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敢情
(1) 表示发现先前没有发现的情况
(2) 当然,表示求之不得
(3) 表示情理明显,结局有必然性,不用怀疑
词语解释
当然;自然。表示赞同。
《红楼梦》第二九回:“老祖宗也去,敢情好,就只是我又不得受用了。” 老舍 《黑白李》:“‘刚沏上的茶,来碗?’‘那敢情好;我自己倒;还真有点渴。’”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七章:“咱们的解放军要有这么大力量,那敢情太好了。”
原来。
《孽海花》第二三回:“敢情为了预备老佛爷万寿的事情,内务府请了去商量,説不定多早才回家呢。” 老舍 《四世同堂》三五:“敢情胖婶子并不是胖得走不动,而是故意的不来看他们。”《新华文摘》1981年第1期:“什么‘钓鱼’啊!敢情这是矿工的‘行话’,说的是‘交女朋友’!”
莫非;难道。
欧阳山 《柳暗花明》一一○:“要买什么东西?敢情你们还缺吃少穿么?” 王汶石 《风雪之夜·新结识的伙伴》:“哪个 吴淑兰 ?敢情是有三头六臂?” 杨朔 《血书》:“敢情世间上净是苦人,怎么山南海北的凑到一块,说起来可像一个苦娘养的孩子?”
犹那么。表示顺着上文语,申说应有的结果。
老舍 《四世同堂》四二:“可是应酬太多,敢情就吃不动了!”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五章:“敢情这倒得劲啦,用煤车拉上来,他们就不必用腿爬上坑来啦。”
感叹词。表示赞叹。
刘宝瑞 郭全宝 《活动之家》:“真做到体贴乘客心了,敢情!人家对待乘客那种热情真是用语言都难以表达出来。”
引证解释
⒈ 当然;自然。表示赞同。
引《红楼梦》第二九回:“老祖宗也去,敢情好,就只是我又不得受用了。”
老舍《黑白李》:“‘刚沏上的茶,来碗?’‘那敢情好;我自己倒;还真有点渴。’”
魏巍《东方》第一部第七章:“咱们的解放军要有这么大力量,那敢情太好了。”
⒉ 原来。
引《孽海花》第二三回:“敢情为了预备老佛爷万寿的事情,内务府请了去商量,説不定多早才回家呢。”
老舍《四世同堂》三五:“敢情胖婶子并不是胖得走不动,而是故意的不来看他们。”
《新华文摘》1981年第1期:“什么‘钓鱼’啊!敢情这是矿工的‘行话’,说的是‘交女朋友’!”
⒊ 莫非;难道。
引欧阳山《柳暗花明》一一〇:“要买什么东西?敢情你们还缺吃少穿么?”
王汶石《风雪之夜·新结识的伙伴》:“哪个吴淑兰 ?敢情是有三头六臂?”
杨朔《血书》:“敢情世间上净是苦人,怎么山南海北的凑到一块,说起来可像一个苦娘养的孩子?”
⒋ 犹那么。表示顺着上文语,申说应有的结果。
引老舍《四世同堂》四二:“可是应酬太多,敢情就吃不动了!”
萧军《五月的矿山》第五章:“敢情这倒得劲啦,用煤车拉上来,他们就不必用腿爬上坑来啦。”
⒌ 感叹词。表示赞叹。
引刘宝瑞郭全宝《活动之家》:“真做到体贴乘客心了,敢情!人家对待乘客那种热情真是用语言都难以表达出来。”
敢情的国语词典
原来。
敢情的网络释义
敢情
敢情的翻译
敢情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本义:勇敢,有胆量) 同本义
敢,进取也。——《说文》
敢,勇也。——《广雅》
信理遂惔谓之敢。——《贾子道术》
洁廉而果敢者也。——《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注:“不忧不惧也。”
天下有中敢直其身。——《荀子·性恶》
刚毅勇敢不以伤人。——《荀子·非十二子》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贾谊《过秦论》
袭与 凌统俱为前部,各将敢死百人。——《三国志·董袭传》
于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2) 又如:敢毅(勇敢刚毅);敢士(勇士);敢直(果敢正直);敢勇(果敢英勇);敢断(果敢决断)
动词
(1) 有胆量做某种事情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寡人帅不腆吴国之役,遵汶之上,不敢左右,唯好之故。——《国语·吴语》
人不敢与忤视。——《战国策·燕策》
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愬,莫敢违。——《资治通鉴·唐纪》
(2) 又如:敢说;敢想;敢干;敢士(敢死之士);敢勇当先(勇于承担责任)
副词
(1) 〈方〉∶莫非;大概;恐怕 。如:敢不(说不定);敢此(莫非);敢莫是(莫非是,难道是);敢道(难道,莫不是);敢怕(恐怕,或许)
(2) 自然,当然 。如:敢仔(当然,自然);敢仔好(敢情好;求之不得);敢只(当然)
(3) 谦词,自言冒昧
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4) 又如:敢言;敢请;我敢预言;敢问(请问;相问)
(5) 岂敢;哪敢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物议既允,臣敢有词?——宋·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以效龟蛇之诚。——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6) 大约
你子母二位敢未打火?——《水浒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gam3 [台湾四县腔] gam3 giam3 [客英字典] gam3 [海陆丰腔] gam3 giam3 [东莞腔] gam3 [沙头角腔] gam3 [客语拼音字汇] gam3 [陆丰腔] gam3 [宝安腔] gam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敢 | 古覽 | 見 | 談 | 上聲 | 感 | 開口一等 | 談 | 咸 | kamx/kaam | kɑm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心,青声。本义:感情)
(2) 同本义
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也。——《说文》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击能。——《礼记·礼运》又
人情者,圣王之田也。
情伪相感。——《易·系辞》。虞注:“情阳也。”
情者,阴之化也。——《白虎通·情形》
情者,性之质也。——《荀子·正名》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览物之情——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情所欲居。——清· 黄宗羲《原君》
遂利之情。
(3) 又如:情熟(亲密);情款(情意诚挚融洽);情悃(情意;感情真挚,诚心诚意);情热(感情深厚);情肠(感情;情意);情悰(情愫;感情,本心;真情实意);无情(没有感情;不留情);友情(朋友的感情;友谊);情交(情感相通);情好(情谊,交情);情志(情感志趣);情思(思念之情);情切(感情真切)
(4) 本性
情,性也。——《吕氏春秋·上德》注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上》
(5) 又如:情性(天赋的本性);情心(本性;性情);情尚(性情与爱好);情品(性格);情素(真情;本心);情行(犹品行)
(6) 情欲,性欲 。如:情天欲海(情大如天,欲深如海);色情(性欲方面表现出来的情绪);发情期;情尘(指情爱,情欲)
(7) 爱情
唯将旧物表深情。——白居易《长恨歌》
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清· 林觉民《与妻书》
巾短情长。
(8) 又如:情窦(爱情的萌芽);情谈款叙(慢慢地谈情说爱);情天(爱情的境界);情田(播种爱情之田)
(9) 实情,情况
情,谓情实。——《周礼·天官》疏
虚则知实之情。——《韩非子·主道》
今人主不掩其情。——《韩非子·二柄》
俱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
犹夫人之情。——清· 黄宗羲《原君》
(10) 又如:情词(有关罪情的供词);情真(真情;事实);内情(内部情况);详情(详细的情形)
(11) 私情;人情;情分
不戴其情。——《淮南子·缪称》。注:“诚也。”
执法而不求其情。——苏洵《上韩枢密书》
(12) 又如:情势(人情关系);情常(常情);情义(人情道义);人情(情面;人之常情);求情(请求对方答应或宽恕);情曲(心曲,心里事)
(13) 情趣,兴趣
鸟啄灵雏恋落晖,村情山趣顾亡机。——段成式《题谷隐蘭若诗》
(14) 又如:情兴
(15) 思想,精神 。如:情物(指思想内容);情抱(情怀,胸襟);情神(精神,神情)
(16) 道理;情理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孙子·九地》
缘物之情。——《吕氏春秋·慎行论》
及人之情。
(17) 又如:情款(情由);情因(情由);情本(事情的根由);情旨(犹情由);情纪(情理法纪)
(18) 形态;情态;姿态
含娇含态情不一。——卢照邻《长安古意》
(19) 又如:情儿(态度);情迹(情状);情首(谓出首自白其情状);情踪(犹情状)
(20) 通“诚”。真诚,真实
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力极者厚赏,情尽者名立。——《韩非子·守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qin2 [陆丰腔] cin3 [客英字典] cin2 [沙头角腔] cin2 [梅县腔] cin2 [东莞腔] cin2 [海陆丰腔] cin2 [宝安腔] cin2 [台湾四县腔] ci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情 | 疾盈 | 從 | 清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三等 | 梗 | 清 | dzʰĭɛŋ | zieng/dzieng |