆毁房屋,“归并在既有的村庄”,“于热河省兴隆、青龙、滦平及喀喇沁中旗造成了无人地带”。
    高楼疏散安全梯为火灾、地震、空袭疏散居民之用。
    读者散居全市各个角落,眼观四面、耳听八方,当天上午发生的事情,立即就知。
    藏身在这世界偏僻角落的是数以百万计的散居人口,无名小卒、哪里的公民都不是,被政府遗忘或忽略,户口普查也不予计算。
    唐高宗总章年间,河南固始人陈政、陈元光入闽,随从的校尉中,有杨永、杨珍等,他们的后代散居闽、粤、台、澎等地。
    这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游子们,用他们最诚挚的情感、最投入的演绎,谱写了一首感人至深的“思乡曲”。
    散居”公司承诺永远不打广告,并且允许你把“散居”网站上的任何数据带去任何你想去的任何地方。
    从非洲散居人,摩洛哥和南非各获得两票。”科扎说。
    以上三部分就是斐洛“散居观”的基本内容,体现出散居异地的希腊化犹太贵族对于自身族群认同的独特认识。
    散居世界各国的华侨,虽然不少已入外国籍,但其对祖国的忠诚仍是自不待言的。
    而就整个西北沿边地区来说,吐蕃诸部及党项羌部大量散居,他们各自成为宋夏抗争的前沿力量。
    阿拉善公安边防支队算井子公安边防派出所的干警为了方便分散居住的牧民出行,腾出了几间营房开办了牧民招待所,免费为牧民提供吃住。
    当年知识青年在农村插队落户,由于分散居住,管理不善,使这些女知识青年落到了“天高皇帝远”的农村、边疆,女知识青年被强奸、奸污的问题就相当突出。
    在犹太民族在华散居的历史上,开封犹太人尤为令人注目。
    氐人原散居于今甘肃陇南、天水,陕西西南部及四川松潘一带,在羌汉之间杂处。

    汉字详情

    sàn,sǎn [san]
    部首: 425
    笔画: 12
    五笔: AE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BOK
    四角: 48240

    详细解释

    sǎn

    形容词

    (1) 逍遥,懒散

    庸众驽散。——《荀子·脩身》。注:“散,不拘检者也。”

    (2) 又如:懒散;散人(闲散无用或不为世用的人。后多指隐士);散袒(假日;消闲);散旦(散弹,散诞。舒散;不受拘束);散适(闲适);散闲(消遥自在,无拘无束);散宕(放逸);散懒(精神松散,行动散漫)

    (3) 潇洒;洒脱

    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世说新语》

    (4) 又如:散朗(飘逸爽朗)

    (5) 挂名职务,没有或很少有工作却可以领工资

    初,晋世散骑常持选望甚重,与侍中不异,其后职任闲散,用人渐轻。——《宋书·孔觊传》

    (6) 又如:散位(闲散的职位);散外(闲散而无一定职守的官职);散地(闲散之地。多指闲散的官职);散男(无职守或封邑的男爵);散役(没有固定职事的差役);散官(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之官)

    (7) 杂乱;错杂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 又如:散迹(行踪不定);散散的(无定向,杂乱);散紊(散乱);散殊(各不相同);散生日(散寿。通常的小生日,区别于逢五、逢十的整生日);散东家(百戏杂耍艺人);散名(散杂的名称)

    (9) 特指文章不受韵律约束 。如:散句(不押韵或不对偶的诗文句);散行(散体文);散隶(以散笔作的隶书);散体(即散文体。不要求词句齐整对偶的文体)

    (10) 零碎;不集中的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11) 又如:散盐(粉末盐);散钱(零散的钱币);散滞(遗留下来的零碎物品);散碎(零碎);散处(分散居住);散犯(单独或零散监禁的囚犯);散茶(未压制成块、成片的茶);散户(零星小户)

    (12) 粗疏 。如:散衣(平常穿的衣服);散民(普通百姓);散木(无材用之木。后比喻无用之人)

    名词

    (1) 药粉

    与散两钱服之。——《后汉书·华佗传》

    (2) 又如:平胃散;麻沸散;散子(药面儿)

    (3) 姓

    (4) 另见 sàn

    sàn

    动词

    (1) (本义:分散)

    (2) 同本义

    散,杂肉也。——《说文》

    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后汉书·华陀传》

    散木也。——《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汉· 贾谊《过秦论》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乌云散了;四散(向四面分散);散盘(散伙);散走(四散奔逃);散佚(散失);散没(分散隐没);散众(不专门跟随某一主人或专门负责某事的杂役);散亡(分散逃亡);散叛(离散背叛);散流(流体四散而流);散涣(形容水四散而流)

    (4) 散发,使分散

    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清· 黄宗羲《原君》

    (5) 又如:散福(分食祭祀后的食品,布福);散子(撒种);散灰扃户(在地上撒灰,将门户关锁);散花(使花朵飘散);散金(散发钱财);散传(分支传播);散振(为救济人而分发财物);散配(分发);散财(分发财物);散赡(散发财务以接济别人);散积(散发所积存的财务);散赐(分赐)

    (6) 敞开

    欲写,先散怀抱,任情恣情,然后书之。——蔡邕《笔论》

    (7) 又如:散衣襟

    (8) 排遣

    虫篆散忧乐。——鲍照《蜀四贤》

    (9) 又如:散散儿(散散心);散愁;散荡(散心,解闷);散适(走动散心);散想(舒散心怀);散虑(排遣忧愁)

    (10) 逃,逃走

    壮者散而之四方。——《孟子·梁惠王下》

    (11) 放,放牧

    马散之华山之阳。——《礼记·乐记》

    (12) 抒发 。如:散怀(抒发情怀);散意(表白心意)

    (13) 结束 。如:会还没散,我有事先走了;散班(下班);散更(夜间的最后一次打更);散坐(宴会结束,宾客离席)

    (14) 丧失,失去 。如:散灭(散失净尽);散阙(散失不全);散朴(失去质朴)

    形容词

    (1) 杂乱,纷乱

    不与物散,粹之至也。——《淮南子·原道》

    (2) 另见 sǎn;san

    英文翻译

    scatter, disperse, break up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2 saan3
    ◎ 客家话:[梅县腔] san3 san5 sang1 [海陆丰腔] san5 san3 [陆丰腔] san3 san5 [客语拼音字汇] san3 san4 [宝安腔] san5 | san3 [客英字典] san3 san5 [沙头角腔] san5 san3 [东莞腔] san5 [台湾四县腔] san5 san3 [梅县腔] sa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三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蘇旱上聲開口一等sɑnsanx/saan
    [ju]
    部首: 327
    笔画: 8
    五笔: ND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JR
    四角: 77264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金文字形,是“踞”的本字,象人曲胫蹲踞形。本义:蹲着)

    (2) 同本义。后作“踞”

    居,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俗居从足。——《说文》

    不宜居见长者。——《史记》

    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左传》

    (3) 居住

    则居可知矣。——《易·系辞下》

    仁者居之。——《吕氏春秋·离俗》

    卒不居赵地。——《吕氏春秋·达郁》

    寝居直梦。——《淮南子·地形》

    居者,居其所也。——《谷梁传·僖公二十四年》

    天王出居于郑。——《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楚人贫居。—— 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君子居必择乡。——《荀子·劝学》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柳宗元《捕蛇者说》

    城居者未之知。——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居者皆猎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4) 又如:居俭(居家俭约);居恒(安闲度日);居移气,养移体(人的所处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供养可以改变人的体质)

    (5) 坐

    居,吾语女。——《礼记·乐记》。注:“坐也。”

    孔子闲居。——《仲尼燕居》

    数各居其上三分。——《礼记·王制》

    令女居其上。——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6) 处在,处于

    佛印居石。——明· 魏学洢《核舟记》

    鲁直居左。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居右者椎髻。

    (7) 又如:居先(处于先位);居卖(在市场上做买卖);居贫(处于贫困的境地);居安资深(掌握学问牢固而根底深厚);居易(处于平常情况)

    (8) 积储

    假货居贿。——《国语·晋语》

    居物致富。——《汉书·张汤传》

    居为奇货。——《聊斋志异·促织》

    居之以为利。

    (9) 又如:居积(囤积财物);居仁由义(内心存仁,行事循义);居物(囤积财物);居贩(居积贩卖)

    (10) 占

    谋计居多。——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1) 又如:二者必居其一;居多(占多数);居有(据有,占有)

    (12) 治理;安置

    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柳宗元《梓人传》

    (13) 又如:居材(处置木材);居处(安置;处置)

    (14) 停止;休息;止息

    居十日。——《韩非子·喻老》

    居五日。

    居数月。——《淮南子·人间训》

    不可久居。——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15) 当;担任 。如:居位(居官任职);居职(在职,任职)

    (16) 〈形〉 通“倨”。傲慢

    莫肯下遗,式居娄骄。——《韩非子·诡使》

    名词

    (1) 住所,住宅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左传·宣公二年》

    居停主人勿复言。——《宋史·丁谓传》

    其居仅仅足。——清· 洪亮吉《治平篇》

    一人之居。

    (2) 又如:居停(主人,东家;寓所,临时借住的地方);居址(住所地址);居庐(泛指住房);居宿(指住处)

    (3) 平素家居

    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4) 又如:居平(居常);居冠(古代官员退朝居家时所戴的帽子);居盈(过富贵生活);居常(平时,平常)

    (5) 可以吃到茶点、饮料或饭菜的店铺。如:六朝居;同和居;金陵居;砂锅居

    英文翻译

    live, dwell, reside, sit

    方言集汇

    ◎ 粤语:geoi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gi1 [客英字典] gi1 [陆丰腔] gi1 [梅县腔] gi1 [东莞腔] gi1 [沙头角腔] gi1 [海陆丰腔] gi1 [台湾四县腔] gi1 [宝安腔] g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居之平聲開口三等ki/k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