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发散
(1) 散开(如由一个共同中心向外延伸的几条直线),数学上的发散状态
词语解释
(光线、声音、气味等)向四周散开。
《参同契》卷上:“潜潭见象,发散清光。” 晋 成公绥 《啸赋》:“乃吟咏而发散,声骆驛而响连。” 徐迟 《狂欢之夜》:“稻田在夜晚里发散的香味是又浓冽又温暖的。” 老舍 《四世同堂》五:“ 瑞全 腹中的酒渐渐发散开,他有点发晕,想到空旷的地方去痛快的吸几口气。”
中医指用发汗的药物把体内的邪热散出去,以治疗疾病。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古方治暑无他法,但用辛甘发散疏导,心气与水流行,则无能害之矣。”《红楼梦》第四二回:“ 贾母 原没有大病,不过是劳乏了,兼着了些凉,温存了一日,又吃了一两剂药,发散了发散,至晚也就好了。”《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六回:“不过冒点风寒,一发散就好了。”
犹发泄,尽量发出。
柳杞 《好年胜景》二:“ 四喜 喊叫着,为发散一时涌上来的快乐,皮球一样竟在炕上滚了一个跟头。”京剧《贵妃醉酒》:“如今万岁转驾西宫,娘娘一肚子的气没地方发散去,借酒消愁,瞧这样儿怪可怜的。”
引证解释
⒈ (光线、声音、气味等)向四周散开。
引《参同契》卷上:“潜潭见象,发散清光。”
晋成公绥《啸赋》:“乃吟咏而发散,声骆驛而响连。”
徐迟《狂欢之夜》:“稻田在夜晚里发散的香味是又浓冽又温暖的。”
老舍《四世同堂》五:“瑞全腹中的酒渐渐发散开,他有点发晕,想到空旷的地方去痛快的吸几口气。”
⒉ 中医指用发汗的药物把体内的邪热散出去,以治疗疾病。
引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古方治暑无他法,但用辛甘发散疏导,心气与水流行,则无能害之矣。”
《红楼梦》第四二回:“贾母原没有大病,不过是劳乏了,兼着了些凉,温存了一日,又吃了一两剂药,发散了发散,至晚也就好了。”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六回:“不过冒点风寒,一发散就好了。”
⒊ 犹发泄,尽量发出。
引柳杞《好年胜景》二:“四喜喊叫着,为发散一时涌上来的快乐,皮球一样竟在炕上滚了一个跟头。”
京剧《贵妃醉酒》:“如今万岁转驾西宫,娘娘一肚子的气没地方发散去,借酒消愁,瞧这样儿怪可怜的。”
发散的国语词典
散开。
如:「波纹由中心向外发散。」
发散的网络释义
发散 (汉语词汇)
反义词
发散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fā
动词
(1) (形声。本义: 放箭)
(2) 同本义
發,射发也。——《说文》
壹发五豝。——《诗·召南·驺虞》
发彼有的。——《诗·小雅·宾之初筵》
循声而发。——《礼记·射义》
矢四发。——《汉书·匈奴传》
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史记·李将军列传》
暮见火而俱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宋· 欧阳修《归田录》
度不中而轻发。——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 百发百中; 发矢(射箭); 发箭(射箭);发功(指射技)
(4) 出发;上路
发,去也。——《广雅》
履我发兮。——《诗·齐风·东方之日》
朝发枉诸。——《楚辞·离骚·涉江》
顷之未发。——《战国策·燕策》
卿与子敬、 程公便前发。——《资治通鉴》
兰舟催发。——宋· 柳永《雨霖铃》
(5) 又如:发足(起程,出发)发程(起程,上路;动身启程);发逐(出发追逐);发迈(出发远行)
(6) 打开;开启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聊斋志异·促织》
(7) 又如:发日(公文的启封日期);发书(拆开诏书或书信)
(8) 征发;征调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西门豹治邺》
(9) 又如:发召(征调);发调(征调);发徭(征派徭役)
(10) 发生;发出
使人发书于赵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怀怒未发。——《战国策·魏策》
变遂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1) 又如:发念(萌生念头);发意(产生某种意念);发兴(发生)
(12) 发布;宣告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立于王之朝。——《孟子·梁惠王上》
遂发命,遽兴姜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3) 又如:发政(发布政令)
(14) 抒发;发泄
发狂吟。——《三国演义》
发其志士之悲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15) 又如:发郁(发泄郁结在心头的烦闷);发忿(发泄愤恨的情绪);发挥(抒发)
(16) 派遣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史记·项羽本纪》
二世元年四月,发闾左适戍 渔阳九百人。——《史记·陈涉世家》
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资治通鉴》
(17) 又如:发师(派遣军队、出兵);发导(派遣向导)
(18) 挖掘
于败石丛草处,探石发穴。——《聊斋志异·促织》
(19) 又如:发冢(掘墓);发硎(发掘整理);发揭(发掘,揭开)
(20) 花开放
野芳发而幽香。——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1) 又如:发秀(开花);发彩(指开花)
(22) 送出;交付。与“收”相对;发出
发五十金。——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3) 又如:发电报
(24) 因得到大量财富而兴旺 。如:暴发(突然发财得势)
(25) 发酵,膨胀 。如:面发了;发一发干菜
(26) 卖出 。如:发兑(批发;卖出);发脱(卖出;打发;除去)
(27) 繁育;生长 。如:发孚(发芽);发鲜(发芽);发荣滋长(草木繁茂的萌发生长)
(28) 施行;开始 。如:发头(开始;起头);发讲(开始讲解);发始(开始);发严(开始严阵待命)
(29) 阐发 。如:发微(阐发微妙之处);发义(阐发义理);发题(阐发题意);发蕴(阐发奥秘之情)
(30) 显现;显露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告子下》
凄凄切切,呼号奋发。——宋· 欧阳修《秋声赋》
(31) 又如:发色(呈现色彩);发迷(显现迷惘的神情);发梦(显现梦境)
(32) 表现 。如:发华(表现出文彩);发威(显示威风);发藻(显示文采)
(33) 散发;发给 。如:发越(散发,播散);发辉(散发光辉)
(34) 举事;发难 。如:发谪(举发;谴责);发衅(挑起争端);发举(兴起,举事)
(35) 倡始;提出 。如:发端
(36) 启发;开导 。如:发悟(启发使领悟);发机(启发机杼。多指诗文的构思和布局)
(37) 提拔;举荐 。如:发困(举荐处于困境的人);发荐(发迹,被荐举)
(38) 传扬;张扬 。如:发闻(传播;显扬;传扬名声);发德(使道德显扬)
(39) 揭露;暴露
(40) 又如:发奸(揭发坏人坏事);发潜(揭发潜伏的坏人坏事);发举(揭发,检举)
(41) 点燃;燃烧起来 褺
同时发火。——《资治通鉴》
(42) 又如:发爨(烧火做饭);发薪(点燃柴草)
(43) 疾病发作 。如:发脾寒(患疟疾病);发痧(患中暑或霍乱等急性病)
(44) 制作;拟定 。如:发天葩(比喻制作新奇的文章)
(45) 歌唱;表演;演奏 。如:发调(发出曲调);发猛(高亢清扬的乐声);发梁(歌声绕梁不绝)
(46) 感到 。如:发虚(饿得发慌);发软;发晕
(47) 行动 。如:发止(行止;进退);发乔(做出滑稽可笑的动作)
(48) 发源;发端 。如:发轸(比喻事物的起始、开端);发岁(一年起始)
(49) 发性,使性子 。如:发业(发怒;作孽);发村(撒野;发脾气);发野(撒野;蛮不讲理)
(50) 流露感情 。如:发中(发自内心)
(51) 通“拨(
)”。除去;错乱居干之道,菑栗不迤,则弓不发。——《周礼·考工记·弓人》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诗·邶风·谷风》
(52) 通“法”。效法,遵守
法者不可不恒也,存亡治乱所从出,圣君所以为天下大仪也,君臣上下贵贱皆发焉。——《管子·任法》
〈量>
(1) 在小武器打靶比赛中每个射手规定的发射次数 。如:一次20发
(2) 计算子弹、炮弹的单位。如:一发炮弹
(3) 另见
fà
名词
(1) 头发,人头上的毛 ?
巽为寡发。——《易·说卦》
其华在发。——《素问·大节藏象论》
穷发之下。——《庄子·逍遥游》
束发而就大学。——《大戴礼记·保傅》
结发成夫妻。——《苏武古诗》。注:“结发始成人也。谓男年二十,女年十五,时取笄冠为义也。”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宋· 范仲淹《渔家傲》
(2) 又如:理发;脱发;怒发冲冠(形容怒极)
(3) 草木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庄子》
山以草木为发。——《地理书》
(4) 通“旆(
)”。古代旐末形如燕尾的垂旒;旗帜的通称武王载发,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遏。——《荀子·议兵》
(5) 另见
fèi
动词
(1) 通“废”。崩坏;停止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老子》
君夜发不可以朝。——《晏子春秋》
景公饮酒,酲,三日而后发。
(2) 又如:发药(停止用药)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sǎn
形容词
(1) 逍遥,懒散
庸众驽散。——《荀子·脩身》。注:“散,不拘检者也。”
(2) 又如:懒散;散人(闲散无用或不为世用的人。后多指隐士);散袒(假日;消闲);散旦(散弹,散诞。舒散;不受拘束);散适(闲适);散闲(消遥自在,无拘无束);散宕(放逸);散懒(精神松散,行动散漫)
(3) 潇洒;洒脱
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世说新语》
(4) 又如:散朗(飘逸爽朗)
(5) 挂名职务,没有或很少有工作却可以领工资
初,晋世散骑常持选望甚重,与侍中不异,其后职任闲散,用人渐轻。——《宋书·孔觊传》
(6) 又如:散位(闲散的职位);散外(闲散而无一定职守的官职);散地(闲散之地。多指闲散的官职);散男(无职守或封邑的男爵);散役(没有固定职事的差役);散官(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之官)
(7) 杂乱;错杂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 又如:散迹(行踪不定);散散的(无定向,杂乱);散紊(散乱);散殊(各不相同);散生日(散寿。通常的小生日,区别于逢五、逢十的整生日);散东家(百戏杂耍艺人);散名(散杂的名称)
(9) 特指文章不受韵律约束 。如:散句(不押韵或不对偶的诗文句);散行(散体文);散隶(以散笔作的隶书);散体(即散文体。不要求词句齐整对偶的文体)
(10) 零碎;不集中的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11) 又如:散盐(粉末盐);散钱(零散的钱币);散滞(遗留下来的零碎物品);散碎(零碎);散处(分散居住);散犯(单独或零散监禁的囚犯);散茶(未压制成块、成片的茶);散户(零星小户)
(12) 粗疏 。如:散衣(平常穿的衣服);散民(普通百姓);散木(无材用之木。后比喻无用之人)
名词
(1) 药粉
与散两钱服之。——《后汉书·华佗传》
(2) 又如:平胃散;麻沸散;散子(药面儿)
(3) 姓
(4) 另见
sàn
动词
(1) (本义:分散)
(2) 同本义
散,杂肉也。——《说文》
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后汉书·华陀传》
散木也。——《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汉· 贾谊《过秦论》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乌云散了;四散(向四面分散);散盘(散伙);散走(四散奔逃);散佚(散失);散没(分散隐没);散众(不专门跟随某一主人或专门负责某事的杂役);散亡(分散逃亡);散叛(离散背叛);散流(流体四散而流);散涣(形容水四散而流)
(4) 散发,使分散
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清· 黄宗羲《原君》
(5) 又如:散福(分食祭祀后的食品,布福);散子(撒种);散灰扃户(在地上撒灰,将门户关锁);散花(使花朵飘散);散金(散发钱财);散传(分支传播);散振(为救济人而分发财物);散配(分发);散财(分发财物);散赡(散发财务以接济别人);散积(散发所积存的财务);散赐(分赐)
(6) 敞开
欲写,先散怀抱,任情恣情,然后书之。——蔡邕《笔论》
(7) 又如:散衣襟
(8) 排遣
虫篆散忧乐。——鲍照《蜀四贤》
(9) 又如:散散儿(散散心);散愁;散荡(散心,解闷);散适(走动散心);散想(舒散心怀);散虑(排遣忧愁)
(10) 逃,逃走
壮者散而之四方。——《孟子·梁惠王下》
(11) 放,放牧
马散之华山之阳。——《礼记·乐记》
(12) 抒发 。如:散怀(抒发情怀);散意(表白心意)
(13) 结束 。如:会还没散,我有事先走了;散班(下班);散更(夜间的最后一次打更);散坐(宴会结束,宾客离席)
(14) 丧失,失去 。如:散灭(散失净尽);散阙(散失不全);散朴(失去质朴)
形容词
(1) 杂乱,纷乱
不与物散,粹之至也。——《淮南子·原道》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an3 san5 sang1 [海陆丰腔] san5 san3 [陆丰腔] san3 san5 [客语拼音字汇] san3 san4 [宝安腔] san5 | san3 [客英字典] san3 san5 [沙头角腔] san5 san3 [东莞腔] san5 [台湾四县腔] san5 san3 [梅县腔] san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散 | 蘇旱 | 心 | 寒 | 上聲 | 旱 | 開口一等 | 山 | 寒 | sɑn | sanx/sa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