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仙

sàn xiān [ san xian]
注音 ㄙㄢˋ ㄒ一ㄢ

词语释义

道教语。仙人未授仙职者之称。

比喻放旷不羁、自由闲散的人。

词语解释

  1. 道教语。仙人未授仙职者之称。

    唐 韩愈 《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上界真人足官府,岂如散仙鞭笞鸞凤终日相追陪。”

  2. 比喻放旷不羁、自由闲散的人。

    唐 白居易 《雪夜小饮赠梦得》诗:“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 唐 王毂 《逢道者神和子》诗:“酒里消閒日,人间作散仙。” 清 黄遵宪 《宫本鸭北索和》诗:“登楼北望方多事,未许偷闲作散仙。”

引证解释

⒈ 道教语。仙人未授仙职者之称。

唐韩愈《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上界真人足官府,岂如散仙鞭笞鸞凤终日相追陪。”

⒉ 比喻放旷不羁、自由闲散的人。

唐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诗:“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
唐王毂《逢道者神和子》诗:“酒里消閒日,人间作散仙。”
清黄遵宪《宫本鸭北索和》诗:“登楼北望方多事,未许偷闲作散仙。”

散仙的网络释义

散仙 (道教名词,天界中未被授予官爵的神仙)

  • 散仙是一个道教名词,读音为sǎn xiān。指天界中未被授予官爵的神仙。成都话中,“散”就是行为有点放达,言语有点幽默,自由自在,安闲舒适。但凡是这类人,我们都说:那娃有点“散”,散中之仙,就是这类人中的极品。
  • 有道是“山东出好汉,四川出神仙”。“好汉”一说,大概因为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而“神仙”则与修道成仙的道教有关系。成都与道教有着深厚的渊源,从鹤鸣山、青城山,再到远点的瓦屋山;从八百岁的彭祖、到东汉张道陵,莫不与道教的起源有关系。
  • 散仙 (汉语词汇)

  • 散仙,汉语词汇。
  • 拼音:sàn xiān
  • 释义:1、道教语。仙人未授仙职者之称。2、比喻放旷不羁、自由闲散的人。
  • 散仙造句

    至于各界各洞的地仙散仙,以及各处各山的妖魔鬼怪,最高的不过和她齐驱并驾罢了。
    老者一声叹息,我元婴离体时间太长,又使秘法燃烧元婴的生机,连转修散仙的资格也没有了,能苟活世间数千年,如今老头子我最后的心愿能收一如意弟子。
    不错,只有三成,因为度劫最后一劫心劫是他们最难度过的,很多炼体修真都是在这一劫上失败的,心劫失败,连散仙都修不了直接云飞烟灭了。
    李玉玉路过一个风景秀丽,满山桃花盛开的大山,觉得这地方不错,附近也没有散仙,妖人占据,自己就在此地开辟洞府,安家落户了。
    与峨嵋派女仙墨凤凰申若兰至好,她只散仙,小能飞升灵空仙界,所以至今仍在名山寄迹,不能离出尘世。
    他知道师弟虽然不苟言笑,修为却绝不在自己之下,为人严谨刚毅,爱憎分明,很得师父大罗散仙辜不群的喜爱,早晚有一天空桐山的掌教之位是他的。
    陛下,臣弹劾雷音普化天尊,玄坛元帅赵公明等神,擅离职守,私自下界庇护申公豹一介散仙之流,没得丢尽天庭脸面。
    但是,天麟却在万众瞩目之下,毅然决然的兵解成散仙。
    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你仍是你的狷介少年,我仍做我的逍遥散仙,山高水远两不侵,碧落黄泉皆不见。
    比如十万无名的天兵天将,披香殿的玉女,人间的许多无名散仙。
    世外散仙,心念名利;斗筲之徒,难兴大风浪。
    如花媚娘的出现为以後他在逃避百黄老人手下追杀时遇救埋下了伏笔,星星宫的出现为以後他修神埋下了伏笔,在黑狱的遭遇为以後遇到散仙埋下了伏笔。
    古灵子吧哒了一下嘴巴,似乎在回味的说到师伯曾经跟随师傅去观礼,那还是二百年前的事情了,看十几位海外散仙同炼丹药。
    炼丹的最好的药材铺要数白云宗开的白云药铺了,这里你要什么有什么,据说以前还有散仙来买过药材呢。

    汉字详情

    sàn,sǎn [san]
    部首: 425
    笔画: 12
    五笔: AE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BOK
    四角: 48240

    详细解释

    sǎn

    形容词

    (1) 逍遥,懒散

    庸众驽散。——《荀子·脩身》。注:“散,不拘检者也。”

    (2) 又如:懒散;散人(闲散无用或不为世用的人。后多指隐士);散袒(假日;消闲);散旦(散弹,散诞。舒散;不受拘束);散适(闲适);散闲(消遥自在,无拘无束);散宕(放逸);散懒(精神松散,行动散漫)

    (3) 潇洒;洒脱

    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世说新语》

    (4) 又如:散朗(飘逸爽朗)

    (5) 挂名职务,没有或很少有工作却可以领工资

    初,晋世散骑常持选望甚重,与侍中不异,其后职任闲散,用人渐轻。——《宋书·孔觊传》

    (6) 又如:散位(闲散的职位);散外(闲散而无一定职守的官职);散地(闲散之地。多指闲散的官职);散男(无职守或封邑的男爵);散役(没有固定职事的差役);散官(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之官)

    (7) 杂乱;错杂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 又如:散迹(行踪不定);散散的(无定向,杂乱);散紊(散乱);散殊(各不相同);散生日(散寿。通常的小生日,区别于逢五、逢十的整生日);散东家(百戏杂耍艺人);散名(散杂的名称)

    (9) 特指文章不受韵律约束 。如:散句(不押韵或不对偶的诗文句);散行(散体文);散隶(以散笔作的隶书);散体(即散文体。不要求词句齐整对偶的文体)

    (10) 零碎;不集中的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11) 又如:散盐(粉末盐);散钱(零散的钱币);散滞(遗留下来的零碎物品);散碎(零碎);散处(分散居住);散犯(单独或零散监禁的囚犯);散茶(未压制成块、成片的茶);散户(零星小户)

    (12) 粗疏 。如:散衣(平常穿的衣服);散民(普通百姓);散木(无材用之木。后比喻无用之人)

    名词

    (1) 药粉

    与散两钱服之。——《后汉书·华佗传》

    (2) 又如:平胃散;麻沸散;散子(药面儿)

    (3) 姓

    (4) 另见 sàn

    sàn

    动词

    (1) (本义:分散)

    (2) 同本义

    散,杂肉也。——《说文》

    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后汉书·华陀传》

    散木也。——《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汉· 贾谊《过秦论》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乌云散了;四散(向四面分散);散盘(散伙);散走(四散奔逃);散佚(散失);散没(分散隐没);散众(不专门跟随某一主人或专门负责某事的杂役);散亡(分散逃亡);散叛(离散背叛);散流(流体四散而流);散涣(形容水四散而流)

    (4) 散发,使分散

    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清· 黄宗羲《原君》

    (5) 又如:散福(分食祭祀后的食品,布福);散子(撒种);散灰扃户(在地上撒灰,将门户关锁);散花(使花朵飘散);散金(散发钱财);散传(分支传播);散振(为救济人而分发财物);散配(分发);散财(分发财物);散赡(散发财务以接济别人);散积(散发所积存的财务);散赐(分赐)

    (6) 敞开

    欲写,先散怀抱,任情恣情,然后书之。——蔡邕《笔论》

    (7) 又如:散衣襟

    (8) 排遣

    虫篆散忧乐。——鲍照《蜀四贤》

    (9) 又如:散散儿(散散心);散愁;散荡(散心,解闷);散适(走动散心);散想(舒散心怀);散虑(排遣忧愁)

    (10) 逃,逃走

    壮者散而之四方。——《孟子·梁惠王下》

    (11) 放,放牧

    马散之华山之阳。——《礼记·乐记》

    (12) 抒发 。如:散怀(抒发情怀);散意(表白心意)

    (13) 结束 。如:会还没散,我有事先走了;散班(下班);散更(夜间的最后一次打更);散坐(宴会结束,宾客离席)

    (14) 丧失,失去 。如:散灭(散失净尽);散阙(散失不全);散朴(失去质朴)

    形容词

    (1) 杂乱,纷乱

    不与物散,粹之至也。——《淮南子·原道》

    (2) 另见 sǎn;san

    英文翻译

    scatter, disperse, break up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2 saan3
    ◎ 客家话:[梅县腔] san3 san5 sang1 [海陆丰腔] san5 san3 [陆丰腔] san3 san5 [客语拼音字汇] san3 san4 [宝安腔] san5 | san3 [客英字典] san3 san5 [沙头角腔] san5 san3 [东莞腔] san5 [台湾四县腔] san5 san3 [梅县腔] sa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三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蘇旱上聲開口一等sɑnsanx/saan
    xiān [xian]
    部首: 221
    笔画: 5
    五笔: WM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OU
    四角: 2227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本作“僊”。右边的意思是人爬到高处取鸟巢,加上“人”旁,表示人升高成仙。隶书作“仙”,表示仙人多住在高处。本义:仙人)

    (2) 同本义

    僊,长生迁去也。——《说文》

    求僊人羡门之属。——《汉书·郊祀志》

    仙圣为之臣。——《列子·黄帝》。注:“仙寿考之迹。”

    (3) 神仙,古代神话和宗教中指修炼得道长生不死的人,或指能达到至高神界的人物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仙之人兮。——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如听仙乐。——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仙及鸡犬。——《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仙机玄奥(深奥不可知晓);仙人劝驾(指有威望的人从中调解);仙醪(仙酒);仙闼(神仙的住处);仙机(奥秘);仙车(驾临);仙缘(可成仙的缘分)

    (5) 超越凡品的人或事。如:自称臣是酒中仙;诗仙;歌仙;仙郎;仙卫;仙手

    (6) 用于称道教的人和事物。如:仙箓(道仙的名册);仙翁(对老年道士的尊称);仙长(对道士的尊称);仙师(对道士、和尚的尊称)

    (7) 仙女

    (8) 民间传说故事中住在仙境(有时下凡)但又常善意地干预人间事务的年轻貌美的仙女。如:仙姿

    (9) 中国古代用为艳妇、美女、妓女、女道士等的代称。如:怀仙;梦仙诗;仙妓

    (10) 旧时对美分(百分之一美元)音译名生脱的简称,现在香港、台湾仍用;香港货币的分亦称“仙”

    (11) 用于死或死者的婉词 。如:仙去(去世);仙輀(灵车);仙久(去世已久);仙游(游于仙界,成仙);仙逝;仙几(死者灵前之几。几,老人凭靠之物)

    成仙

    举家皆仙。——晋· 葛洪《抱朴子·金丹》

    轻松,自在

    行迟更觉仙。——杜甫《览镜呈柏中丞》

    英文翻译

    Taoist super-being, transcendent, immortal

    方言集汇

    ◎ 粤语:sin1
    ◎ 客家话:[梅县腔] sien1 [宝安腔] sen1 [客英字典] sien1 [台湾四县腔] sien1 [海陆丰腔] sien1 [东莞腔] sen1 [沙头角腔] sien1 [陆丰腔] sian1 [客语拼音字汇] xi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相然仙A開平聲開口三等仙Asĭɛns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