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死队
词语释义
敢死队
(1) 战争中担负最艰巨的战斗任务由志愿牺牲的人组成的战斗队
词语解释
勇于决死的队伍。由敢于赴死的人员组成,承担最危险的任务。
郭孝成 《河南革命惨史》:“﹝ 王子瑞 ﹞供係 河南 革命军本部敢死队队长。” 端木蕻良 《浑河的急流》:“大队的人马都集合到 南山 ……隐藏在屋子的是敢死队。”
引证解释
⒈ 勇于决死的队伍。由敢于赴死的人员组成,承担最危险的任务。
引郭孝成《河南革命惨史》:“﹝王子瑞﹞供係河南革命军本部敢死队队长。”
端木蕻良《浑河的急流》:“大队的人马都集合到南山 ……隐藏在屋子的是敢死队。”
敢死队的国语词典
不惜牺牲性命来完成任务的精锐部队。
敢死队的网络释义
敢死队
敢死队 (汉语词语)
敢死队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本义:勇敢,有胆量) 同本义
敢,进取也。——《说文》
敢,勇也。——《广雅》
信理遂惔谓之敢。——《贾子道术》
洁廉而果敢者也。——《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注:“不忧不惧也。”
天下有中敢直其身。——《荀子·性恶》
刚毅勇敢不以伤人。——《荀子·非十二子》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贾谊《过秦论》
袭与 凌统俱为前部,各将敢死百人。——《三国志·董袭传》
于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2) 又如:敢毅(勇敢刚毅);敢士(勇士);敢直(果敢正直);敢勇(果敢英勇);敢断(果敢决断)
动词
(1) 有胆量做某种事情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寡人帅不腆吴国之役,遵汶之上,不敢左右,唯好之故。——《国语·吴语》
人不敢与忤视。——《战国策·燕策》
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愬,莫敢违。——《资治通鉴·唐纪》
(2) 又如:敢说;敢想;敢干;敢士(敢死之士);敢勇当先(勇于承担责任)
副词
(1) 〈方〉∶莫非;大概;恐怕 。如:敢不(说不定);敢此(莫非);敢莫是(莫非是,难道是);敢道(难道,莫不是);敢怕(恐怕,或许)
(2) 自然,当然 。如:敢仔(当然,自然);敢仔好(敢情好;求之不得);敢只(当然)
(3) 谦词,自言冒昧
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4) 又如:敢言;敢请;我敢预言;敢问(请问;相问)
(5) 岂敢;哪敢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物议既允,臣敢有词?——宋·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以效龟蛇之诚。——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6) 大约
你子母二位敢未打火?——《水浒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gam3 [台湾四县腔] gam3 giam3 [客英字典] gam3 [海陆丰腔] gam3 giam3 [东莞腔] gam3 [沙头角腔] gam3 [客语拼音字汇] gam3 [陆丰腔] gam3 [宝安腔] gam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敢 | 古覽 | 見 | 談 | 上聲 | 感 | 開口一等 | 談 | 咸 | kamx/kaam | kɑm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
),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2) 同本义
死,民之卒事也。——《说文》
死者,人之终也。——《列子·天瑞》
庶人曰死。——《礼记·曲礼》
沁人曰死。——《礼记·檀弓》
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左传·哀公十六年》
楚令尹死。—《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亡何国变,宁南死。——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3) 又如:死生(死亡和生存);死过(死去,去世);死限(死期,寿命的期限);死却(死去;死掉);死不残(半死不活;不中用);死去还魂(死去活来);死费尽残(半死不活);死数里算帐(离死期不远);死耗(死亡的消息);死君(死去的国君)
(4) 为某事或某人而牺牲性命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5) 又如:死义(为信守节义而死);死难;死节(以一死保全节操);死士(誓死效劳之士)
(6) 穷,尽
战余落日黄,军败鼓声死。——常建《吊王将军墓》
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后汉书》
(7) 拼死,拼命
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战国策·秦策》
上欲陵死战,召 陵母及妇,使相者视之,无死丧色。——《汉书·李广传》
(8) 又如:死战:死守;死杀(死命拼杀)
(9) 固守;抱着不放 。如:心还没死;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形容词
(1) 死板,不灵活
人画竹梢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白居易《画竹歌》
(2) 又如:死水;死法(固定、死板的方法);死心眼;死画(呆板而不具灵性的画);死规矩;死教条;死口(不可改变的话);死格(死板的格式);死办法;死临侵(亦作“死淋侵。”死呆呆毫无生气的样子)
(3) 不可调和的 。如:死对头;死敌;死雠仇(死对头)
(4) 不能通过的 。如:把漏洞堵死;死胡同;死角;死路
(5) 牢牢固定的;移动不了或极难移动的
与顿丘 李奖一面,便定死交。——《北齐书·宋游道传》
(6) 又如:死扣儿;窗子钉死了;死结;死心搭地(死心落地。不作他想,实心实意);死桩(死木头;木头疙瘩)
(7) 表示爱怜的 。如:死丫头,你快过来
(8) 无用的。詈词 。如:死狗;死公;死货(无用的人);死老头子
副词
(1) 甚;极
这添添小哥哥,今年十三岁,天生的甚是聪明,父亲欢喜死他。—— 杨文奎《儿女团圆》
(2) 又如:死急(极其急迫);死要面子;高兴死了;累得要死;累死了;死沉;高兴死了
名词
(1) 死刑
君子以议狱缓死。——《易·中孚》
(2) 尸体
生拘白乞而问 白公之死焉。——《左传·哀公十六年》
汉遣使三辈至 唐居,求 谷吉等死。——《汉书·陈汤传》
安所求子死?——《汉书·尹赏传》
(3) 主,主管
一爱相若,其类在死也。——《墨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si3 [宝安腔] si3 [客英字典] si3 [陆丰腔] si3 shi1 [梅县腔] si3 [海陆丰腔] si3 [客语拼音字汇] xi3 [台湾四县腔] si3 [沙头角腔] si3
◎ 潮州话:s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死 | 息姊 | 心 | 脂B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止 | 脂B | si | siix/syy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从高处掉下来。是“坠”的本字)
(2) 坠落
队,从高陨也。俗字作坠。——《说文》
殷亩而驰不队。——《考工记·轮人》
退人若将队诸渊。——《礼记·檀弓下》
公(齐襄公)惧,队于车。——《左传·庄公八年》
陈入城,板队而杀人。——《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3) 失
俾队其师。——《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敬不队命。——《国语·晋语》
(2) 队列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史记·项羽本纪》
车按行,骑就队。——司马相如《子虚赋》
(3) 又如:排队;纵队;横队
(4) 军队或集体的编制单位
分为二队。——《左传·文公十六年》
以成一队。——《左传·襄公六年》。注:“百人为队。”
襄子疏队而击之。——《淮南子·齐俗》
(5) 注:“二百人为一队。”
曲队怪重。——《汉书·杨雄传》
(6) 又如:连队;舰队;球队;生产队;军队,部队;队主(一队之主。即队长。六朝时一队军队多由将帅带领)
量词
成群成列的人或物 。如:一小队士兵;一队巨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