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鲜

sān xiān [ san xian]
繁体 三鮮
注音 ㄙㄢ ㄒ一ㄢ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三鲜 sānxiān

(1) 多种鲜美的做菜或馅的原料,如虾、鸡、鱼、海参等

海味三鲜
aquatic foods

词语解释

  1. 由三种鲜美菜肴制成的食品。俗又称“三仙”。如三鲜汤、炒三鲜、三鲜饺子等。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皇都品汇》:“京餚北炒, 仙禄居 百味争夸;苏膾南羹, 玉山馆 三鲜占美。”

引证解释

⒈ 由三种鲜美菜肴制成的食品。俗又称“三仙”。如三鲜汤、炒三鲜、三鲜饺子等。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皇都品汇》:“京餚北炒, 仙禄居百味争夸;苏膾南羹, 玉山馆三鲜占美。”

三鲜的国语词典

一般指三种鱼鲜或肉片。

如:「三鲜饺子」、「三鲜炒面」。

三鲜的网络释义

三鲜

  • 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一说是苋菜、元麦,蚕豆,也有说是苋菜、蚕豆、蒜苗);树三鲜即樱桃、枇杷、杏子(一说是梅子、杏子、樱桃,也有说是梅子、樱桃、香椿头);水三鲜即海蛳、河鲀、鲥鱼(一说是鲥鱼、鲳鱼、黄鱼,也有说是鲥鱼、银鱼、子鲚鱼)。
  • 三鲜的翻译

    英语: three fresh ingredients (in cooking)​
    法语: trois ingrédients frais (en cuisine)​

    三鲜造句

    说到东北美食,很多人都能说出来几道,比如杀猪菜、锅包肉、地三鲜。
    都一处的三鲜烧麦太好吃了,每个烧麦都能吃出一个虾仁,还有一点脆脆的口感,吃起来相当美味。
    大雪节气喝暖汤:木耳冬瓜三鲜汤,食材有冬瓜、木耳、海米、鸡蛋等,常喝可生津暖胃,清胃涤肠。大雪节气愉快!
    现在的三鲜包和赵平月的状态完全是天南地北,一个是神采飞扬势如破竹,另一个一副“我真的没睡醒为什么要叫醒我谁在吼我我就杀了谁的表情。
    哪九鲜各地方内容各有不同,地三鲜主要是苋菜、蚕豆、元麦,树三鲜是梅子、樱桃和香椿头;而水里的三样则是鲥鱼、鲳鱼和黄鱼。
    冬至一到吃饺子,吃点饺子暖心间:韭菜馅儿容颜驻,萝卜馅儿营养足;蘑菇馅儿味道鲜,三鲜馅儿寓意好。短信一句来相送,愿你越吃越舒畅!
    水晶肘子,鱼跳龙门,蒜三鲜,佛跳墙,软玉稣,梨花醉,香芙蓉,米饭两碗,对了,上好的女儿红来两瓶!
    除了招牌小笼,这里的其它小吃诸如三鲜馄饨、麻酱面也很受欢迎。
    大雪节气到,养生需尽早:多喝红枣茶,益气补阴阳;冬瓜三鲜汤,生津清胃肠;蒜泥拌茼蒿,健脾又补脑;牛奶与豆浆,滋肾且润肺。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
    此外,小红楼牛肉灌汤包、三鲜蒸饺、天府元宵、长城海鲜水饺、谷香村排骨面、青岛大包、青岛锅贴等都是特色小吃。
    如果虾仁面碰巧沽清,那能吃上老板娘亲手做的的鳝丝面或三鲜面也算不枉此行。
    三鲜馄饨和麻酱面也超嗲,店面墙上挂了很多比赛赢来的金招牌!只此一家,绝无分店,店主踏踏实实的那份坚守让人起敬。
    冬至到来饺子香,我把祝福送给你:开心的面皮包着快乐的馅,荤饺子吃了平安,素饺子吃了健康,三鲜饺子吃了财旺,喝碗汤化开所有的烦恼!
    三鲜馄饨起源于锡山市东亭乡民间,后逐步发展为无锡传统名点。
    浓缩三鲜火锅底料,是我公司独家推出的新一代白汤火锅系列之一。
    冬至来临喜乐多,爱心饺子暖心窝:韭菜馅儿味儿美,萝卜馅儿益健康,蘑菇馅儿财源滚,三鲜馅儿家和美,多种馅儿齐上阵,祝你冬至乐悠悠。
    点的是一份小笼包,馅儿是三鲜的,平时觉得还可以,但今天却是味同嚼蜡。
    一个宫保鸡丁,一个西红柿炒鸡蛋,一个地三鲜还要一个鱼香肉丝。
    香醋从咬出的小口汩汩而出,浇在船形碟里那团香酥面上,肉汁的鲜、香醋的鲜、蟹粉的鲜,三鲜合一,入鼻入口又入心。

    汉字详情

    sān [san]
    部首: 105
    笔画: 3
    五笔: DGGG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MM
    四角: 10101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4) 表示多数或多次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名词

    (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2) 指君、父、师 。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3) 指天、地、人 。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

    (4) 指三皇 。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5) 指三颗星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7)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8) 姓

    英文翻译

    three

    方言集汇

    ◎ 粤语:saam1 saam3
    ◎ 客家话:[梅县腔] sam1 sam5 [宝安腔] sam1 | sam3 [客英字典] sam1 sam5 [客语拼音字汇] sam1 [海陆丰腔] sam1 sam3 [东莞腔] sam1 [沙头角腔] sam1 [台湾四县腔] sam1 sam3 [陆丰腔] sam1
    ◎ 潮州话:san1 sam1 (saⁿ sam)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三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蘇甘平聲開口一等sam
    xiān,xiǎn [xian]
    部首: 810
    笔画: 14
    五笔: QGU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MTQ
    四角: 28151

    详细解释

    xiān

    名词

    (1) (会意。从鱼,从羊。“鱼”表类属,“羊”表味美。本义:鱼名。出貉国)

    (2) 假借为鱻。鲜鱼,活鱼

    冬宜鲜羽。——《礼记·内则》。注:“生鱼也。”

    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河上公注:“鲜,鱼。”

    调鼎他年事,妙手看烹鲜。——宋· 张元干《水调歌头》

    冬宜鲜羽。——《礼记》

    (3) 又如:鲜眼(像鱼那样的圆眼);鱼鲜;海鲜;鲜脍(切细的鲜鱼肉);鲜鳞(活鱼);鲜羽(活鱼和活鸟)

    (4) 鲜美的食物

    惟君用鲜。——《左传·襄公三十年》

    荐鲜知路近,省敛觉年丰。——唐玄宗《幸凤泉汤》

    (5) 又如:时鲜;尝鲜;鲜肥(鱼肉类美味肴馔);鲜食(鲜活的食品);鲜杀(活杀的猎物)

    形容词

    (1) 新鲜

    炰鳖鲜鱼。——《诗·大雅·韩奕》

    芳草鲜美。——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鱼腊鲜兽皆如初。——《仪礼》

    根色鲜泽。——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屡见不鲜;数见不鲜;鲜食(新鲜的食品);鲜兽(新杀的禽兽)

    (3) 鲜艳 。如:鲜妆(鲜明美丽的打扮);鲜衣(华美的衣服)

    (4) 鲜明;明洁,洁净

    衣服常鲜于我。——《汉书·广川惠王越传》

    (5) 又如:鲜色(清新美丽的颜色);鲜新(清新)

    (6) 味美

    饫肥鲜者。——明· 刘基《卖柑者言》

    无鲜肥滋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7) 又如:鲜爽(鲜美爽口);鲜脆(鲜美脆嫩);鲜香(鲜美芳香)

    (8) 独特 。如:她的行事作为就是很鲜,和别人都不一样

    (9) 夭折的,早死的

    葬鲜者自西门。——《左传·昭公五年》

    (10) 另见 xiǎn

    xiǎn

    形容词

    (1) 非常少,很不多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大雅·荡》

    原小则鲜。——《史记·货殖列传》

    以约失之者鲜矣(由于俭约而犯过失的人很少)。——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宋· 周敦颐《爱莲说》

    鲜不疫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鲜薄(微少);鲜言(寡言);鲜胄(后代少);鲜浅(浅鲜);鲜乏(缺乏);鲜少(很少)

    动词

    (1) 缺少;不足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李密《陈情表》

    (2) 另见 xiān

    英文翻译

    fresh; delicious; attractive

    方言集汇

    ◎ 粤语:sin1 sin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